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7658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其中散热装置包括基座和散热部,所述基座连接在传感器上,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基座远离所述传感器的一侧,所述散热部为环形结构,所述散热部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进口和出口,空气由所述进口进入所述散热部并由所述出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装置通过空气的流动实现对传感器的降温,无驱动部件,基座连接在传感器上,散热部吸收传感器的热量,散热通道内的空气通过热膨胀导致密度下降,抽取外部空气形成稳定的气流,从而实现对传感的散热,结构本身工作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对安装在高温部位上的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会导致其温度升高,当超出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时,会使传感器检测结果产生偏差,降低准确性,更有可能使传感器丧失测量功能。现有技术中,传感器一般置于自然环境中,通过空气气流将传感器的热量带走,实现对传感器的降温,但是对于体积较大的传感器,空气受热后向上运动,因此空气气流由传感器的下部向上部流通,当空气气流由下部流向上部过程中,空气将传感器下部热量带到上部,空气吸收下部热量变热,以使传感器下部的温度降低,而上部温度变化很小,从而导致传感器上下部位的温差大于50°,散热效果差,降低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能够实现对传感器的散热,降低传感器上部和下部的温差,提高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基座和散热部,所述基座连接在传感器上,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基座远离所述传感器的一侧,所述散热部为环形结构,所述散热部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进口和出口,空气由所述进口进入所述散热部并由所述出口排出。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的未设置所述散热部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吸热涂层。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对称设置在所述散热部的顶部和底部。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为环形结构,所述基座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散热部的内径,所述基座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散热部的外径。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部的轴线与所述基座的轴线重合。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未设置所述散热部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凹槽。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连接在所述散热部的所述进口处,所述出风通道连接在所述散热部的所述出口处。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的截面积均大于等于所述散热通道的截面积。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热涂层为导热硅橡胶。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反射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散热装置通过空气的流动实现对传感器的降温,无驱动部件,基座连接在传感器上,散热部吸收传感器的热量,散热通道内的空气通过热膨胀导致密度下降,抽取外部空气形成稳定的气流,从而实现对传感的散热,结构本身工作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后视图。图中:1-基座;11-环形凹槽;12-螺纹孔;2-散热部;3-进风通道;4-出风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基座1和散热部2,基座1连接在传感器上,散热部2设置在基座1未连接传感器的一侧,散热部2为环形结构,散热部2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包括进口和出口。空气由进口进入散热通道内并由出口排出,在空气的流动过程中带走传感器表面的热量。本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通过空气的流动实现对传感器的降温,无驱动部件,无需额外能量,基座1连接在传感器上,散热部2吸收传感器的热量,散热通道内的空气通过热膨胀导致密度下降,抽取外部空气形成稳定的气流,从而实现对传感器的散热,结构本身工作稳定。进一步地,基座1未设置散热部2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吸热涂层,吸热涂层为导热硅橡胶,能够提高导热效率。进一步地,基座1为环形结构,且散热部2的轴线与基座1的轴线重合,能够保证对传感器的散热均匀。进口和出口对称设置在散热部2的顶端和底端。优选地,进口设置在散热部2的底部,出口设置在散热部2的顶部,且进口和出口正对设置,能够使空气形成最大的流通气流。基座1的内径小于等于散热部2的内径,基座1的外径大于等于散热部2的外径。优选地,基座1的内径小于散热部2的内径,基座1的外径大于散热部2的外径,能够加快散热部2内的空气气流的流通速度。进一步地,散热装置还包括进风通道3和出风通道4,进风通道3的一端连接在散热部2的进口处,另一端位于在基座1边缘之内。出风通道4的一端连接在散热部2的出口处,另一端位于基座1的边缘处,且进风通道3和出风通道4在同一直线上。进风通道3和出风通道4的截面积均大于等于散热部2的散热通道的截面积。优选地,进风通道3的截面积大于散热通道的截面积,出风通道4的截面积等于散热通道的截面积,能够有效地增大散热部2内的空气流速,加快对传感器的散热效率。为了便于将散热装置连接在传感器上,基座1未设置散热部2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凹槽11,便于传感器环安装在环形凹槽11内,环形凹槽11的轴线与基座1的轴线重合。本实施方式中,基座1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12,传感器置于环形凹槽11内,通过固定件穿过螺纹孔12与传感器连接,从而将传感器连接牢固可靠地与在基座1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基座1上的螺纹孔12设置在散热部2的外侧,便于与传感器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散热部2远离基座1的表面设置有反射层,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2远离基座1的表面喷涂有红外线反射漆,用于反射大部分外部的热辐射,保证散热部2对传感器的散热,降低传感器的温度。进一步地,散热装置和传感器之间设置有垫片,垫片由导热硅橡胶制成,能够增加传感器和散热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效率。本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通过空气的流动实现对传感器的降温,无驱动部件,无需额外能量,基座1连接传感器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吸热涂层,能够吸收传感器上部的热量加热散热部2内上部的空气,散热部2的散热通道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上部的出口通道4流出,从而抽取外部冷空气从进风通道3进入,形成稳定的气流,实现对传感器的散热,能够保证传感器上下部温差不大于10°,散热装置结构本身工作稳定。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其连接在传感器上;及散热部(2),其设置在所述基座(1)远离所述传感器的一侧,所述散热部(2)为环形结构,所述散热部(2)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进口和出口,空气由所述进口进入所述散热部(2)并由所述出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其连接在传感器上;及散热部(2),其设置在所述基座(1)远离所述传感器的一侧,所述散热部(2)为环形结构,所述散热部(2)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进口和出口,空气由所述进口进入所述散热部(2)并由所述出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未设置所述散热部(2)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吸热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对称设置在所述散热部(2)的顶部和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为环形结构,所述基座(1)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散热部(2)的内径,所述基座(1)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散热部(2)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润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