管力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164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力控制阀,滑块(11)一端通过销轴(8)和弹簧(10)铰装在大阀板(7)上,小阀板(13)设在滑块(11)另一端与大阀板(7)上的泄流孔(12)对应,在阀体(5)顶部设有活塞缸(1)及其活塞(2),在活塞(2)上设有与滑块(11)对应顶接的活塞杆(6),活塞缸(1)下腔设有与阀体(5)的阀体进口端(9)连通的进口旁通管(4),上腔设有与阀体(5)的阀体出口端(18)连通的出口旁通管(3),在阀体(5)底部设有缓闭活塞缸(16),缓闭活塞缸(16)设有与大阀板(7)下沿对应的缓闭活塞(17)和与缓闭活塞(17)对应的调节螺钉(15),缓闭活塞缸(16)连通有阀体进口端(9)连通的缓闭旁通管(1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占地较小、维修调试方便且关闭更加迅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管力控制阀。(*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控阀,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管道液力控制的阀。
技术介绍
目前有一种液控蝶阀,其结构是在阀体中通过阀轴铰装有一块大阀板,在大阀板上设有一个泄流孔和与之对应的小阀板,在阀体内设有与小阀板连接的水平控制杆,与水平控制杆连通的控制缸设在阀体的侧壁,控制缸的活塞腔一端与阀体的进口端连通,另一端与阀体的出口端连通,利用阀体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差来控制大、小阀板来的快关和慢关,以实现消除停泵后的关阀水锤及止回功能。由于控制缸位于阀门的侧壁,阀门的宽度相对较大,一是在地沟里面安装使用时需要占驻较大地方,必须增加阀门所处地沟的宽度,二是控制缸的维修和调试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较小、维修调试方便且的管力控制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管力控制阀,一种管力控制阀,包括阀体、阀轴、大阀板和小阀板,滑块一端通过销轴和弹簧铰装在所述的大阀板上,所述的小阀板设在所述的滑块另一端与所述的大阀板上的泄流孔对应,在所述的阀体顶部设有活塞缸及其活塞,在所述的活塞上设有与所述的滑块对应顶接的活塞杆,所述的活塞缸下腔设有与所述的阀体的阀体进口端连通的进口旁通管,上腔设有与所述的阀体的阀体出口端连通的出口旁通管,在所述的阀体底部设有缓闭活塞缸,在所述的缓闭活塞缸设有与所述的大阀板下沿对应的缓闭活塞和与所述的缓闭活塞对应的调节螺钉,所述的缓闭活塞缸连通有与所述的阀体的阀体进口端连通的缓闭旁通管。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的阀轴连接于所述的大阀板面向阀体出口端一侧的端面上。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的阀轴的中心线处于所述的阀体的轴向中心线的上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管力控制阀,由于活塞缸位于阀体的顶部,阀门的宽度相对减小,便于在地沟里面安装使用,一则不必增加阀门处地沟的宽度,二则,方便活塞缸的维修的调试;大阀板与阀体连接的阀轴处于阀体的轴向中心线的上方,大阀板偏心量较大,关闭更加迅速。综上所述,本技术是一种占地较小、维修调试方便且关闭更加迅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管力控制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阀轴19连接于大阀板7面向阀体出口端18一侧的端面上,阀轴19的中心线处于阀体5的轴向中心线的上方,滑块11一端通过销轴8和弹簧10铰装在大阀板7上,小阀板13设在滑块11另一端与大阀板7上的泄流孔12对应,在阀体5顶部设有活塞缸1及其活塞2,在活塞2上设有与滑块11对应顶接的活塞杆6,活塞缸1下腔设有与阀体5的阀体进口端9连通的进口旁通管4,上腔设有与阀体5的阀体出口端18连通的出口旁通管3,在阀体5底部设有缓闭活塞缸16,缓闭活塞缸16设有与大阀板7下沿对应的缓闭活塞17和与缓闭活塞17对应的调节螺钉15,缓闭活塞缸16连通有与阀体5的阀体进口端9连通的缓闭旁通管14。参见图1和图2,开阀过程是当水泵启动,阀体进口端9水流压力逐渐升高并大于阀体出口端18压力时,一部分水流沿进口旁通管4进入活塞缸1的下腔,推动活塞2并带动活塞杆6缓慢上行,解除对滑块11、小阀板13、大阀板7的压力,同时,将活塞缸1上腔的水流通过出口旁通管3排入阀体出口端18,此时,小阀板11在弹簧10的作用下,紧随活塞杆6顺时针方向旋转;大阀板7在水流的推动下,紧随小阀板11绕阀轴8顺时针方向转动,阀门缓慢开启,进口压力水由缓闭旁通管14进入缓闭活塞缸16,将缓闭活塞17推出。参见图1和图2,关阀过程是停泵时,阀门内水流速度急降,大阀板7利用偏心结构产生的重力矩迅速关闭,大阀板7快速落下,其下沿至由缓闭活塞17的圆头顶住;此时,阀门进口端9水流压力急速下降,阀门出口端18压力远大于阀门进口端9压力,大阀板7在回水压力作用下推压缓闭活塞17,将缓闭活塞缸16内水流缓慢压回阀门进口端9;由此实现大阀板7的缓慢关闭;大阀板7截断阀内绝大部分水流,只有泄流孔12有少量回流;此时,由于阀体出口端18压力大于阀体进口端9压力,阀体出口端18水流沿出口旁通管3进入活塞缸1的上腔,推动活塞2并带动活塞杆6缓慢下行,压迫滑块11、小阀板12绕销轴8逆时针方向转动,缓慢关闭;同时,将活塞缸1下腔的水流通过进口旁通管4排入阀体进口端9。权利要求1.一种管力控制阀,包括阀体(5)、阀轴(19)、大阀板(7)和小阀板(13),其特征是滑块(11)一端通过销轴(8)和弹簧(10)铰装在所述的大阀板(7)上,所述的小阀板(13)设在所述的滑块(11)另一端与所述的大阀板(7)上的泄流孔(12)对应,在所述的阀体(5)顶部设有活塞缸(1)及其活塞(2),在所述的活塞(2)上设有与所述的滑块(11)对应顶接的活塞杆(6),所述的活塞缸(1)下腔设有与所述的阀体(5)的阀体进口端(9)连通的进口旁通管(4),上腔设有与所述的阀体(5)的阀体出口端(18)连通的出口旁通管(3),在所述的阀体(5)底部设有缓闭活塞缸(16),所述的缓闭活塞缸(16)设有与所述的大阀板(7)下沿对应的缓闭活塞(17)和与所述的缓闭活塞(17)对应的调节螺钉(15),所述的缓闭活塞缸(16)连通有与所述的阀体(5)的阀体进口端(9)连通的缓闭旁通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力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的阀轴(19)连接于所述的大阀板(7)面向阀体出口端(18)一侧的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力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的阀轴(19)的中心线处于所述的阀体(5)的轴向中心线的上方。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力控制阀,滑块(11)一端通过销轴(8)和弹簧(10)铰装在大阀板(7)上,小阀板(13)设在滑块(11)另一端与大阀板(7)上的泄流孔(12)对应,在阀体(5)顶部设有活塞缸(1)及其活塞(2),在活塞(2)上设有与滑块(11)对应顶接的活塞杆(6),活塞缸(1)下腔设有与阀体(5)的阀体进口端(9)连通的进口旁通管(4),上腔设有与阀体(5)的阀体出口端(18)连通的出口旁通管(3),在阀体(5)底部设有缓闭活塞缸(16),缓闭活塞缸(16)设有与大阀板(7)下沿对应的缓闭活塞(17)和与缓闭活塞(17)对应的调节螺钉(15),缓闭活塞缸(16)连通有阀体进口端(9)连通的缓闭旁通管(14)。本技术是一种占地较小、维修调试方便且关闭更加迅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管力控制阀。文档编号F16K15/18GK2937702SQ20062005191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邵建农, 朱铁强, 张宗海 申请人:湖南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力控制阀,包括阀体(5)、阀轴(19)、大阀板(7)和小阀板(13),其特征是:滑块(11)一端通过销轴(8)和弹簧(10)铰装在所述的大阀板(7)上,所述的小阀板(13)设在所述的滑块(11)另一端与所述的大阀板(7)上的泄流孔(12)对应,在所述的阀体(5)顶部设有活塞缸(1)及其活塞(2),在所述的活塞(2)上设有与所述的滑块(11)对应顶接的活塞杆(6),所述的活塞缸(1)下腔设有与所述的阀体(5)的阀体进口端(9)连通的进口旁通管(4),上腔设有与所述的阀体(5)的阀体出口端(18)连通的出口旁通管(3),在所述的阀体(5)底部设有缓闭活塞缸(16),所述的缓闭活塞缸(16)设有与所述的大阀板(7)下沿对应的缓闭活塞(17)和与所述的缓闭活塞(17)对应的调节螺钉(15),所述的缓闭活塞缸(16)连通有与所述的阀体(5)的阀体进口端(9)连通的缓闭旁通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建农朱铁强张宗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