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以及变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以及变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0440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0
本申请涉及一种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以及变速器,润滑装置设于变速器内,润滑装置包括:油泵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结构,所述油泵组件工作的动力由所述传动结构提供;以及输油管路,连通于所述油泵组件和所述内壳之间,所述内壳内设有油腔,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滚针轴承的容纳腔,所述油腔能够与所述容纳腔相互连通,所述输油管路用于将所述油泵组件泵出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油腔。上述润滑装置通过油泵组件主动的向容纳腔进行供油,利用传动结构的动力,驱动油泵组件运动,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动力设备,结构简单;主动式润滑可以有效减少变速器加油量,进一步减少总成质量,进而减少油的黏度对变速器运转的影响,降低搅油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变速器,特别是涉及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以及变速器


技术介绍

1、齿轮油主要指变速器和后桥的润滑油。它和机油在使用条件、自身成分和使用性能上均存在着差异。由于齿轮传动时表面压力高,齿轮油主要起润滑齿轮和轴承、防止磨损和锈蚀、帮助齿轮散热、洗涤和降低齿面冲击与噪声等方面等作用。变速器内加注齿轮油,首先对啮合齿轮有导热降温作用,其次为啮合齿提供润滑,保护齿轮齿面。

2、相关技术中,大部分采用直接被动式润滑的方式,被动式润滑,指的是变速器工作时,采用齿轮侧面甩油、甩油轮甩油、导油管喷油、导油板、集油槽等方式,将润滑油间接的传递到齿轮所在位置。上述方式存在一定缺陷:某些变速器的结构不适用设置导油板、集油槽;对于滚针轴承,采用齿轮侧面甩油、甩油轮甩油等被动润滑方式为提供润滑的效率都太低,且搅油所需齿轮油液面较高,而加过量齿轮油会导致油内积攒大量热量,变速器和齿轮油持续工作在高温下,影响油品寿命和传动系的寿命,进而影响经济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性广、润滑效率高的主动式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以及变速器。

2、一方面,提供一种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润滑装置设于变速器内,所述变速器包括设于外壳内的内壳和设于所述内壳的传动结构,所述润滑装置设于所述内壳,所述润滑装置包括:

3、油泵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结构,所述油泵组件工作的动力由所述传动结构提供;以及

4、输油管路,连通于所述油泵组件和所述内壳之间,所述内壳内设有油腔,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滚针轴承的容纳腔,所述油腔能够与所述容纳腔相互连通,所述输油管路用于将所述油泵组件泵出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油腔。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润滑装置设于所述传动结构的下方,所述油泵组件包括油泵和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传动结构外啮合连接,以驱动所述油泵工作。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输入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泵组件还包括进油管和用于安装所述油泵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进油道和出油道,所述出油道连接所述输油管路,所述进油道通过所述油泵连接所述进油管。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油管路包括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连通于所述第二油管和油泵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油管形成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油管连通于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油腔之间。

9、一方面,提供一种一种变速器,包括:

10、外壳;

11、内壳,设于所述外壳内;

12、传动结构,设于所述内壳内,包括转轴、滚针轴承和输出齿轮,所述滚针轴承和所述输出齿轮传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

13、如上述的润滑装置,设于所述内壳内;所述润滑装置的油泵组件与所述输出齿轮传动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内设有油封和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套设于输出齿轮,所述油封密封连接于所述内壳与所述输出齿轮之间,所述油腔为所述油封、所述密封轴承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围成的空间。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齿轮设有第一径向通道和第一轴向通道,所述第一径向通道将所述油腔和所述第一轴向通道连通。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设有第二径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所述第二轴向通道与所述第一轴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对应所述滚针轴承设置。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和输出齿轮之间设有导油件,所述第二径向通道和所述第一轴向通道之间通过所述导油件连通,所述导油件能够在周向上密封连通处。

18、上述润滑装置通过油泵组件主动的向容纳腔进行供油,利用传动结构的动力,驱动油泵组件运动,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动力设备,结构简单;主动式润滑可以有效减少变速器加油量,进一步减少总成质量,进而减少油的黏度对变速器运转的影响,降低搅油损失,例如,本实施例中通过测试发现,对于被动式润滑方式,加7.5l油时变速器的扭矩损失高达40%,而对于本实施例通过油泵组件主动润滑方案,加3.5l油并变速器的扭矩损失为27%,主动润滑降低损失效果显著,且不需要加大量的润滑油即可实现油的全覆盖,本申请所提出的滚针轴承润滑方案有助于减少损失提高输出,有助于提高传动效率,节省润滑油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滑装置设于变速器内,所述变速器包括设于外壳内的内壳和设于所述内壳的传动结构,所述润滑装置设于所述内壳,所述润滑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设于所述传动结构的下方,所述油泵组件包括油泵和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传动结构外啮合连接,以驱动所述油泵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输入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组件还包括进油管和用于安装所述油泵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进油道和出油道,所述出油道连接所述输油管路,所述进油道通过所述油泵连接所述进油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路包括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连通于所述第二油管和油泵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油管形成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油管连通于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油腔之间。

6.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内设有油封和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套设于输出齿轮,所述油封密封连接于所述内壳与所述输出齿轮之间,所述油腔为所述油封、所述密封轴承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围成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设有第一径向通道和第一轴向通道,所述第一径向通道将所述油腔和所述第一轴向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设有第二径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所述第二轴向通道与所述第一轴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对应所述滚针轴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和输出齿轮之间设有导油件,所述第二径向通道和所述第一轴向通道之间通过所述导油件连通,所述导油件能够在周向上密封连通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滑装置设于变速器内,所述变速器包括设于外壳内的内壳和设于所述内壳的传动结构,所述润滑装置设于所述内壳,所述润滑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设于所述传动结构的下方,所述油泵组件包括油泵和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传动结构外啮合连接,以驱动所述油泵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输入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组件还包括进油管和用于安装所述油泵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进油道和出油道,所述出油道连接所述输油管路,所述进油道通过所述油泵连接所述进油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路包括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连通于所述第二油管和油泵组件之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欢谷鸣宇李洪福王东张晓丽杨保玉杨凯金柱男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