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燃机车防漏油油箱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519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铁路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内燃机车防漏油油箱盖,解决了现有用于铁路运输的内燃机车在高速转弯过程中易发生漏油及油泵吸油困难的问题,包括油箱外盖,顶盖上开有多个贯通设置的通气孔,油箱外盖内侧位于顶盖下部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片、第一弹簧、密封装置、十字固件和过滤件,密封装置与空气过滤片不接触且二者间连接有环向设置的第一弹簧,十字杆体的四个边部分别设置有垂直于十字杆体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部连接有钢珠,钢珠分别设置在圆锥形空心腔体的顶点孔洞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用于铁路运输的内燃机车在高速转弯过程中易发生漏油及油泵吸油困难的难题。

A new type of oil tank cover for diesel locomo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内燃机车防漏油油箱盖
本技术属于铁路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内燃机车防漏油油箱盖。
技术介绍
用于铁路运输的内燃机车在工作中燃油消耗是最大的成本支出项,随着机车折旧及运量的不断增长,燃油费用也呈现逐年递增的情况。DF4B型机车的油箱容积为8500L,DF8B型机车的油箱容积为9000L,为保证机车正常的运行,机车油箱燃油的剩余量不应低于4000L,一次加油后油箱的燃油为8000L左右。由于线路弯道设计原理重力抵消向心力,机车在转弯的时候轨道一侧会稍高。现有机车油箱设置在机车的最底层,燃油受到的向心力会大大减少,这样油面和油箱底部会有一定的夹角,现有机车用油箱盖无法保证空气的顺畅吸入,导致油箱内压力降低,与大气压形成压力差,造成油泵吸油困难。同时,机车油箱内燃油余量达到8000L时在弯道高速运行的时候,经常发生有燃油从油箱口外溢的现象,经初步统计,内燃机车过弯道从加油口外溢的燃油多达50L以上,占6.25%,极大的造成的燃油的浪费,增加了运营成本,此外加油次数及加油用时上升后,机车的运输产值会相应降低。可见是否存在一种内燃机用防漏油的油箱盖就显得极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用于铁路运输的内燃机车在高速转弯过程中易发生漏油及油泵吸油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内燃机车防漏油油箱盖。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内燃机车防漏油油箱盖,包括油箱外盖,油箱外盖为带有顶盖且下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结构,顶盖上开有多个贯通设置的通气孔,油箱外盖内侧位于顶盖下部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片、第一弹簧、密封装置、十字固件和过滤件,其中空气过滤片呈圆形且与顶盖接触连接,密封装置、十字固件和过滤件固定成整体后与油箱外盖的内壁连接,密封装置与空气过滤片不接触且二者间连接有在油箱外盖内环向设置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空气过滤片和密封装置连接,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板,密封板上对称设置有四个凸出板体的圆锥形空心腔体,圆锥形空心腔体的顶点垂直向上且顶点位置开有孔洞,十字固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十字杆体,十字杆体的四个边部分别设置有垂直于十字杆体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部连接有钢珠,钢珠分别设置在圆锥形空心腔体的顶点孔洞位置,过滤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环形板,环形板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板体的滤网,位于底部位置的油箱外盖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油箱口连接的螺纹。其中,空气过滤片和过滤装置均用于过滤空气进入油箱时所带的杂质。钢珠直径大于圆锥形空心腔体的顶点孔洞直径。油箱外盖的内侧开有环向设置的卡槽,卡槽内设置有限位卡圈,限位卡圈用于限制密封装置、十字固件和过滤件的固定组合件在油箱外盖内侧的行程。密封板和环形板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螺栓孔,环形板的上表面开有呈90°设置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用于放置十字杆体且对十字固件进行限位,螺栓孔内贯穿固定螺栓用于密封装置、十字固件和过滤件的组合固定。本技术安装时,首先放入空气过滤片并与油箱外盖的内壁接触,进一步将密封装置、十字固件和过滤件进行组合固定,其中十字固件设置在密封装置和过滤件中部,且十字固件位于过滤件环形板的安装凹槽内,十字固件的表面与环形板的表面平齐;进一步的,将第一弹簧的下端与和密封装置的密封板连接后,将其放入油箱外盖中并保持过滤件的环形板位于卡槽上方,最后在卡槽内安装限位卡圈。安装完成后,将盖体与油箱口螺纹连接紧密即可。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特定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密封装置和十字固件的配合能够实现油箱盖的自动打开和闭合,减少了燃油的浪费,随着油箱内燃油的消耗,油箱内的压力降低,使得外界的空气压力大于油箱内气压值,过滤件、十字杆件及密封装置组成的结构整体在压力作用下压缩第一弹簧使其向限位卡圈一侧运动并最终与之接触,当外届压力大于油箱压力80kp时,外界空气能够使得第二弹簧压缩导致钢珠与圆锥形空心腔体的尖端不接触,此时过滤后的空气能够进入油箱;当机车大角度运转导致油箱内燃油剧烈晃动或者天气炎热膨胀等原因造成油箱内压力升高时,油箱内压力大于外界空气压力值,过滤件、十字杆件及密封装置组成的整体会压缩第一弹簧向上运动,用于平衡油箱内压力与外界空气的压力值,当燃油消耗导致油箱内压力降低时,钢珠在第二弹簧的带动下与圆锥形空心腔体分离完成油箱盖的正常进气。整个过程不但能保证正常的进气工作,而且燃油不会外溢出油箱,有效解决了用于铁路运输的内燃机车在高速转弯过程中易发生漏油及油泵吸油困难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为图1中油箱外盖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5为图4的结构示意正视图;图6为图1中十字固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7为图6的结构示意正视图;图8为图1中过滤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9为图8的结构示意正视图;图10为图1中限位卡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箱外盖,2-空气过滤片,3-第一弹簧,4-密封装置,5-十字固件,6过滤件,7-限位卡圈,8-第二弹簧,9-钢珠,10-通气孔,11-固定螺栓,12-卡槽,13-圆锥形空心腔体,14-螺栓孔,15-十字杆体,16-环形板,17-滤网,18-顶盖,19-密封板,20-安装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公司所属的第二运输段内燃机车主要承担黄万线,庄阴线机车牵引任务。黄万线机车加油在东大沽折返段,两个班交替工作大约24小时需要加一次油,因为转弯时加油口有燃油外溢现象,故一次加油时油箱内燃油一般不超过8300L,且东大沽车站到东大沽折返段加油平均用时为1.5小时。按照本技术结构所加工制作了新型内燃机车防漏油油箱盖。参照图1~图10,本技术所涉及的结构包括油箱外盖1,油箱外盖1为带有顶盖18且下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结构,顶盖18上开有多个贯通设置的通气孔10,油箱外盖1内侧位于顶盖18下部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片2、第一弹簧3、密封装置4、十字固件5和过滤件6,其中空气过滤片2呈圆形且与顶盖18接触连接,密封装置4、十字固件5和过滤件6固定成整体后与油箱外盖1的内壁连接,密封装置4与空气过滤片2不接触且二者间连接有在油箱外盖1内环向设置的第一弹簧3,第一弹簧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空气过滤片2和密封装置4连接,密封装置4包括密封板19,密封板19上对称设置有四个凸出板体的圆锥形空心腔体13,圆锥形空心腔体13的顶点垂直向上且顶点位置开有孔洞,十字固件5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十字杆体15,十字杆体15的四个边部分别设置有垂直于十字杆体15的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的顶部连接有钢珠9,钢珠9分别设置在圆锥形空心腔体13的顶点孔洞位置,过滤件6包括水平设置的环形板16,环形板16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板体的滤网17,位于底部位置的油箱外盖1内侧设置有与油箱口连接的螺纹。钢珠9直径大于圆锥形空心腔体13的顶点孔洞直径。油箱外盖1的内侧开有环向设置的卡槽12,卡槽12内设置有限位卡圈7,限位卡圈7用于将密封装置4、十字固件5和过滤件6的固定组合件与油箱外盖1卡紧。密封板19和环形板16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螺栓孔14,环形板16的上表面开有呈90°设置的安装凹槽20,安装凹槽20用于放置十字杆体15且对十字固件5进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内燃机车防漏油油箱盖,包括油箱外盖(1),其特征在于:油箱外盖(1)为带有顶盖(18)且下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结构,顶盖(18)上开有多个贯通设置的通气孔(10),油箱外盖(1)内侧位于顶盖(18)下部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片(2)、第一弹簧(3)、密封装置(4)、十字固件(5)和过滤件(6),其中空气过滤片(2)呈圆形且与顶盖(18)接触连接,密封装置(4)、十字固件(5)和过滤件(6)固定成整体后与油箱外盖(1)的内壁接触连接,密封装置(4)与空气过滤片(2)不接触且二者间连接有在油箱外盖(1)内环向设置的第一弹簧(3),第一弹簧(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空气过滤片(2)和密封装置(4)连接,密封装置(4)包括密封板(19),密封板(19)上对称设置有四个凸出板体的圆锥形空心腔体(13),圆锥形空心腔体(13)的顶点垂直向上且顶点位置开有孔洞,十字固件(5)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十字杆体(15),十字杆体(15)的四个边部分别设置有垂直于十字杆体(15)的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的顶部连接有钢珠(9),钢珠(9)分别设置在圆锥形空心腔体(13)的顶点孔洞位置,过滤件(6)包括水平设置的环形板(16),环形板(16)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板体的滤网(17),位于底部位置的油箱外盖(1)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油箱口连接的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燃机车防漏油油箱盖,包括油箱外盖(1),其特征在于:油箱外盖(1)为带有顶盖(18)且下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结构,顶盖(18)上开有多个贯通设置的通气孔(10),油箱外盖(1)内侧位于顶盖(18)下部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片(2)、第一弹簧(3)、密封装置(4)、十字固件(5)和过滤件(6),其中空气过滤片(2)呈圆形且与顶盖(18)接触连接,密封装置(4)、十字固件(5)和过滤件(6)固定成整体后与油箱外盖(1)的内壁接触连接,密封装置(4)与空气过滤片(2)不接触且二者间连接有在油箱外盖(1)内环向设置的第一弹簧(3),第一弹簧(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空气过滤片(2)和密封装置(4)连接,密封装置(4)包括密封板(19),密封板(19)上对称设置有四个凸出板体的圆锥形空心腔体(13),圆锥形空心腔体(13)的顶点垂直向上且顶点位置开有孔洞,十字固件(5)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十字杆体(15),十字杆体(15)的四个边部分别设置有垂直于十字杆体(15)的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的顶部连接有钢珠(9),钢珠(9)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林朱文斌宋面儿张续强刘宇张宗成汤忠丰薛强强左翔冯野胡涛苏生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工程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