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0350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插入贯通于顶桥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转向杆的上端部利用固定部件被固定于顶桥,卡止凹部设于顶桥的后表面,该卡止凹部使把手锁定装置的锁定部件可卡脱地卡合,该把手锁定装置的锁定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顶桥的后方,该鞍乘型车辆能够保护将转向杆固定于顶桥的部分,还提高外观性,并实现耐久性的提高。在顶桥(34)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有使转向杆(31)贯通的贯通孔(37)和收容凹部(38),以使朝向上方的台阶部(39)介于贯通孔以及收容凹部之间,收容凹部收容转向杆的上端部以及固定部件(36),并且开口于顶桥的上表面并与贯通孔的上部相连,连结收容凹部以及卡止凹部(56)的排水孔(57)贯穿设置于顶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鞍乘型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在车体架的前端部设有可转向地支承转向杆的头管,该转向杆具有向后上方倾斜的轴线,插入贯通于顶桥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所述转向杆的上端部利用固定部件被固定于所述顶桥,该顶桥构成前叉的一部分并且供转向把手固定,卡止凹部设于所述顶桥的后表面,该卡止凹部使把手锁定装置所具备的锁定部件可卡脱地卡合,该把手锁定装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顶桥的后方并支承于所述车体架。
技术介绍
这样的鞍乘型车辆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50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构造:转向杆贯通顶桥的车宽方向中内部,螺母螺纹接合于从顶桥向上方突出的所述转向杆的上端部,是螺母等从顶桥向上方突出的配置,因此螺母等没有被保护,外观性也很难说出色。本专利技术是鉴于相关情况所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在能够保护将转向杆固定于顶桥的部分的同时,还提高外观性,并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在车体架的前端部设有可转向地支承转向杆的头管,该转向杆具有向后上方倾斜的轴线,插入贯通于顶桥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所述转向杆的上端部利用固定部件被固定于所述顶桥,该顶桥构成前叉的一部分并且供转向把手固定,卡止凹部设于所述顶桥的后表面,该卡止凹部使把手锁定装置所具备的锁定部件可卡脱地卡合,该把手锁定装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顶桥的后方并支承于所述车体架,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第一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桥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有贯通孔和收容凹部,以使朝向上方的台阶部介于所述贯通孔以及所述收容凹部之间,所述贯通孔使所述转向杆贯通,所述收容凹部在收容所述转向杆的上端部以及所述固定部件的同时,开口于所述顶桥的上表面并与所述贯通孔的上部相连,连结所述收容凹部以及所述卡止凹部间的排水孔贯穿设置于所述顶桥。另外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特征的结构以外,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以及所述收容凹部形成为具有与所述转向杆同轴的圆形的横截面形状,所述卡止凹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转向杆的轴线沿径向延伸,利用相对于所述转向杆的轴线沿径向延伸的所述排水孔使所述收容凹部以及所述卡止凹部间连通。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或第二特征的结构以外,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形成于沿着与所述转向杆的轴线正交的假想平面的平面,作为所述固定部件的螺母与刻设在所述转向杆的上端部外周上的外螺纹螺纹接合并与所述台阶部抵接并卡合。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三特征的结构以外,其第四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是具有在所述假想平面上的轴线且能够从所述把手锁定装置朝向所述卡止凹部突出的销状部件。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除了第一至第四特征中的任一项以外,其第五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具有在前轮的左右两侧与所述转向杆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缓冲单元,在所述顶桥上,设有所述排水孔,以配置在比车辆前进时的左右一对叉支承部的后端向后方偏移的位置处,所述顶桥具有结合这些缓冲单元的上端部的左右一对所述叉支承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的结构,转向杆的上端部以及固定部件开口于顶桥的上表面,并收容在设于该顶桥的收容凹部中,因此在能够保护将转向杆固定于顶桥的部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外观性,而且通过利用连结收容凹部以及卡止凹部间的排水孔使收容凹部内的水经由卡止凹部排出到外部,能够提高转向杆以及固定部件的耐久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设于顶桥的贯通孔以及收容凹部具有与转向杆同轴的圆形的横截面形状,且卡止凹部以及排水孔相对于转向杆的轴线沿径向延伸,因此在提高顶桥的转向杆周边的刚性的同时,通过由排水孔以最短距离连结收容凹部以及卡止凹部间,从而能够将由设置排水孔导致的对顶桥的刚性的影响抑制为较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通过将设于顶桥的贯通孔以及收容凹部间的台阶部设为沿着与转向杆的轴线正交的假想平面的平面,伴随着转向杆具有向后上方倾斜的轴线,从而所述假想平面以及台阶部向后下方倾斜,收容凹部内的水容易沿着作为螺母的紧固承接面的台阶部而聚集在收容凹部内的后部,容易从与该收容凹部的后部相通的排水孔将水排出,能够更加提高耐久性。进一步地,通过使所述台阶部在车辆的停车状态下向后下方倾斜,容易将积存在收容凹部内的水经过设于顶桥的后部的排水孔以及卡止凹部排出到外部,在车辆长时间停车时也能够将水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作为销状部件的锁定部件在具有配置在假想平面上的轴线的同时,能够从把手锁定装置朝向卡止凹部突出,因此通过将锁定部件配置在与作为收容凹部的底部的台阶部相同的高度,卡止凹部也与台阶部高度相同,能够实现顶桥的轻量化。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顶桥具有左右一对叉支承部,该左右一对叉支承部结合前叉所具有的左右一对缓冲单元的上端部,且在比车辆前进时的这些叉支承部的后端向后方偏移的位置处配置有排水孔,因此由设置排水孔导致的影响不会波及到输入来自前轮的反作用力的叉支承部,能够使叉支承部良好地对前叉进行支承。附图说明图1是两轮机动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图1的2向视图。图3是将转向把手卸下的状态下的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图5是图2的5-5线剖视图。图6是从车辆前后方向后方观察顶桥的图。附图标记12前叉13转向把手14头管31转向杆33缓冲单元34顶桥34a叉支承部36作为固定部件的第一螺母37贯通孔38收容凹部39台阶部40外螺纹54把手锁定装置55锁定部件56卡止凹部57排水孔C转向杆的轴线IP假想平面F车体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上下、前后以及左右指的是从乘坐在两轮机动车的乘客的角度观察的方向。首先在图1中,作为鞍乘型车辆的两轮机动车的车体架F具备:头管14,其可转向地支承前叉12以及杆状的转向把手13,该前叉12利用下端部将前轮WF的车轴11轴支承;左右一对主架15,其从该头管14向后下方延伸;下降架16,其以比这些主架15陡的角度从所述头管14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枢轴架17,其与所述主架15的后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座椅导轨18,其从这些枢轴架17的上端部向后上方延伸。产生驱动后轮WR的动力的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19配置于所述主架15的下方并支承于所述车体架F,从上方覆盖所述发动机E的燃料箱21支承于所述主架15。另外,配置于所述燃料箱21的后方的乘车用座椅22支承于所述座椅导轨18上。在所述枢轴架17上,经由支轴26可摆动地支承有摆臂25的前端部,该摆臂25利用后端部将后轮WR的车轴24轴支承,内置于所述发动机本体19的曲轴箱20的变速器(未图示)所具有的输出轴27的端部从所述曲轴箱20的左侧面突出,在该输出轴27以及所述后轮WR的车轴24间,设有具有环状的传动链28的传动机构29。合并参照图2~图4,在所述头管14上,可转向地支承有圆筒状的转向杆31,该圆筒状的转向杆31具有向后上方倾斜的轴线C并将所述头管14贯通,在所述头管14的上端部以及所述转向杆31之间安装有滚珠轴承32。另外,所述前叉12具备:一对缓冲单元33,其在具有与所述转向杆31的轴线C平行的轴线C的同时,配置于前轮WF的左右两侧;顶桥34,其连结这些缓冲单元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在车体架(F)的前端部设有可转向地支承转向杆(31)的头管(14),该转向杆(31)具有向后上方倾斜的轴线(C),插入贯通于顶桥(34)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所述转向杆(31)的上端部利用固定部件(36)被固定于所述顶桥(34),该顶桥(34)构成前叉(12)的一部分并且供转向把手(13)固定,卡止凹部(56)设于所述顶桥(34)的后表面,该卡止凹部(56)使把手锁定装置(54)所具备的锁定部件(55)可卡脱地卡合,该把手锁定装置(5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顶桥(34)的后方并支承于所述车体架(F),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桥(34)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有贯通孔(37)和收容凹部(38),以使朝向上方的台阶部(39)介于所述贯通孔(37)以及所述收容凹部(38)之间,所述贯通孔(37)使所述转向杆(31)贯通,所述收容凹部(38)在收容所述转向杆(31)的上端部以及所述固定部件(36)的同时,开口于所述顶桥(34)的上表面并与所述贯通孔(37)的上部相连,连结所述收容凹部(38)以及所述卡止凹部(56)间的排水孔(57)贯穿设置于所述顶桥(34)。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29 JP 2018-065467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在车体架(F)的前端部设有可转向地支承转向杆(31)的头管(14),该转向杆(31)具有向后上方倾斜的轴线(C),插入贯通于顶桥(34)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所述转向杆(31)的上端部利用固定部件(36)被固定于所述顶桥(34),该顶桥(34)构成前叉(12)的一部分并且供转向把手(13)固定,卡止凹部(56)设于所述顶桥(34)的后表面,该卡止凹部(56)使把手锁定装置(54)所具备的锁定部件(55)可卡脱地卡合,该把手锁定装置(5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顶桥(34)的后方并支承于所述车体架(F),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桥(34)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有贯通孔(37)和收容凹部(38),以使朝向上方的台阶部(39)介于所述贯通孔(37)以及所述收容凹部(38)之间,所述贯通孔(37)使所述转向杆(31)贯通,所述收容凹部(38)在收容所述转向杆(31)的上端部以及所述固定部件(36)的同时,开口于所述顶桥(34)的上表面并与所述贯通孔(37)的上部相连,连结所述收容凹部(38)以及所述卡止凹部(56)间的排水孔(57)贯穿设置于所述顶桥(34)。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壮贵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