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装置以及汽车车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588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构造的简洁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运动控制装置具备对流体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件、和对由该推压部件推压的流体的移动进行控制的流体控制机构(130),流体控制机构(130),在对作为控制对象的、运动停止状态下的可动体作用的外力为规定值以下时,用阀体(132)堵塞由推压部件推压的流体所通过的第1流路(123)而阻止流体的移动,在对可动体作用的外力超过规定值时,打开第1流路(123)而使得流体能够移动,在使流体开始移动后,即使外力降低到规定值以下,也能够打开所述第1流路(123)而使流体的移动继续,利用推压部件推压流体所产生的流体阻力,能够保持可动体的运动停止状态,进而,在可动体开始运动后,借助流体控制机构(130),能够以比运动开始时小的外力使可动体的运动继续,其特征在于,推压部件通过旋转运动而对流体进行推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控制装置,其能够保持作为控制对象的可动体的运动停止状态,并且在可动体开始运动之后,即使对可动体作用的外力比运动开始时有所降低,也能使可动体的运动继续。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运动控制装置而构成的汽车车门。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的有下述运动控制装置,其具备对流体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件、和对被该推压部件推压的流体的移动进行控制的流体控制机构,利用通过推压部件对流体推压而产生的流体阻力,能够保持作为控制对象的可动体的运动停止状态,进而,在可动体开始运动之后,借助流体控制机构,能够以比运动开始时小的外力继续可动体的运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323356号公报)。但是,在以往的运动控制装置中,推压部件(活塞)是通过直线运动对流体进行推压的,所以存在下述问题。即,为了确保推压部件的移动区域,无论如何都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装置的轴向长度变长。而且,为了确保流体控制机构的配置空间,装置的轴向长度进一步变长,所以存在容易导致装置整体的大型化的问题。另外,为了确保流体的流路,构造容易变得复杂,从而还有部件数目也容易增多的问题。另外,在以往的运动控制装置中,存在下述问题对构成流体控制机构的阀体始终赋予弹簧的压力,所以在作为控制对象的可动体的动作速度缓慢的时候,可动体的动作将变得断断续续,即,在可动体开始运动到停止期间,会以较短周期反复出现运动继续状态和运动停止状态(或者接近运动停止状态的状态)。这一现象是由于下述原因产生的由于可动体的动作速度缓慢,所以阀体受到弹簧压力的影响而以较短周期反复进行开闭动作。另外,在以往的运动控制装置中,还存在下述问题在解除了作为控制对象的可动体的运动停止状态之后,可动体会以很猛的势头开始动作。这一现象是由于下述原因产生的在借助流体控制机构的作用而使得流体变得可以移动之后,流体阻力马上急剧降低。例如,在对汽车车门的开闭运动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如果在以较快速度开闭车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则会妨碍车门的开闭,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在流体变得能够移动之后,马上就使流体阻力急剧降低。这里特别成为问题的是,即使在以缓慢的速度开闭车门时,也与以较快速度开闭车门时同样,流体阻力急剧降低,所以会导致以不希望的速度开闭车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23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而且构造简洁的运动控制装置、以及具备该运动控制装置的汽车车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作为控制对象的可动体的动作速度缓慢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可动体顺滑地动作的运动控制装置、以及具备该运动控制装置的汽车车门。进而,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作为控制对象的可动体以不希望的速度动作的运动控制装置、以及具备该运动控制装置的汽车车门。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下述的运动控制装置以及汽车车门。1.一种运动控制装置,具备对流体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件、和对由该推压部件推压的流体的移动进行控制的流体控制机构,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在对作为控制对象的、运动停止状态下的可动体作用的外力为规定值以下时,用阀体堵塞由所述推压部件推压的流体所通过的第1流路而阻止流体的移动,在对所述可动体作用的外力超过规定值时,打开所述第1流路而使得流体能够移动,在开始流体的移动后,即使外力降低到规定值以下,也能够打开所述第1流路而使流体的移动继续,利用所述推压部件推压流体所产生的流体阻力,能够保持所述可动体的运动停止状态,进而,在开始所述可动体的运动后,借助所述流体控制机构,能够以比运动开始时小的外力使所述可动体的运动继续,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件通过旋转运动而对流体进行推压。2.如上述1所述的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将包括所述推压部件的可动部件与非可动部件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密闭,防止流体通过该间隙移动。3.如上述1或2所述的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传递对所述可动体作用的外力的轴,在该轴上设置有流体能够通过的第2流路。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压部件上设置有所述流体控制机构。5.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传递对所述可动体作用的外力的轴,在该轴上设置有所述流体控制机构。6.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收纳所述推压部件的室的底壁上设置有所述流体控制机构。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使构成所述流体控制机构的阀体的关闭动作延迟的延迟机构。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3流路,能够通过流体;阀机构,在对运动停止状态下的所述可动体作用的外力不足规定值时,用阀体堵塞所述第3流路而阻止流体的移动,在对所述可动体作用的外力达到了规定值时,打开所述第3流路而使得流体移动;第4流路,能够使通过了所述第3流路的流体通过;借助所述第4流路对通过该第4流路移动的流体的流量进行节流,从而产生流体阻力。9.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5流路,能够通过流体;阀机构,在对运动停止状态下的所述可动体作用的外力不足规定值时,用阀体堵塞所述第5流路而阻止流体的移动,在对所述可动体作用的外力达到了规定值时,打开所述第5流路而使得流体能够移动;由所述第5流路对通过该第5流路移动的流体的流量进行节流,从而产生流体阻力。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6流路,所述第6流路能够使通过了所述第1流路的流体流入到因所述推压部件的旋转运动而使内压降低的室内,该第6流路能够在不对流体的流量进行节流的情况下使流体通过。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7流路,所述第7流路在所述推压部件所能够运动的角度范围的一部分范围内,能够减小因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而产生的流体阻力。12.一种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具备内置于车门主体内的运动控制装置、和将对车门主体作用的外力传递给所述运动控制装置的传递部件,所述运动控制装置具备经由所述传递部件传递对车门主体作用的外力的轴、伴随着该轴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运动并推压流体的推压部件、和控制由该推压部件推压的流体的移动的流体控制机构,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在对作为控制对象的、运动停止状态下的可动体作用的外力为规定值以下时,用阀体堵塞由所述推压部件推压的流体所通过的第1流路而阻止流体的移动,在对所述可动体作用的外力超过规定值时,打开所述第1流路而使得流体能够移动,在开始流体的移动后,即使外力降低到规定值以下,也能够打开所述第1流路而使流体的移动继续,利用所述推压部件推压流体所产生的流体阻力,能够保持所述可动体的运动停止状态,进而,在开始所述可动体的运动后,借助所述流体控制机构,能够以比运动开始时小的外力使所述可动体的运动继续。13.如上述1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装置具备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将形成在包括所述推压部件的可动部件和非可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密闭,防止流体通过该间隙移动。14.如上述12或13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动控制装置的轴上设置有流体能够通过的第2流路。15.如上述12或13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动控制装置的推压部件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控制装置,具备对流体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件、和对由该推压部件推压的流体的移动进行控制的流体控制机构,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在对作为控制对象的、运动停止状态下的可动体作用的外力为规定值以下时,用阀体堵塞由所述推压部件推压的流体所通过的 第1流路而阻止流体的移动,在对所述可动体作用的外力超过规定值时,打开所述第1流路而使得流体能够移动,在开始了流体的移动后,即使外力降低到规定值以下,也能够打开所述第1流路而使流体的移动继续,利用所述推压部件推压流体所产生的流体阻力, 能够保持所述可动体的运动停止状态,进而,在开始了所述可动体的运动后,借助所述流体控制机构,能够以比运动开始时小的外力使所述可动体的运动继续,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件通过旋转运动而对流体进行推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野秀则志村良太板垣正典长岛良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索密克石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