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上水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48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列车上水接头,包括接头壳体,所述接头壳体的出口端向外凸出设置有上水端套,所述上水端套为能够套装至列车注水口上的柔性环状件,所述上水端套之外设有用于将其夹紧在所述列车注水口上的上水夹具。通过在接头壳体上设置上水端套及上水夹具,将上水端套夹紧在列车注水口上,一方面保证上水端套与列车注水口的可靠连接,另一方面,可使上水端套沿径向发生压缩变形,从而有效地保证上水过程中的密封性,防止上水过程中漏水现象的发生。

A Water Connector for T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上水接头
本技术属于列车上水
,具体涉及一种列车上水接头。
技术介绍
我国正在运行的列车型号有早期的普速硬座、后期生产的特快、快速列车以及CRH1、CRH2、复兴号等动车组列车,不同型号的列车车厢注水口规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据不完全统计,列车不同规格注水口公称直径变化范围为22~36mm,而上水管末端通常采用DN25mm的钢管,因此上水管与部分列车注水口规格无法完全匹配,上水过程中漏水现象严重。目前常用的旅客列车上水栓包括传统上水栓和自动回卷型上水栓,前者需要上水工人将上水栓插入列车注水口,打开上水阀门开始上水,待列车水箱溢水后再关闭上水阀,取下上水管,操作过程费时费力,并且一列火车通常只配备3~5名上水工人,平均一名上水工负责4节车厢的上水任务,这导致有的车厢溢水时上水工在其他车厢操作,无法及时关闭相应车厢的上水阀,这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以北京铁路局为例,该铁路局下辖车站全年因上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量约62万吨。自动回卷型上水栓相对于传统上水栓可以实现上水完成后上水软管自动回卷,降低了上水工人的劳动强度,但这种上水栓大多采用定时回卷,即预设的上水时间结束时上水软管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上水接头,包括接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壳体的出口端向外凸出设置有上水端套,所述上水端套为能够套装至列车注水口上的柔性环状件,所述上水端套之外设有用于将其夹紧在所述列车注水口上的上水夹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上水接头,包括接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壳体的出口端向外凸出设置有上水端套,所述上水端套为能够套装至列车注水口上的柔性环状件,所述上水端套之外设有用于将其夹紧在所述列车注水口上的上水夹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夹具包括具有环形内腔的柔性环箍以及嵌置于所述环箍内腔中的多个电磁铁,各所述电磁铁沿所述环箍内腔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每相邻两所述电磁铁的相互靠近的磁极异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磁铁均为圆弧形电磁铁,且各所述电磁铁呈均匀间隔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夹具包括箍紧件及与所述箍紧件的活动部连接以用于驱使所述箍紧件抱紧或松开的电磁铁组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上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紧件为喉箍,于箍带上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箍带的其中一端穿过所述穿设孔并使所述箍带围设成环,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箍带的两个端部的两个活动电磁铁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箍带外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乔张志斌张汉英林亚楠王宏峰吕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