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润滑方法和旋转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433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从外部可靠地向内置在装置壳体内的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润滑部分供给润滑油的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润滑方法。波动齿轮减速机(5)配置在旋转台装置(1)的装置壳体(2)的内部。从装置壳体(2)上形成的供油路(22)向杯形挠性外齿齿轮(12)上形成的供油孔(21)喷射润滑油,借此对内侧的波形轴承(19)进行润滑。通过将进入挠性外齿齿轮(12)内部的润滑油经由装置壳体(2)上形成的油回收路(23)强制吸引到外部进行回收,可防止因高速旋转的挠性外齿齿轮的内部负压状态而引起的润滑油抽吸现象,能可靠地对波形轴承(19)的部位进行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外部向内置在装置壳体内的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润滑 对象部分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方法和采用了该润滑方法的旋转台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切齿机用旋转台装置等各种机床中使用着零件个数少、能高精度地 定位的波动齿轮减速机。作为波动齿轮减速机己知有杯型的波动齿轮减速 机,包括圆环状的刚性内齿齿轮、配置在其内侧的杯形的挠性外齿齿轮、 以及与其内侧相嵌的波动发生器。杯形挠性外齿齿轮包括圆筒状筒部、 将其一端封闭的隔膜和轮毂、以及在圆筒状筒部另一开口端的外周面部分 上形成的外齿,波动发生器嵌入在形成有外齿的开口端内。专利文献1 3中揭示了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润滑机构。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平09 — 2506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09 — 25060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09 —250611号公报在此,在将该结构的波动齿轮减速机进行高速旋转来使用时, 一般采 用油浴润滑。此时,存在因润滑油的粘性阻力而使电动机负载增加的问题。 另外,电动机带动波动发生器高速旋转,挠性外齿齿轮的内部成为负压状 态,润滑油被抽吸而不能足够地向波动发生器的轴承部分供给,会发生润 滑油抽吸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从外部可靠地向所内置的波动齿轮减速 机的需要润滑的部分供给润滑油的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润滑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润滑方法,对配置在 装置壳体内的波动齿轮减速机中的嵌入在杯形挠性外齿齿轮内侧的波动发 生器的轴承部分、以及挠性外齿齿轮与刚性内齿齿轮的啮合部分供给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在挠性外齿齿轮的圆筒状筒部和构成该圆筒状筒部的底 面部分的隔膜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供油孔,将从装置壳体外侧导入的润滑 油向形成有润滑油供油孔的挠性外齿齿轮的部位喷射,将润滑油通过该供 油孔强制性地导入挠性外齿齿轮的内侧,并将强制导入挠性外齿齿轮内侧 的润滑油向嵌入在该挠性外齿齿轮的开口端部内的波动发生器的轴承部分 供给。在此,最好将导入装置壳体内的润滑油强制吸引到挠性外齿齿轮的开 口端侧,将挠性外齿齿轮内侧的润滑油强制性地向波动发生器的轴承部分 供给,并且将没有从供油孔进入挠性外齿齿轮内侧的润滑油强制性地向挠 性外齿齿轮与刚性内齿齿轮的啮合部分供给,将经由这些轴承部分和啮合 部分被强制吸引的润滑油回收到装置壳体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的为了使用上述润滑方法而采用的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挠性外齿 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筒部、从圆筒状筒部的一端向径向内侧 延伸的隔膜、以及在圆筒状筒部另一开口端的外周面部分上形成的外齿, 在所述圆筒状筒部和所述隔膜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供给润滑油用的通 孔。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以 可自由旋转的状态支撑在该装置壳体上的旋转台、以及配置在由所述装置 壳体和所述旋转台围起的内部空间内并驱动该旋转台旋转的波动齿轮装 置,所述波动齿轮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上的刚性内齿齿轮、与 所述旋转台同轴状连结的杯形挠性外齿齿轮、以及嵌入在该挠性外齿齿轮 开口端部内的波动发生器,所述挠性外齿齿轮包括在其圆筒状筒部和构成 圆筒状筒部的底面部分的隔膜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的供油孔,所述装置壳 体包括供油路,该供油路用于将润滑油从外部导入并将该润滑油朝形成 有所述供油孔的挠性外齿齿轮的部位喷射;以及油回收路,该油回收路用于将润滑油强制吸引到所述挠性外齿齿轮的开口端侧,从而将润滑油回收 到该装置壳体外。本专利技术中,将从装置壳体外部导入的润滑油向内置的波动齿轮减速机 的挠性外齿齿轮的供油孔喷射。挠性外齿齿轮在进行旋转,其上形成的供 油孔也在旋转,朝该供油孔喷射的润滑油的一部分经由该供油孔强制导入 挠性外齿齿轮的内侧。导入挠性外齿齿轮内侧的润滑油对嵌入在挠性外齿 齿轮内侧的波动发生器的轴承部分进行润滑。而没有进入供油孔的润滑油 被供给到挠性外侧齿轮与刚性内齿齿轮的啮合部分,对该部分进行润滑。此外,通过将润滑油强制吸引到挠性外齿齿轮的开口端侧,润滑油经 由轴承部和啮合部被强制吸引,从而被回收到装置壳体的外侧。通过从挠 性外齿齿轮的内侧强制吸引润滑油,可防止因旋转导致该挠性外齿齿轮的 内侧成为负压状态而引起的润滑油抽吸现象。此外,波动齿轮减速机在开始使用时会从其机构部产生初期磨损粉末, 但通过使润滑油循环而回收到外部,可利用润滑油冲洗磨损粉末并将其回 收到外部。因此也能防止因磨损粉末而引起的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滑动部分、 轴承部分等的损伤。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方法若应用于使用高速旋转的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旋转台 装置,则可有效地防止因高速旋转导致该挠性外齿齿轮的内部成为负压状 态而引起的润滑油抽吸现象。因此,与使用油浴润滑的情况相比,能可靠 且充分地向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润滑对象部分供给润滑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的旋转台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装入在图1的旋转台装置内的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挠性外齿 齿轮的纵向剖视图和横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2的旋转台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表示装入在图3的旋转台装置内的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挠性外齿齿轮的主视图和纵向剖视图。1,101旋转台装置la,101a中心轴线2,102装置壳体3,103旋转台4,104轴承机构5,105波动齿轮装置6,106凸缘7,107内部空间11,111内齿12,112挠性外齿齿轮13,113波动发生器14,114圆筒状筒部15,115隔膜16,116轮毂17,117外齿18,118刚性凸轮板19,119波形轴承(wave bearing)21,121供油孔22,122供油路23,123油回收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台装置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的旋转台装置的纵向剖视图。旋转台装置l包括装置壳体2、以同轴且可自由旋转的状态支撑在该装置壳体上的旋转台3、为了将旋转台3以旋转自如的状态支撑在装置壳体2上而配置在它们之间的轴承机构4、以及用于驱动旋转台3绕中心轴线la旋转的波 动齿轮减速机5。在波动齿轮减速机5上连结着电动机等旋转驱动源(未图 示)。装置壳体2呈上下端开口的圆筒状,其上端开口部处于被旋转台3封 闭的状态,其下端开口部被圆盘状凸缘6封闭。杯型波动齿轮减速机5朝 上下方向配置在由装置壳体2、旋转台3和圆盘状凸缘6围起的内部空间7 内。波动齿轮减速机5包括与装置壳体2形成一体的内齿11、杯形的挠 性外齿齿轮12、以及波动发生器13。挠性外齿齿轮12包括圆筒状筒部 14;与该圆筒状筒部上端连续并向径向内侧扩展的隔膜15;与该隔膜15的内周缘连续形成的圆环状轮毂16;在圆筒状筒部14上端开口部的外周面部分上形成的外齿17。波动发生器13例如包括椭圆形轮廓的刚性凸轮板18、以及安装在 该刚性凸轮板的外周面上的波形轴承19。波形轴承19是具有挠性外圈和内 圈的滚珠轴承。该波动发生器13以封闭挠性外齿齿轮12的开口端的状态 嵌入在该挠性外齿齿轮12内。挠性外齿齿轮12的形成有外齿17的部分因 波动发生器13而挠曲为椭圆形,位于椭圆长轴两端的外齿17的部分与内 齿11的对应部分啮合。当波动发生器13被电动机等驱动而旋转时,两齿 11、 17的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波动齿轮减速机的润滑方法,对配置在装置壳体内的波动齿轮减速机中的嵌入在杯形挠性外齿齿轮内侧的波动发生器的轴承部分、以及挠性外齿齿轮与刚性内齿齿轮的啮合部分供给润滑油,其特征在于,    在挠性外齿齿轮的圆筒状筒部和构成该圆筒状筒部的底面部分的隔膜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供油孔,    将从装置壳体外侧导入的润滑油向形成有润滑油供油孔的挠性外齿齿轮的部位喷射,    将润滑油通过所述供油孔强制性地导入挠性外齿齿轮的内侧,    将强制导入挠性外齿齿轮内侧的润滑油向嵌入在该挠性外齿齿轮的开口端部内的波动发生器的轴承部分供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沢芳秀花冈浩毅山崎宏
申请(专利权)人: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