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6336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其包括:复材拉挤型材梁、超高性能混凝土翼缘面板、剪力连接件和预应力组合件。复材拉挤型材梁通过剪力连接件与超高性能混凝土翼缘面板连接;预应力组合件通过粘结层与复材拉挤型材梁连接;预应力组合件包括:复材手糊矩形截面管、混凝土、预应力孔洞和预应力构件,超高性能混凝土填充于复材手糊矩形截面管内,混凝土中设有预应力孔洞,预应力构件设在预应力孔洞内。将复材与混凝土组合,形成上部混凝土受压、下部复材受拉的组合梁,可在提升梁构件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基础上,减轻梁自重,并获得更佳的耐腐蚀性能和施工便捷性。

Prestressed composite supe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建筑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
技术介绍
自19世纪以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及隧道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迅猛发展,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然而,近几十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全球范围内暴露出了一系列耐久性问题。其中,钢筋锈蚀问题最为突出,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经济财产损失。在冬季泼洒除冰盐的寒冷地区或氯离子富集的近海、海岛等地区,钢筋锈蚀问题尤为严重。而新型高性能结构材料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FRP,简称复材)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简称UHPC)这两种高性能建筑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与树脂基体混合,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复合而成的非金属材料。其具有轻质、高强、抗疲劳、耐腐蚀、导热系数低、成型方便等优点,适合在侵蚀环境中服役,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结构工程当中,显示了良好的力学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翼缘面板,复材拉挤型材梁,所述复材拉挤型材梁通过剪力连接件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翼缘面板连接;预应力组合件,所述预应力组合件通过粘结层与所述复材拉挤型材梁连接,所述预应力组合件包括:复材手糊矩形截面管、第一混凝土、预应力孔洞和预应力构件,所述第一混凝土填充于所述复材手糊矩形截面管内,且所述第一混凝土中设有所述预应力孔洞,所述预应力构件设在所述预应力孔洞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翼缘面板,复材拉挤型材梁,所述复材拉挤型材梁通过剪力连接件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翼缘面板连接;预应力组合件,所述预应力组合件通过粘结层与所述复材拉挤型材梁连接,所述预应力组合件包括:复材手糊矩形截面管、第一混凝土、预应力孔洞和预应力构件,所述第一混凝土填充于所述复材手糊矩形截面管内,且所述第一混凝土中设有所述预应力孔洞,所述预应力构件设在所述预应力孔洞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材拉挤型材梁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复材拉挤型材梁包括顶部腔体、中部腔体和底部腔体;所述顶部腔体中填充有第二混凝土,所述底部腔体中设有所述预应力组合件,所述预应力组合件通过所述粘结层与所述底部腔体的内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为超高性能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为轻骨料混凝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红威强翰霖冯鹏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