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09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齿轮经表面硫化处理后在轮齿工作面2形成5至30微米的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硫化物层软化了轮齿表面的硬度,强化了轮齿啮合间的润滑,改善了摩擦减少了磨损,提高了齿轮传动的综合性能并延长了齿轮工作寿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零件,尤其涉及到齿轮。齿轮是传动机械中最常见的零件,通过不同齿数的齿轮互相啮合传动,达到减速或增速的目的,齿轮常采用碳钢或合金钢制成,经热处理后再对齿轮轮齿进行淬火,渗氮渗氮或激光处理等表面强化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硬度,但是齿轮轮齿表面硬度提高后,其表面的微凸体硬度也随之提高,使得齿轮啮合在进入正常磨损前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磨合,以便磨平微凸体,消耗了能源,而磨损下来的硬微粒则掉入润滑油中,被传动的齿轮带进啮合间隙中,参与轮齿磨损,使齿轮轮齿表面磨损加剧,缩短齿轮的工作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齿轮轮齿强度,软化表面微凸体硬度,并能改善齿轮啮合时的润滑,降低轮齿磨损的齿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对经过表面处理后的齿轮轮齿的工作表面形成一层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硫化物层的厚度为5至30微米。硫化物层具有类似于石墨的晶体结构,质地疏松,多微孔,低硬度,相当于固体润滑剂,当齿轮轮齿在啮合传动时,由于有硫化物层,避免了轮齿间金属的直接接触,而硫化物层在摩擦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晶体滑移,在齿轮轮齿表面起到削峰填谷作用,软化了硬的微凸体,增加了轮齿间的实际接触面积,使接触应力均匀分布,传动更加平稳,而低硬度的硫化物层微粒不会参与磨损。由于硫化物层具有多微孔的结构易于吸附润滑油,在齿轮轮齿工作面形成均匀油膜,从而强化了轮齿啮合时的润滑。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在齿轮轮齿表面增加硫化物层的结构,软化了齿轮软齿表面的硬度,强化了轮齿啮合间的润滑,改善了摩擦减少了磨损,缩短了轮齿啮合的磨合期,使齿轮传动的综合性能提高,并延长了齿轮的工作寿命。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包括齿轮本体1、轮齿工作面2,当对轮齿进行硫化处理后,在轮齿工作面2上形成一层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3,硫化物层3的厚度为10微米。本技术的硫化物层可在经过各种表面处理后的黑色金属材料制成的各种形式的齿轮轮齿表而形成。权利要求1.一种齿轮,包括齿轮本体(1)、轮齿工作面(2),其特征在于对齿轮进行硫化处理后,在齿轮轮齿工作面(2)上形成一层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物层(3)的厚度为5至30微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齿轮经表面硫化处理后在轮齿工作面2形成5至30微米的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硫化物层软化了轮齿表面的硬度,强化了轮齿啮合间的润滑,改善了摩擦减少了磨损,提高了齿轮传动的综合性能并延长了齿轮工作寿命。文档编号F16H55/17GK2348182SQ9824168公开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方晓东, 官明喜, 李永良 申请人:北京市朝阳达威新技术实验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包括齿轮本体(1)、轮齿工作面(2),其特征在于:对齿轮进行硫化处理后,在齿轮轮齿工作面(2)上形成一层具有多微孔、低硬度的硫化物层(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晓东官明喜李永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朝阳达威新技术实验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