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滚动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216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动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属机构零件类。标准精密钢球放置在蜗轮体外缘上的球窝内,钢球与蜗轮体组成球面副,并且与蜗杆的齿面为滚动接触,其中蜗杆的齿面由钢球包络而成,蜗轮体为对开剖分式,两片之间由螺栓联接实现固定,并且与蜗杆的螺旋槽表面形成滚动接触。它实现了蜗轮蜗杆的滚动接触,效率会显著提高。并且结构简单可靠,对制造、装配误差适应性强,磨损小,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蜗杆传动装置,尤其是滚动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属机构零件类。
技术介绍
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的S.Cierniak等人提出了一种滚柱蜗杆传动装置(S.Cierniak,Eschweiler.DasRollenschneckgetriebe.VDI-Z.1984,126(12)455-458),蜗轮的齿由能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小圆柱构成,而蜗杆齿形与蜗轮的圆柱齿廓为空间共轭关系。该装置有效地减小了滑动摩擦的影响,而使啮合表面以滚动接触为主,大大地提高了传动效率,该结构传动可靠,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可达90%以上),是一种较为成功的设计。但该结构对加工误差较为敏感,对制造、装配工艺要求很高。同在20世纪80年代初,重庆大学的张光辉、王进戈等人开始研制滚锥包络环面蜗杆(张光辉,王进戈,杨念增.滚锥包络环面蜗轮副的研制与试验.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5(5)8-11),其结构特点是蜗轮齿为沿圆周排列的一系列小锥体,锥体通过滚针轴承装在蜗轮上,这样,滚锥可绕本身轴线自转,而蜗杆齿形是由滚锥包络而成。结果表明,该传动效率可达95%,而且运行可靠,寿命长。但该存在着机制造复杂、对加工误差敏感等缺点。本技术的滚动啮合环面蜗杆传动装置是由蜗杆和蜗轮组成。蜗轮是由蜗轮体和均匀嵌在蜗轮体圆周上的若干个钢球组成。蜗轮体采用剖分对开式,在两个半片的圆周上各自分布着相同的1/4多的球窝。两个半片蜗轮体装配后形成整个球窝,钢球则嵌在球窝里面,可随意转动。蜗杆为环面,上面分布螺旋槽,螺旋槽由钢球包络得出。本装置将传统的滑动摩擦蜗杆传动改为滚动接触,效率显著提高,并且结构简单可靠,对制造、装配误差适应性强,磨损小,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滚动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蜗杆、标准精密钢球、蜗轮体组成一种滚动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标准精密钢球在蜗轮体的球窝内可自由转动,并且与蜗杆的齿面为滚动接触,其中蜗杆的齿面由钢球包络而成,蜗轮体为对开剖分式,两片之间由螺栓联接实现固定,蜗杆杆通过钢球带动蜗轮体转动,钢球在蜗轮球窝内可任意转动,并且与蜗杆的螺旋槽表面形成滚动接触。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它实现了蜗轮蜗杆的滚动接触,效率会显著提高。并且结构简单可靠,对制造、装配误差适应性强,磨损小,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的滚柱蜗杆结构示意图图2为的滚柱蜗杆传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的滚锥蜗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的滚锥蜗杆传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球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球齿嵌入示意图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蜗杆;2为钢球;3为第一蜗轮体;4为第二蜗轮体;5为螺栓。实施例从图中可知蜗杆1通过钢球2带动第一蜗轮体3、第二蜗轮体4转动,钢球2在蜗轮体球窝内可任意转动,并且与蜗杆的螺旋槽表面形成滚动接触。为了实现钢球与蜗轮体的联结以及装配、加工的可行性,将蜗轮体做成剖分式,两半片蜗轮体即第一蜗轮体3、第二蜗轮体4之间采用螺栓5联结,并且采用凸肩与凹槽配合的工艺结构。为了给钢球定位,设计蜗轮体的外缘高出球心2~3毫米,球窝为多半个球面。其加工方法蜗杆1可在改装的滚齿机上加工,将蜗杆1装在刀架上,将铣刀装在工作台上,使铣刀与蜗杆1做范成运动,即可加工出蜗杆1齿槽。蜗轮球窝的加工可在铣床上进行,采用精密分度头对蜗轮进行分度,也可在数控铣床上加工。权利要求1.一种滚动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标准精密钢球(2)放置在蜗轮体(3)、(4)外缘上的球窝内,钢球(2)与第一蜗轮体(3)、第二蜗轮体(4)组成球面副,并且与蜗杆(1)的齿面为滚动接触,其中蜗杆(1)的齿面由钢球(2)包络而成。蜗轮体采用剖分式,蜗轮体的两片第一蜗轮体(3)、第二蜗轮体(4)之间由螺栓(5)联接实现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滚动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属机构零件类。标准精密钢球放置在蜗轮体外缘上的球窝内,钢球与蜗轮体组成球面副,并且与蜗杆的齿面为滚动接触,其中蜗杆的齿面由钢球包络而成,蜗轮体为对开剖分式,两片之间由螺栓联接实现固定,并且与蜗杆的螺旋槽表面形成滚动接触。它实现了蜗轮蜗杆的滚动接触,效率会显著提高。并且结构简单可靠,对制造、装配误差适应性强,磨损小,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F16H1/16GK2637817SQ0321949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9日专利技术者蔡英杰, 魏国武, 姚立纲 申请人:福州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动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标准精密钢球(2)放置在蜗轮体(3)、(4)外缘上的球窝内,钢球(2)与第一蜗轮体(3)、第二蜗轮体(4)组成球面副,并且与蜗杆(1)的齿面为滚动接触,其中蜗杆(1)的齿面由钢球(2)包络而成。蜗轮体采用剖分式,蜗轮体的两片第一蜗轮体(3)、第二蜗轮体(4)之间由螺栓(5)联接实现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英杰魏国武姚立纲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