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937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传递转矩的改进的传动装置(10)包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转矩承受体(16,18)一体化刚性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齿轮装置(12,14);第三齿轮装置(22)同时与第一和第二齿轮装置(12,14)相啮合,第一和第二齿轮装置(12,14)同轴设置,这些齿轮装置构造成:当三个齿轮装置(12,14,22)中之一相对于所述三个齿轮装置中另一个旋转时通过一系列啮合会使余下的齿轮装置旋转从而实现转矩从所述三个齿轮装置中之一传递到所述余下的齿轮装置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这一领域。具体而言,它与一种使能耗明显降至最小的传动装置有关。众所周知,在机动车辆领域中,传动装置用来把发动机产生的能量转移传送到一输出轴上。在传动装置和大部分机械装置中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振动和其它反作用力所产生的影响,这类影响会造成能量损耗(简称能耗)。在物理学领域中众所周知单独的作用力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作用力都仅是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个方面。当第一个物体在第二个物体上施加一个作用力时,第二个物体总是会在第一个物体上施加一个同等大小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在机械传动装置中,齿轮箱和其它稳定结构响应于发动机的作用力提供出最终的反作用力,对于夹持齿轮并使它们相互啮合来说上述反作用力是必需的。这类稳定结构通常吸收很大一部分能量,所吸收能量的大部分以振动,热和声音的形式释放出。振动所产生的持续振颤会损害结构本身及其各内部连接装置,并且热/冷循环变化也会损害构成材料。目前的兴趣在于一改进的传动装置,该装置可使能耗以及伴随能耗所产生的振动,热和声音降至最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能把转矩从第一个物体转移至第二个物体上的改进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构造较简单,操作较方便的传动装置。上述目的和其它未特别指出的目的均在一用来传递转矩的改进的传动装置的特定图解实施例中得以实现。第一和第二齿轮装置分别与第一,第二转矩承受体刚性一体化连接。第三齿轮装置同时与第一,第二齿轮装置相互啮合,以使所述第一,第二齿轮装置实质上处于同轴状态。齿轮装置的结构按如下方式三个齿轮装置中的一个相对于上述三齿轮装置中另一个的旋转运动可通过一系列的啮合使其余齿轮装置发生旋转,因而可以实现把转矩从三个齿轮装置中的一个齿轮装置转移到上述其余齿轮装置上。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下文中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通过说明使大家有所了解或也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实践而得以体验。通过借助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器件及组合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结合附图,参阅下文详细说明,可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其中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按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一传动装置的内部局部侧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传动装置中齿轮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齿轮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齿轮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图2中齿轮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和图6是常规传动装置的侧视剖面图。现参阅图1,示出了一传动装置的实施例,它按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构成,通常用标号10代表。第一和第二齿轮12,14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转矩承受体16,18一体化刚性连接。第三转矩承受体20具有旋转地安装在其内部的行星式多齿轮件22。每个行星式多齿轮件22分别包括上部和下部传递齿轮22a和22b,22a和22b刚性内连接并实质上处于同轴状态。对于具有本领域常规技能的人来说,可以理解其它形式的实施例可以采用具三个或更多个传递齿轮的行星式多齿轮件。另外,尽管推荐采用两个或更多个行星式多齿轮件22,但传动装置10可采用单个行星式多齿轮件。所有的上部传递齿轮22a均同时与第一齿轮12啮合,而所有的下部传递齿轮22b均同时与第二齿轮14啮合,并且第一和第二齿轮12和14实质上处于同轴状态。在上述结构中,三个转矩承受体16,18和20中的一个相对于上述三个转矩承受体中另一个的旋转运动可通过一系列的啮合使余下的转矩承受体发生旋转,因而可以实现把转矩从三个转矩承受体中的一个传递到上述余下的转矩承受体上。在所推荐的实施例中,第一转矩承受体16是一个细长轴,而第二个转矩承受体18是一个中空的细长轴,并且第一轴16实质上与第二轴18同轴,这两个轴均与第三转矩承受体20实质上同轴。第三转矩承受体20包括一中空轴部分20a,第一轴16的一部分16a和第二轴18上的一部分18a设置在第三转矩承受体的中空轴部分20a中并实质上与之同轴。第三转矩承受体20的上部20b可用作一定位装置,它可使第二上部齿轮22a和下部齿轮22b与第一和第二齿轮12和14啮合从而实现下文中将详述的反向旋转。由于在第三转矩承受体20的上部20b的作用下齿轮被啮合到一起,第一,二,三承受体中任一个的旋转运动当该承受体的旋转被阻止时均可自动转换到其余的转矩承受体上。一个有关传动装置10的实际应用如下述将一动力源30比如说电动机(由虚线简略表示)刚性连接到第二转矩承受体18上,然后将电动机输出的旋转力施加在第二转矩承受体18上。可以理解这会使第一转矩承受体16相对于第二转矩承受体18发生旋转,从而会使第三转矩承受体20相对于所述第二转矩承受体18产生反向旋转。由于第二转矩承受体18固定在动力源30上,故可采用旋转的第一和第三转矩承受体16和20来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比如说分别使推进器34和36上升和下降。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使第三转矩承受体20保持静止并使第一或第二转矩承受体16或18旋转,这会使第一或第二转矩承受体18中的另一个产生同向旋转,与上述例子中的反向旋转正好相反。传动装置10的优点在于既利用了作用力也利用了反作用力。这一点可以通过与图6中所示常规传动装置100的比较来更好地理解。在Halliday,David和Resnick,Robert(均为人名)的物理基础(第二版)(John WileY & Sons,1986)第71页上的Issaac Newton(牛顿)运动学第三定律中说“任何作用力均有一与之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或者说,两个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大小相同但方向正好相反。”故可以理解当电动机102将一旋转力施加在一常规传动装置100的输入轴104上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传动装置100会产生一反方向的反作用力。其本质效果在于电动机20的作用力通过输入轴104送至第一齿轮106,第二齿轮108,输出轴110和推进器112上。进一步参阅图6,可以看出输入和输出轴104和110是通过利用一齿轮箱114的壁来夹持定位的,因而轴会在齿轮箱上施加一作用力而齿轮箱也会在轴上施加一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此内部反作用力会起什么作用呢?举例说一下,它们会以振动,声音和热的形式释放出。这些内部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观察齿轮箱114而得知,即齿轮箱114在夹持定位旋转轴104和110的同时,它会发生振动并且其温度会上升。申请人发现这样一个令人惊奇的结果,即当先有技术中的齿轮箱114带有一个与输入输出齿轮件啮合恰当的刚性连接的齿轮时,内部反作用力可作为一种有用的能源而取代以无用的振动,热和声音的形式被释放出。当在对图1中申请人的传动装置10与图6中的常规传动装置100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申请人的传动装置10所有三个主体16,18,20均带有内啮合连接的齿轮,而在常规传动装置100的三个主体中只有两个(输入轴104和输出轴110)带有齿轮,而齿轮箱114上没有齿轮。第二转矩承受体18与先有技术中的齿轮箱114类似-两者分别与动力源30和102相连,区别在于承受体18与用作中央齿轮轮毂的第二齿轮14刚性连接,下部传递齿轮22b与14啮合并围绕14旋转。其效果在于先有技术中齿轮箱114提供一内部反作用力,该力以振动,热和声音的形式释放出,而中请人的“齿轮箱”承受体18和刚性连接的齿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传递转矩的改进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转矩承受体呈一体化刚性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齿轮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装置实质上设置成同轴线方向;第三齿轮装置与第一和第二齿轮装置设置成同时啮合关系,所述第三齿轮装置包 含一第三转矩承受体和旋转地安装在其内的至少一个行星式多(或复合)齿轮构件,每个行星式多齿轮件包含上部和下部刚性内连接并实质上设置成同轴的传递齿轮,其中所述上部传递齿轮全部与第一齿轮装置同时啮合并且所述下部传递齿轮全部与第二齿轮装置同时啮合,这样使得三个齿轮装置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三个齿轮装置中的另一个旋转时,通过一系列的啮合关系而引起其余齿轮装置旋转,从而实现转矩从三个齿轮装置中的所述一个传递到所述余下的齿轮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坦尼斯劳奥斯特罗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蜂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