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搬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31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搬运模组,包括:气爪组件,用以抓取接线端子;三维移动机构,气爪组件连接于三维移动机构的输出末端,由三维移动机构带动气爪组件三维移动;限位板,安装于气爪组件的一侧,用以抵靠接线端子的侧面。其技术方案中由三维移动机构带动气爪组件按预设轨迹移动进行接线端子的搬运,由供料端搬运至组装工位并装配到位至产品上,气爪组件夹持接线端子的左右两侧,限位板顶住接线端子的前侧或后侧,使得定位准确,能够有效防止接线端子搬运及配装过程中发生偏移,有效提高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搬运模组
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组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搬运模组。
技术介绍
插座等电器产品内都具有接线端子,传统的在生产流水线上接线端子普遍都是以人工方式进行放置到位的,但这样的生产方式效率较低。为此,人们开始采用机械手爪的方式进行这一工作,但普遍的,机械手爪抓取接线端子在搬运过程中,尤其是在放置到位的配装过程中,极易于使得接线端子产生偏移而降低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有效防止接线端子搬运及配装过程中发生偏移的接线端子搬运模组,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接线端子搬运模组,包括:气爪组件,用以抓取接线端子;三维移动机构,气爪组件连接于三维移动机构的输出末端,由三维移动机构带动气爪组件三维移动;限位板,安装于气爪组件的一侧,用以抵靠接线端子的侧面。较佳的,三维移动机构整体为桁架式机器人结构,其包括用以提供横向及纵向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用以提供竖向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且第二移动组件安装于第一移动组件的输出末端,气爪组件安装于第二移动组件的输出末端。较佳的,第一移动组件包括:横向板,前侧具有横向轨道;横向滑块,可水平横向滑动的配装于横向轨道上;横向气缸,安装于横向板一端且活塞头端固连横向滑块,用以带动横向滑块水平横向的移动;纵向气缸,固装于横向滑块前侧且纵向设置;纵向推块,固连纵向气缸的活塞头端。较佳的,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竖向板,一侧固连于纵向推块上而另一侧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向轨道;竖向滑块,可水平竖向滑动的装配于竖向轨道上;竖向气缸,安装于竖向板的一端且活塞头端连接竖向滑块,用以带动竖向滑块水平竖向的移动。较佳的,气爪组件纵向设置,气爪组件下端的两个夹指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结构与接线端子的结构相配,且两个夹指夹持接线端子的左右两侧。较佳的,于气爪组件的前侧壁上还固装有一安装板,且限位板固装于安装板的下端并抵靠于接线端子的前侧。较佳的,限位板整体呈一个L型弯板结构,且限位板的下端与夹指下端相齐平。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接线端子搬运模组包括气爪组件、三维移动机构以及限位板,由三维移动机构带动气爪组件按预设轨迹移动进行接线端子的搬运,由供料端搬运至组装工位并装配到位至产品上,气爪组件夹持接线端子的左右两侧,限位板顶住接线端子的前侧或后侧,使得定位准确,能够有效防止接线端子搬运及配装过程中发生偏移,有效提高生产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接线端子搬运模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接线端子搬运模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接线端子搬运模组中气爪组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接线端子搬运模组中气爪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接线端子搬运模组中第一移动组件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接线端子搬运模组中第二移动组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6对本技术提供的接线端子搬运模组作具体阐述。并且,定义水平方向的左右移动为横向移动、水平方向的前后移动为竖向移动、纵向升降移动为纵向移动。参阅图1至6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接线端子搬运模组包括:气爪组件1,用以抓取接线端子7;三维移动机构,气爪组件1连接于三维移动机构的输出末端,由三维移动机构带动气爪组件1三维移动,即横向、竖向以及纵向方向的按序移动;限位板4,安装于气爪组件1的一侧,用以抵靠接线端子7的侧面,以起到定位作用同时防止其在搬运及配装过程中前后方向偏移。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接线端子7搬运模组包括气爪组件1、三维移动机构以及限位板4,由三维移动机构带动气爪组件1按预设轨迹移动进行接线端子7的搬运,由供料端搬运至组装工位并装配到位至产品上,气爪组件1夹持接线端子7的左右两侧,限位板4顶住接线端子7的前侧或后侧,使得定位准确,能够有效防止接线端子7搬运及配装过程中发生偏移,有效提高生产良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5和图6中所示,三维移动机构整体为桁架式机器人结构,其包括用以提供横向及纵向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2、用以提供竖向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3,且第二移动组件3安装于第一移动组件2的输出末端,气爪组件1安装于第二移动组件3的输出末端。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移动组件2包括:横向板21,前侧具有横向轨道22;横向滑块23,可水平横向滑动的配装于横向轨道22上;横向气缸24,安装于横向板21一端且活塞头端固连横向滑块23,用以带动横向滑块23水平横向的移动;纵向气缸26,固装于横向滑块23前侧且纵向设置;纵向推块25,固连纵向气缸26的活塞头端,能够由纵向气缸26带动下纵向升降。并且,纵向推块25作为第一移动组件2的输出末端且整体呈L型弯板结构。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二移动组件3包括:竖向板31,一侧固连于纵向推块25上而另一侧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向轨道32;竖向滑块33,可水平竖向滑动的装配于竖向轨道32上;竖向气缸34,安装于竖向板31的一端且活塞头端连接竖向滑块33,用以带动竖向滑块33水平竖向的移动。并且竖向滑块33作为第二移动组件3的输出末端。从而通过第一移动组件2和第二移动组件3能够有效带动气爪组件1按预设轨迹三维移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3和图4中所示,气爪组件1纵向设置且一侧固连于纵向滑块25上,气爪组件1下端的两个夹指11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结构与接线端子7的结构相配,且两个夹指11夹持接线端子7的左右两侧。进一步的,于气爪组件1的前侧壁上还固装有一安装板8,且限位板4固装于安装板8的下端并抵靠于接线端子7的前侧。进一步的,限位板4整体呈一个L型弯板结构,且限位板4的下端与夹指11下端相齐平。值得指出的是,气爪组件1又被称作气动夹爪,通常由气缸、传动件以及至少两个夹指11构成,能够通过活塞杆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夹指11之间平行或相对收拢的动作,为现有常规产品,故这里省略赘述。此外,接线端子7搬运模组还包括用以安装至作业设备上的底座5、竖立于底座5上的至少一块撑架板6,且横向板21的背面固装于撑架板6上,以实现固装的目的。且上述的轨道与滑块间的滑动连接均以滑槽滑轨结构实现,上述的各气缸均通过执行器(如电磁阀)气动连接外部供气设备,而执行器电性连接外部控制系统(如PLC),以实现本模组按预设轨迹循环作业。具体的,在接线端子7夹取作业中,首先由第一移动组件2、第二移动组件3共同带动气爪组件1至物料夹取工位的上方位置,由纵向气缸26带动气爪组件1纵向移动并由气爪组件1夹取接线端子7,紧接着由纵向气缸26带着气爪组件1向上提升接线端子7,由第一移动组件2、第二移动组件3共同带动气爪组件1移动至预设的指定位置,同样由纵向气缸26带着气爪组件1带着气爪组件1将接线端子7放入产品中,且限位板4防止其偏移,尤其是在置入产品过程中,竖向气缸34运行时,限位板4能够有效顶住接线端子7的前侧,防止其向前偏移,使其完美进入产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子搬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爪组件(1),用以抓取接线端子(7);三维移动机构,所述气爪组件(1)连接于所述三维移动机构的输出末端,由所述三维移动机构带动所述气爪组件(1)三维移动;限位板(4),安装于所述气爪组件(1)的一侧,用以抵靠所述接线端子(7)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搬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爪组件(1),用以抓取接线端子(7);三维移动机构,所述气爪组件(1)连接于所述三维移动机构的输出末端,由所述三维移动机构带动所述气爪组件(1)三维移动;限位板(4),安装于所述气爪组件(1)的一侧,用以抵靠所述接线端子(7)的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搬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移动机构整体为桁架式机器人结构,其包括用以提供横向及纵向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2)、用以提供竖向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3),且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的输出末端,所述气爪组件(1)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的输出末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搬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包括:横向板(21),前侧具有横向轨道(22);横向滑块(23),可水平横向滑动的配装于所述横向轨道(22)上;横向气缸(24),安装于所述横向板(21)一端且活塞头端固连所述横向滑块(23),用以带动所述横向滑块(23)水平横向的移动;纵向气缸(26),固装于所述横向滑块(23)前侧且纵向设置;纵向推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园明袁夏玲戴杭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