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桥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74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桥总成,其属于汽车车桥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轴承座、减速器壳和桥壳,其中,轴承座内转动地设置有上贯通轴总成,桥壳内转动地设置有下贯通轴总成,减速器壳内转动地设置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的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上贯通轴总成,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下贯通轴总成,即主动锥齿轮可以分别与上贯通轴总成同步转动,也可以与下贯通轴总成同步转动;差速器总成设置于桥壳内,主动锥齿轮的齿部与差速器总成的从动锥齿轮啮合,差速器总成左右两侧还分别连接有左半轴和右半轴,用于输出汽车车轮所需要的动力。分别通过上贯通轴总成和下贯通轴总成对主动锥齿轮提供动力,为汽车提供动力,更加节约资源,更加环保。

A Driving Axl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桥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桥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桥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汽车采用主流的燃油机驱动。但是燃油机驱动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发生冲突。为解决上述冲突,现有汽车技术中采用电池作为动力源,驱动汽车行驶,但是电池因受储能限制、温度等外界因素干扰,而导致续航能力差,并且还导致保养费用高等问题。因此,亟待提出一种混合动力的驱动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桥总成,通过两个动力输入轴来为汽车提供动力源,提高了汽车的动力,同时避免了燃油机对燃油的需求,保护了空气环境。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动桥总成,包括:依次连接的轴承座、减速器壳和桥壳;上贯通轴总成,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内;下贯通轴总成,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桥壳内;主动锥齿轮,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内,所述主动锥齿轮的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所述上贯通轴总成,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所述下贯通轴总成;差速器总成,其设置于所述桥壳内,所述主动锥齿轮的齿部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从动锥齿轮啮合;以及左半轴和右半轴,所述左半轴与所述右半轴分别与所述差速器总成连接,用于输出动力。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锥齿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孔,所述上贯通轴总成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孔内,所述下贯通轴总成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孔内。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上贯通轴总成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第一拨叉和第一滑动啮合套,所述第一滑动啮合套套设于所述上贯通轴总成上,并通过花键连接,所述第一拨叉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啮合套沿所述上贯通轴总成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滑动啮合套能够与所述主动锥齿轮一端的端面齿啮合。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下贯通轴总成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离合器所包括第二拨叉和第二滑动啮合套,所述第二滑动啮合套套设于所述下贯通轴总成上,并通过花键连接,所述第二拨叉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滑动啮合套沿所述下贯通轴总成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二滑动啮合套能够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另一端的端面齿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内壁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套,所述主动锥齿轮的轴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隔套内。进一步地,所述上贯通轴总成包括第一贯通轴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贯通轴穿设于所述第三轴承内,所述第三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内。进一步地,所述下贯通轴总成包括第二贯通轴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二贯通轴穿设于所述第四轴承内,所述第四轴承设置于所述桥壳内。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所述减速器壳和所述桥壳通过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驱动桥总成,包括依次连接的轴承座、减速器壳和桥壳,其中,轴承座内转动地设置有上贯通轴总成,桥壳内转动地设置有下贯通轴总成,减速器壳内转动地设置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的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上贯通轴总成,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下贯通轴总成,即主动锥齿轮可以分别与上贯通轴总成同步转动,也可以与下贯通轴总成同步转动;差速器总成设置于桥壳内,主动锥齿轮的齿部与差速器总成的从动锥齿轮啮合,差速器总成左右两侧还分别连接有左半轴和右半轴,用于输出汽车车轮所需要的动力。分别通过上贯通轴总成和下贯通轴总成对主动锥齿轮提供动力,也可以是二者同时对主动锥齿轮提供动力,然后再分别通过左半轴和右半轴输出转速,为汽车提供动力,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传统单轴输入动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动力输入轴,更加节约资源,更加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桥总成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动锥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差速器总成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贯通轴总成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贯通轴总成的剖视图。图中:1、第一贯通轴;2、第一防尘罩;3、第一油封;4、第一调整螺母;5、第一深沟球轴承;6、第一锁片;7、第一锁紧螺母;8、第二贯通轴;9、第二防尘罩;10、第二油封;11、第二调整螺母;12、第二深沟球轴承;13、第二锁片;14、第二锁紧螺母;15、上贯通轴总成;16、第三锁片;17、第一螺栓;18、轴承座;19、第一拨叉;20、第一滑动啮合套;21、第一滚针轴承组;22、第三锁紧螺母;23、主动锥齿轮;24、第二螺栓;25、外圆锥滚子轴承;26、隔套;27、内圆锥滚子轴承;28、第二滚针轴承组;29、第二滑动啮合套;30、第二拨叉;31、差速器总成;32、左半轴;33、右半轴;34、下贯通轴总成;35、桥壳;36、第三螺栓;37、第四锁片;38、减速器壳;39、第一调整垫片;40、第二调整垫片;231、第一孔;232、第二孔;233、端面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传统汽车通常采用燃油机作为主要的动力源来驱使汽车移动,但是使用燃油机驱动汽车行驶,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消耗。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混合动力的动力系统来为汽车的行驶提供动力。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总成的剖视图,包括依次连接的轴承座18、减速器壳38和桥壳35。其中,轴承座18内转动地设置有上贯通轴总成15,桥壳35内转动地设置有下贯通轴总成34,减速器壳38内转动地设置有主动锥齿轮23。主动锥齿轮23的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上贯通轴总成15,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下贯通轴总成34,即可以理解为:主动锥齿轮23可以与上贯通轴总成15同步转动,也可以与下贯通轴总成34同步转动,也可以同时与上贯通轴总成15和下贯通轴总成34同步转动。差速器总成31设置于桥壳35内,主动锥齿轮23的齿部与差速器总成31的从动锥齿轮啮合,差速器总成31左右两侧还分别连接有左半轴32和右半轴33,用于输出汽车车轮所需要的动力。在本实施例中,上贯通轴总成15可以与燃油机连接,下贯通轴总成34可以与电机连接,使得汽车的动力来源可以单独来自燃油机,也可以单独来自与电机,还可以将燃油机和电机同时作为动力源,然后再分别通过左半轴32和右半轴33连接车轮,并为车轮提供转速,为汽车提供动力。如图2所示,主动锥齿轮23包括相互连接的轴部和齿部,其中轴部为杆状结构,齿部为锥齿轮结构。主动锥齿轮2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231,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孔232。在本实施例中,轴部的一端开设第一孔231,齿部的一端开设第二孔232,上贯通轴总成15的一端套设有第一滚针轴承组21,第一滚针轴承组21的外表面与第一孔231的内壁抵接,使得上贯通轴总成15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孔231内,下贯通轴总成34的一端设有第二滚针轴承组28,第二滚针轴承组28的外表面与第二孔232的内壁抵接,使得下贯通轴总成34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孔232内。此外,为了有效的控制由燃油机带动上贯通轴驱动汽车的运动,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轴承座(18)、减速器壳(38)和桥壳(35);上贯通轴总成(15),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承座(18)内;下贯通轴总成(34),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桥壳(35)内;主动锥齿轮(23),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38)内,所述主动锥齿轮(23)的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所述上贯通轴总成(15),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所述下贯通轴总成(34);差速器总成(31),其设置于所述桥壳(35)内,所述主动锥齿轮(23)的齿部与所述差速器总成(31)的从动锥齿轮啮合;以及左半轴(32)和右半轴(33),所述左半轴(32)与所述右半轴(33)分别与所述差速器总成(31)连接,用于输出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轴承座(18)、减速器壳(38)和桥壳(35);上贯通轴总成(15),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承座(18)内;下贯通轴总成(34),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桥壳(35)内;主动锥齿轮(23),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38)内,所述主动锥齿轮(23)的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所述上贯通轴总成(15),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于所述下贯通轴总成(34);差速器总成(31),其设置于所述桥壳(35)内,所述主动锥齿轮(23)的齿部与所述差速器总成(31)的从动锥齿轮啮合;以及左半轴(32)和右半轴(33),所述左半轴(32)与所述右半轴(33)分别与所述差速器总成(31)连接,用于输出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锥齿轮(2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231),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孔(232),所述上贯通轴总成(15)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孔(231)内,所述下贯通轴总成(34)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孔(232)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锥齿轮(23)与所述上贯通轴总成(15)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第一拨叉(19)和第一滑动啮合套(20),所述第一滑动啮合套(20)套设于所述上贯通轴总成(15)上,并通过花键连接,所述第一拨叉(19)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啮合套(20)沿所述上贯通轴总成(15)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滑动啮合套(20)能够与所述主动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孙国晖苗士军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