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319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动上板机,包括机台、设置在机台上的安装底板、设置在安装底板上的定位平台、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机械手和底部检测相机,所述机械手上设有吸盘和测高装置,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位于定位平台的下方,所述机械手和底部检测相机分别位于定位平台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定位平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进行定位,机械手进行装配,具有上料效率高、定位精度高、装配效率高的优点。

An automatic board loa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板机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领域,一种自动上板机。
技术介绍
在电路板领域,需要对电路板和工件进行上料、定位及装配,传统的方式为人工操作,存在着上料效率低、定位精度低、装配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料效率高、定位精度高、装配效率高的自动上板机。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动上板机,包括机台、设置在机台上的安装底板、设置在安装底板上的定位平台、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机械手和底部检测相机,所述机械手上设有吸盘和测高装置,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位于定位平台的下方,所述机械手和底部检测相机分别位于定位平台的两侧,所述定位平台包括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撑杆和移动支撑杆,以及用于驱动移动支撑杆移动的三个驱动装置,所述移动支撑杆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卡合有滑轨,所述滑轨与移动支撑杆垂直,所述滑轨固定在安装底板上,所述固定支撑杆上设有两个平行的固定竖直杆,所述固定竖直杆与固定支撑杆垂直,所述移动支撑杆上设有两个平行的移动竖直杆,所述移动竖直杆与移动支撑杆垂直,两个所述固定竖直杆和两个移动竖直杆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顶点。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丝杆、套设在丝杆上的移动丝杆座和固定丝杆座,所述移动丝杆座与移动支撑杆连接,所述固定丝杆座与固定支撑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丝杆座固定在安装底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气缸、与第一定位气缸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位于第一定位气缸的上方,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导柱上,所述第一定位气缸和第一导柱均竖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气缸和第三定位气缸,所述第二定位气缸和第三定位气缸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三定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位于第二定位气缸的上方,所述第三定位板位于第三定位气缸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四定位气缸、与第四定位气缸输出端连接的第四定位板,所述第四定位板位于第四定位气缸的上方,所述第四定位板的四个角分别套设在四个第二导柱上,所述第四定位气缸和第二导柱均竖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定位板上设有气缸连接板,所述气缸连接板的顶部设有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共同连接有第五定位板,所述第五定位板与气缸连接板平行。进一步的,所述气缸连接板上设有第一侧向定位气缸、第二侧向定位气缸和第三侧向定位气缸,所述第一侧向定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侧向定位板,所述第二侧向定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侧向定位板,所述第三侧向定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侧向定位板。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定位板的侧面设有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气缸固定块、安装在气缸固定块上的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六固定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自动上板机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定位平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进行定位,机械手进行装配,具有上料效率高、定位精度高、装配效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是第一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三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自动上板机,包括机台6、设置在机台6上的安装底板7、设置在安装底板7上的定位平台1、第一定位组件2、第二定位组件3、机械手4和底部检测相机5。第一定位组件2用于定位电路板,第二定位组件3用于定位工件。机械手4上设有吸盘41和测高装置42。第一定位组件2和第二定位组件3位于定位平台1的下方。机械手4和底部检测相机5分别位于定位平台1的两侧。定位平台1包括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撑杆11和移动支撑杆12,以及用于驱动移动支撑杆12移动的三个驱动装置13。移动支撑杆12的底部设有滑块14,滑块14卡合有滑轨15,滑轨15与移动支撑杆12垂直。滑轨15固定在安装底板7上。固定支撑杆11上设有两个平行的固定竖直杆16,固定竖直杆16与固定支撑杆11垂直。移动支撑杆12上设有两个平行的移动竖直杆17,移动竖直杆17与移动支撑杆12垂直。两个固定竖直杆16和两个移动竖直杆17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顶点。驱动装置13包括驱动电机131、与驱动电机131连接的丝杆133、套设在丝杆133上的移动丝杆座132和固定丝杆座134,移动丝杆座132与移动支撑杆12连接,固定丝杆座134与固定支撑杆11连接。固定丝杆座134固定在安装底板7上。第一定位组件2包括第一定位气缸21、与第一定位气缸21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定位板23,第一定位板23位于第一定位气缸21的上方,第一定位板2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导柱22上。第一定位气缸21和第一导柱22均竖直设置。第一定位板23上设有第二定位气缸24和第三定位气缸25,第二定位气缸24和第三定位气缸25均竖直设置,第二定位气缸2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定位板241,第三定位气缸2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定位板251。第二定位板241位于第二定位气缸24的上方。第三定位板251位于第三定位气缸25的上方。第二定位板241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块242,第一定位板23上设有第一挡块243,第一限位块242为L型,第一挡块243为倒置的L型。第二定位板241向上运动时,第一挡块243与第一限位块242抵持,起到限位作用。第三定位板251的底部设有第二限位块252,第三定位板251上设有第二挡块253,第二限位块252为L型,第二挡块253为倒置的L型。第三定位板251向上运动时,第二挡块253与第二限位块252抵持,起到限位作用。第二定位组件3包括第四定位气缸31、与第四定位气缸31输出端连接的第四定位板33,第四定位板33位于第四定位气缸31的上方,第四定位板33的四个角分别套设在四个第二导柱32上。第四定位气缸31和第二导柱32均竖直设置。第四定位板33上设有气缸连接板34,气缸连接板34的顶部设有四个支撑柱341,四个支撑柱341的顶部共同连接有第五定位板35。第五定位板35与气缸连接板34平行。气缸连接板34上设有第一侧向定位气缸37、第二侧向定位气缸38和第三侧向定位气缸39。第一侧向定位气缸37和第二侧向定位气缸38同向设置,第三侧向定位气缸39与第一侧向定位气缸37及第二侧向定位气缸38均反向设置。第一侧向定位气缸37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侧向定位板371,第二侧向定位气缸38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侧向定位板381,第三侧向定位气缸39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侧向定位板391。第四定位板33的侧面设有第三定位组件36,第三定位组件36包括气缸固定块361、安装在气缸固定块361上的第五气缸362,第五气缸36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六固定板363。第五气缸362竖直设置,第六固定板363位于第五气缸362的上方。第六固定板363靠近第四定位板33的端部设有梯形定位块364,梯形定位块364的端部设有两个避位弧形槽365。一种自动上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电路板和工件的大小,调整固定支撑杆11和移动支撑杆12的间距;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驱动电机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设置在机台上的安装底板、设置在安装底板上的定位平台、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机械手和底部检测相机,所述机械手上设有吸盘和测高装置,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位于定位平台的下方,所述机械手和底部检测相机分别位于定位平台的两侧,所述定位平台包括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撑杆和移动支撑杆,以及用于驱动移动支撑杆移动的三个驱动装置,所述移动支撑杆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卡合有滑轨,所述滑轨与移动支撑杆垂直,所述滑轨固定在安装底板上,所述固定支撑杆上设有两个平行的固定竖直杆,所述固定竖直杆与固定支撑杆垂直,所述移动支撑杆上设有两个平行的移动竖直杆,所述移动竖直杆与移动支撑杆垂直,两个所述固定竖直杆和两个移动竖直杆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顶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设置在机台上的安装底板、设置在安装底板上的定位平台、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机械手和底部检测相机,所述机械手上设有吸盘和测高装置,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位于定位平台的下方,所述机械手和底部检测相机分别位于定位平台的两侧,所述定位平台包括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撑杆和移动支撑杆,以及用于驱动移动支撑杆移动的三个驱动装置,所述移动支撑杆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卡合有滑轨,所述滑轨与移动支撑杆垂直,所述滑轨固定在安装底板上,所述固定支撑杆上设有两个平行的固定竖直杆,所述固定竖直杆与固定支撑杆垂直,所述移动支撑杆上设有两个平行的移动竖直杆,所述移动竖直杆与移动支撑杆垂直,两个所述固定竖直杆和两个移动竖直杆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顶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丝杆、套设在丝杆上的移动丝杆座和固定丝杆座,所述移动丝杆座与移动支撑杆连接,所述固定丝杆座与固定支撑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丝杆座固定在安装底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气缸、与第一定位气缸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位于第一定位气缸的上方,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导柱上,所述第一定位气缸和第一导柱均竖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顺海王建峰杨得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光韵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