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兴复专利>正文

气体管路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307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体管路控制阀,由座体、控制阀杆、复位旋钮及作动座组成,其中座体内侧上端形成组合口以容置弹簧,并接续形成可供控制阀杆活动的活动槽与置杆槽,置杆槽末端形成流量阀口,底下则形成供阀球移动的阀槽,另控制阀杆于末端相对阀球形成触球端,其上方相对于流量阀口设有阀块,其周侧与相对置杆槽周侧二处各套设一止泄环套,而于杆体上端形成可嵌置于复位旋钮中央底面处的切面,其下方作动座套装处插设一动作销;另作动座上端座体顶端一(*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管路控制阀,主要为由座体、控制阀杆、复位旋钮及作动座组成,藉由复位旋钮旋动控制阀杆,使控制阀杆的动作销连控阀块使之堵塞或脱离流量阀口,达到一确实的开启、封闭燃气气体流出的功效。现今家庭绝大部分为使用天然气及桶装的燃气气源,为防止燃气气源管路破损导致燃气外泄,一般的燃气安全流量控制器即如图6所示,主要藉座体顶端螺套入一具有压帽83的支杆82,支杆82上套设弹簧821,而于座体底端则伸出一块体以置放钢球81,钢球81与支杆82间置放一环垫8,供与钢球81贴合密封,操作时,藉压帽83下压支杆82,使支杆82与钢球81距离缩短,若燃气管破裂时,因气体压力集于一处,迫令钢球81往上浮而可贴合于环垫8的中央穿孔缘而呈封闭状;而以上述结构装设经常产生若干缺失;首先因为钢球81与支杆82的距离无法调整,而每一燃气炉具形态不同,当外泄压力较小时,有时未能使钢球81浮起封闭环垫8,便无法达到安全使用的功效,更因无法调整,而造成燃气流量控制不易达到精确效果;另外,因为使用时气体不停地流出进入,钢球81亦随着不停滚滑,而钢球81位于硬质块体上,加上支杆82亦为硬质,若支杆82制造得较长而不意碰触到钢球81,极易使钢球81破损一角,使钢球81与环垫8贴合时产生空隙,丧失封闭环垫8的功效;而且使用时因为压帽83在开启与关闭状态间没有产生位置变化,令使用者无法分辨控制器处于何种状态,造成使用上的困扰,上述缺失,对燃气使用安全而言,确有其改良的必要。有鉴于习用控制器的缺点,乃经悉心地试验与研究改良后,终于开发出一种气体管路控制阀,希能改进上述缺失,达到预期的目的,并发挥更为优异的功效。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管路控制阀,藉由座体内复位旋钮旋动控制阀杆,令控制阀杆操作得以使阀块上升时脱离流量阀口,而于下降时,则封闭流量阀口,确实达到开启、封闭控制燃气气体流出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可控制的气体流量,更避免阀球因前后经常抵靠硬物,而可能破损一角产生气体泄出的现象,提供一份更佳的缓冲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计,主要由座体、控制阀杆、作动座与复位旋钮所组成,其中座体一端形成接设燃气气源的进口端,另端则为形成可供燃气炉连接的出口端,底端则藉套口螺栓螺入,其特征在于座体内侧上端形成组合口以容置弹簧,底下接续形成可供控制阀杆活动的活动槽与置杆槽,置杆槽末端形成流量阀口,置杆槽底下形成供阀球活动的阀槽;另控制阀杆于末端设一触球端,而相对于流量阀口周侧形成阀块,块体周侧套设有止泄环套,而于杆体上端形成可嵌置于复位旋钮中央底面处的切面,切面下主作动座套装处插设一动作销;另作动座上端座体顶端相向二侧各形成一缺缘与弧形缺缘。其中,座体一侧开设一可供垂直连设片体的支杆、一定位栓、调节弹簧置入的置槽,以于置槽中央底下至进口处边缘贯穿一于底端塞设一止泄塞的通孔,而于通孔一侧垂直相通于控制杆底端处设有一移槽,以供垂直固设于支杆末端的置放杆活动,该置放杆末端并连伸一圆环,以供阀球平置于圆环上面。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配合以下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气体管路控制阀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气体管路控制阀的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体管路控制阀的剖视动作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气体管路控制阀的剖视动作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气体管路控制阀的调整阀球距离动作图;图6为习用的气体管路控制器的剖视图。请参看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气体管路控制阀主要为由座体1、控制阀杆2、作动座3与复位旋钮4所组成,其中座体1为一内侧形成阶梯状口径的圆筒体,于内侧上端形成较大开口的组合口11以供弹簧32容置,组合口11底下接续形成口径较小的可供控制阀杆2活动的活动槽111,活动槽111下端复形成与控制阀杆2外径相同的置杆槽12,而置杆槽12末端形成锥度朝下的流量阀口121,又流量阀口121底下则形成口径较大的阀槽13,以供阀球5等相关构件容置;另于座体1一端螺固一供燃气管接设的进口端15,另端形成与燃气炉接设的出口端14;并于座体1一侧开疫一可供一垂直连设片体531的支杆53、一定位栓55、调节弹簧52置入的置槽16,以于置槽16中央底下贯穿一通孔17,而于通孔17一侧相通于控制阀杆2底端处开设一移槽161,以供垂直设于支杆53末端的置放杆54活动,该置放杆54末端并连伸一圆环541。另控制阀杆2于末端相对阀球5处形成触球端24,而于触球端24上方相对流量阀口121周侧,形成相对的锥形阀块21,又控制阀杆2于锥形阀块21周侧与相对置杆槽12周侧二处,各围设一止泄环套211、212、213,而于杆体上端切设一小块形可嵌置于复位旋钮4中央底面处的切面23,切面23下方作动座3套装处穿设一可供动作销22插设的小孔;另作动座3上端座体顶端相向二侧各形成一缺缘331,其中一有明显下降弧度则为弧形缺缘31;而调整环6为相对套设于支杆53上端周侧,于相对支杆53顶端位置凹设有若干不同高度的缺痕61,该支杆53末端可移动圆环541上的阀球5,作上下移位一定距离,藉由刻度调整环6控制达到调节流量的功效。组装时即如图3所示,令控制杆2往上穿出作动座3的上方后,动作销22紧插入控制阀杆2,直至动作销22抵靠于其弧形缺缘31之顶部331,以令两者套入座体1中,形成其阀块21可置于流量阀口121周侧,而作动座3恰置于组合口11底面,令作动座3周侧上方套设一弹簧32,而垫圈33则紧套于动作销22上端缘以抵止作动座3。此时即令调节弹簧52套装置槽16底部,以令支杆53穿置入于其中,使片体531顶掣于调节弹簧52,而片体531上端则套锁一定位栓55,形成支杆53顶端突出于置槽16外,支杆53末端则穿伸入通孔17中,令置放杆54一端垂直锁固于支杆53末端,使圆环541上面可平置阀球5,复令刻度调整环6套置于支杆53顶端,为能定位刻度调整环6,于其顶面套锁一固定环62,而通孔17底端则紧塞一止泄塞171,接着复位旋钮4套置盖合于控制阀杆2上端,另于座体1底端紧套入一橡胶塞口套51至流量阀口121底面,使套口螺栓56可螺套于座体1底端,组装后外观即如图2所示。而本技术所强调的重点即为使用时,请参看图3、4,当进口端15接设于燃气管,出口端14接设燃气炉的管子时,藉控制阀杆2设有与弧形缺缘31靠触的动作销22,形成开、关的两种状态,即如图4所示,当复位旋钮4转动同时,令控制阀杆2亦跟随转动,而其转位轨迹即动作销22则沿弧形缺缘31的下斜弧度顺移,令控制阀杆2向下旋移抵于缺缘31底部的凹部311,使推伸锥形阀块21恰可堵塞抵止流量阀口121,而末端的触球端24亦同时触靠阀球5或缩减与阀球5的间距,达到确实限止燃气气体进入出口端14呈关闭状态,其中藉三道止泄环套211、212、213的套设,可大幅缩减气体进入的空隙,使内部不易让气体泄出,保持更佳的密闭截流功效。而图3所示即开启时,仅需旋动复位旋钮4,令控制阀杆2的动作销22沿弧形缺缘31的上斜部分爬升并抵止于此,动作销22另端则对角抵靠另位置较高的缺缘31的顶部331,同时令控制阀杆2的阀块21往上掣推脱离流量阀口121,使燃气气体进入经流量阀口121周侧的空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管路控制阀,由座体、控制阀杆、作动座与复位旋钮所组成,其中座体一端形成接设燃气气源的进口端,另端则为形成可供燃气炉连接的出口端,底端则藉套口螺栓螺入,其特征在于:座体内侧上端形成组合口以容置弹簧,底下接续形成可供控制阀杆活动的活动槽与置杆槽,置杆槽末端形成流量阀口,置杆槽底下形成供阀球活动的阀槽;另控制阀杆于末端设一触球端,而相对于流量阀口周侧形成阀块,周侧套设有止泄环套,而于杆体上端形成可嵌置于复位旋钮中央底面处的切面,切面下方作动座套装处,插设一动作销;另作动座上端座体顶端相向二侧各形成一缺缘与弧形缺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复
申请(专利权)人:刘兴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