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近年来迅猛发展。现今的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构型基本都采用单电机结合单齿轮速比驱动方式,这种驱动系统构型采用单一的减速比、单一的驱动电机,其驱动电机转速与车速成一固定比例关系,采用控制电机速度变化的方式来驱动车辆改变车速,其缺点明显:为保证车辆的动力性能,驱动电机功率富余量大,仅在爬大坡加速或急加速时才会短时用到电机的峰值功率储备,此时带来的问题是,车辆正常行驶时,驱动电机转速较最高转速低,转矩较当前转速下最大转矩值小很多,因而车辆运行时长期处于电机的低效率区,无法充分利用电机高效区;由于其驱动系统构型的单一电机及固定单一减速比,也无法通过调整电机功率、速比大小等方式来满足驱动系统运行高效的要求。目前,现有的电动汽车的底盘空间较小,如若汽车电池安装在底盘内,势必减小电池体积,但是同样电池容量也会相应减少,若汽车电池安装在底盘上方,这样的做法会增高底盘重心,减少车架空间。目前,现有的前置前驱的纯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均设置在底盘上,具体的为设置在副车架上,副车架具有放置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连接前悬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动力驱动系统(2)和副车架(3);所述底盘(1)包括前承载部(1‑1)、中承载部(1‑2)和后承载部(1‑3);所述动力驱动系统(2)设于副车架(3)上;所述前承载部(1‑1)和/或后承载部(1‑3)上安装有设有动力驱动系统(2)的副车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动力驱动系统(2)和副车架(3);所述底盘(1)包括前承载部(1-1)、中承载部(1-2)和后承载部(1-3);所述动力驱动系统(2)设于副车架(3)上;所述前承载部(1-1)和/或后承载部(1-3)上安装有设有动力驱动系统(2)的副车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中承载部(1-2)包括承重框架(1-2-1)和中部连接杆组件(1-2-2);所述中部连接杆组件(1-2-2)设有多个,所述承重框架(1-2-1)并排设有多个,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1-2-1)之间通过一个中部连接杆组件(1-2-2)连接;所述每两个相邻的承重框架(1-2-1)之间形成有储存空间;所述前承载部(1-1)和中承载部(1-2)分别固定在首尾两个承重框架(1-2-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前承载部(1-1)包括前中心板(1-1-1)、第一前承载架(1-1-2)和第二前承载架(1-1-3);所述前中心板(1-1-1)平行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前中心板(1-1-1)的一端均固定在中承载部(1-2)的首个承重框架(1-2-1)上;所述前中心板(1-1-1)用于安装副车架(3);所述第一前承载架(1-1-2)的尾部固定在首个承重框架(1-2-1)和两个前中心板(1-1-1)上;所述第二前承载架(1-1-3)固定在两个前中心板(1-1-1),并且第二前承载架(1-1-3)顶部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前承载架(1-1-2)顶部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前承载架(1-1-2)的顶部与第二前承载架(1-1-3)的顶部之间通过倾斜承载杆(1-1-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后承载部(1-3)包括后中心板架(1-3-1)和延伸架(1-3-2);所述后中心板架(1-3-1)平行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后中心板架(1-3-1)的首部固定在中承载部(1-2)的末尾一个承重框架(1-2-1)上;所述后中心板架(1-3-1)用于安装副车架(3);所述两个后中心板架(1-3-1)顶部之间设有呈网格状的承载支架(1-3-3);所述延伸架(1-3-2)分别固定在两个后中心板架(1-3-1)的外侧;所述两个后中心板架(1-3-1)的尾端之间设有后防撞护杆(1-3-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3)包括固定片(3-1)和下延部(3-2);所述固定片(3-1)设有两个,并且分别通过螺合件固定在底盘(1)的前承载部(1-1)的两个前中心板(1-1-1)或后承载部(1-3)的两个后中心板架(1-3-1)上;所述下延部(3-2)述两个固定片(3-1)的底部设有对向翻折的翻边(3-1-1);所述翻边(3-1-1)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海成,徐明芳,赖来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耐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