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流量控制阀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6237 阅读:5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体流量控制阀的组装方法,包含在对距离(L2)进行测定以使其与距离(L1)相等、并将第2阀(27)压入已被压入固定有第1阀(25)的阀轴(29)中的工序,相对阀轴(29)将第1阀(25)及第2阀(27)压入进行铆接固定,将油夹在压入部。当第1阀(25)等的结构部件属于烧结部件时,可利用烧结部件本身含有的油来增强压入部的紧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阀方式的,特别是涉及配置于使来自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等的内燃机(以下称为发动机)的燃烧室的排气气体重新返回燃烧室用的排气气体回流通道中双阀方式的。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双阀方式的气体流量控制阀,已知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等公开的双阀方式的排气气体回流阀。双阀方式的排气气体回流阀包括可与内燃机的排气气体回流通道连接、并具有接受从所述内燃机的燃烧室排出的排气气体的流入口和使排气气体返回所述燃烧室的流出口的阀壳体;形成于该阀壳体内的所述流入口附近的1次侧流路;从该1次侧流路分支形成的、与所述流出口连通的2个2次侧流路;在该2次侧流路与所述1次侧流路之间形成的第1及第2流路开口部;通过分别设于该2个的流路开口部的阀座同时对所述2个的流路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第1及第2阀;具有该第1及第2阀的阀轴;使该阀轴沿所述阀壳体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的作动器部。在这种双阀方式的排气气体回流阀中,比如在将常温下的2个阀相对2个流路开口部处的阀座同时且稳固地进行载置时,排气气体有可能从某一方或双方的流路开口部泄漏。即,除了2个的阀间距离与2个的阀座间距离完全相等的场合之外,必定会出现排气气体泄漏。为了使该排气气体的泄漏量(以下称为阀座泄漏量)成为零,对于阀和阀座等的结构部件要求有高尺寸精度。在传统的双阀方式的排气气体回流阀中,为了满足高尺寸精度的要求,采用了总切削加工来制作阀和阀座等的结构部件。然而,若采用总切削加工来制作结构部件,则尽管能提高尺寸精度,但需要非常长的制作时间,存在导致成本上升的问题。又,在采用总切削加工来制作上述结构部件的场合,因组装时的误差,有时在阀间距离方面出现大的偏差。该场合,难以减小阀座泄漏量的目标值的规格幅度,即使在对于小流量排气气体的排气气体回流阀方面无大的问题,但在对于柴油发动机等大流量的排气气体的排气气体回流阀来讲,存在即使是微小的间隙(空隙)也会变化成大的阀座泄漏量的问题。对此,一般考虑是,采用烧结加工来廉价地制作阀和阀座等结构部件的对策。但是,由烧结加工制作的部件尺寸精度低,装入阀壳体时必须注意要有相当大的阀座泄漏量。国际专利申请W099/61775日本专利特开平11-182355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平11-3248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传统的双阀方式的排气气体回流阀等气体流量控制阀的缺点,提供能高精度地调整阀座泄漏量的低成本的。本专利技术的是,该排气气体回流阀包括具有接受气体的流入口和排出气体的流出口的阀壳体;形成于该阀壳体内的所述流入口附近的1次流路;从该1次流路分支形成的、与所述流出口连通的2个2次流路;在该2次流路与所述1次流路之间形成的第1及第2流路开口部;通过设于该2个的流路开口部的第1和第2阀座而对所述2个流路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第1及第2阀;具有该第1及第2阀的阀轴;使该阀轴沿所述阀壳体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的作动器部。其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第1阀座压入与所述作动器部侧邻近的所述第1流路开口部的阀座被压入部的工序;将油夹在所述阀座的第1大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阀的内周面之间的工序;将所述第1阀压入所述阀座的所述第1大径部的工序;将压入有所述第1阀的所述阀座临时装入所述阀壳体内、在与所述第1阀座密合的状态下对所述第1阀的1次流路侧位置与所述第2流路开口部的阀座被压入部的1次流路侧位置之间的距离L1进行测定的工序;将所述阀座从所述阀壳体取出后、将油夹在所述阀座的第2大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2阀的内周面之间的工序;在对相当于所述第1阀的1次流路侧的位置与相当于所述第2阀座的1次流路侧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2进行测定的同时、仅在将常温下的阀座泄漏量成为零的场合下使所述距离L2与所述距离L1成为相等、并在夹有所述第2阀座的状态下将所述第2阀压入所述阀座的所述第2大径部的工序;将所述第2阀座压入从所述作动器部分离的所述第2流路开口部的所述阀座被压入部的工序;将所述阀座装入所述阀壳体内的工序。这样,由于是包含了以下工序将所述第1阀座压入与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中的作动器部侧邻近的所述第1流路开口部的阀座被压入部的工序;将油夹在所述阀座的第1大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阀的内周面之间的工序;将所述第1阀压入所述阀座的所述第1大径部的工序;将压入有所述第1阀的所述阀座临时性装入所述阀壳体内、在与所述第1阀座密合的状态下对所述第1阀的1次流路侧位置与所述第2流路开口部的阀座被压入部的1次流路侧位置之间的距离L1进行测定的工序;将所述阀座从所述阀壳体取出后、将油夹在所述阀座的第2大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2阀的内周面之间的工序;在对相当于所述第1阀的1次流路侧的位置与相当于所述第2阀座的1次流路侧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2进行测定的同时、仅在将常温下的阀座泄漏量成为零的场合下使所述距离L2与所述距离L1成为相等、并在夹有所述第2阀座的状态下将所述第2阀压入所述阀座的所述第2大径部的工序;将所述第2阀座压入从所述作动器部分离的所述第2流路开口部的所述阀座被压入部的工序;以及将所述阀座装入所述阀壳体内的工序,因此,即使是在采用了比总切削加工成本低、但尺寸精度不高的烧结加工等方法来制作阀和阀座等的结构部件的场合,也能高精度地调整阀座泄漏量,可大幅度提高气体流量控制阀的可靠性。由此,可吸收阀和阀座等的各结构部件的尺寸偏差及组装误差,即使是烧结加工制作的结构部件也能照样使用,具有可提高制品合格率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因采用了将阀压入阀座的结构,比如即使是在适用于阀出入口处的差压大且排气气体的流量相对多的柴油发动机的场合、或者适用于排气气体的流量相对少的汽油发动机的场合,根据其用途,经适当调整阀相对阀座的固定位置,具有能可靠地调整阀座泄漏量的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中,因采用了在压入阀时将油夹在阀座与阀之间的结构,故油起到了防止压入时被卡住的润滑作用,特别是在排气气体回流阀的场合,高温的排气气体循环时油蒸发,使阀座与阀的压入部烧结,具有可提高压入部紧固力的效果。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排气气体回流阀的组装方法的一工序即、将第1阀座压入阀壳体内的工序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第1阀座的压入工序的后工序即、将第1阀压入阀座的工序的主视图。图3为表示图2所示的铆接工序的后工序即、将压入第1阀且被铆接的阀座临时性装入压入有第1阀座的阀壳体内,在将第1阀与第1阀座密合的状态下对第1阀的下位置与第2阀座被压入部的上位置之间的距离(L1)进行测定的工序的剖视图。图4为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测定工序的后工序即、将油夹在第2阀与阀座的第2大径部之间的工序的主视图。图5为表示图4所示的油填充工序的后工序即、在对第1阀的下位置与第2阀座的上位置之间的距离(L2)测定的同时将第2阀压入阀座的工序的剖视图。图6为表示图5所示的压入工序的后工序即、对第1阀进行铆接工序的主视图。图7为表示图6所示的压入工序的后工序即、将具有2个阀的阀座装入阀壳体内对阀座泄漏量进行调整的工序的剖视图。图8为表示图7所示的安装工序的后工序即、分别将作动器部等的部件装入后得到成品的工序的剖视图。图9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排气气体回流阀的组装方法中的焊接的侧面堵缝工序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流量控制阀的组装方法,该排气气体回流阀包括:具有接受气体的流入口和排出气体的流出口的阀壳体;形成于该阀壳体内的所述流入口附近的1次流路;从该1次流路分支形成的、与所述流出口连通的2个2次流路;在该2次流路与所述1次流路之间形成的第1及第2流路开口部;通过设于该2个的流路开口部的第1和第2阀座并同时对所述2个的流路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第1及第2阀;具有该第1及第2阀的阀轴;使该阀轴沿所述阀壳体的轴向进行往复移动的作动器部。其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第1阀座压 入与所述作动器部侧邻近的所述第1流路开口部的阀座被压入部的工序;将油夹在所述阀座的第1大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阀的内周面之间的工序;将所述第1阀压入所述阀座的所述第1大径部的工序;将压入有所述第1阀的所述阀座临时性装 入所述阀壳体内、在与所述第1阀座密合的状态下对所述第1阀的1次流路侧位置与所述第2流路开口部的阀座被压入部的1次流路侧位置之间的距离L1进行测定的工序;将所述阀座从所述阀壳体取出后、将油夹在所述阀座的第2大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第2阀的 内周面之间的工序;在对相当于所述第1阀的1次流路侧的位置与相当于所述第2阀座的1次流路侧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2进行测定的同时、仅在将常温下的阀座泄漏量成为零的场合下使所述距离L2与所述距离L1成为相等、并在中介所述第2阀座的状态下将所 述第2阀压入所述阀座的所述第2大径部的工序;将所述第2阀座压入从所述作动器部分离的所述第2流路开口部的所述阀座被压入部的工序;将所述阀座装入所述阀壳体内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井克典三好帅男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