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0421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0
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及车辆,所述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离合器和中间板,经由中间板固定到壳体的电子油泵,固定在壳体外部并与壳体的油道流体连通的热交换器,安装到离合器中并与中间板固定连接的分油器,分油器配置成与离合器和所述中间板流体连通;离合器包括控制腔和冷却腔;电子油泵配置成将控制油液经由中间板泵入分油器,分油器配置成引导控制油液进入控制腔以控制离合器接合;电子油泵还配置成将冷却油液泵入壳体的油道中,冷却油液经热交换器冷却后回流到壳体中并经由中间板流入分油器,分油器配置成引导冷却油液进入冷却腔,以对离合器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传动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并进一步涉及一种传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离合器的连通离合器活塞腔的控制油道的设计较为复杂、集成性差、加工成本高。此外,离合器冷却主要通过在轴上开设油孔,通过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油液甩到离合器上,这种冷却方式冷却效果较差,且易出现离心力小冷却油液不足导致的离合器烧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及车辆,以解决或缓解至少部分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

2、为了实现前述目的之一,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所述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离合器和中间板,经由所述中间板固定到所述壳体的电子油泵,固定在所述壳体外部并与壳体的油道流体连通的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离合器中并与所述中间板固定连接的分油器,所述分油器配置成与所述离合器和所述中间板流体连通;

3、所述离合器包括控制腔和冷却腔;所述电子油泵配置成将控制油液经由所述中间板泵入所述分油器,所述分油器配置成引导所述控制油液进入所述控制腔以控制所述离合器接合;所述电子油泵还配置成将冷却油液泵入所述壳体的油道中,所述冷却油液经所述热交换器冷却后回流到所述壳体中并经由所述中间板流入所述分油器,所述分油器配置成引导所述冷却油液进入所述冷却腔,以对所述离合器进行冷却。

4、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还包括离合器衬套,所述分油器插装到所述离合器衬套中并经由所述离合器衬套安装到所述离合器中。

5、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包括与所述控制腔流体连通的控制油路;

6、所述分油器包括自其外壁向内凹进且周向环绕的控制油槽;

7、所述离合器衬套包括将所述控制油槽与所述控制油路流体连通的控制通孔。

8、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腔包括配置成控制第一离合器活塞的第一控制腔和控制第二离合器活塞的第二控制腔,所述控制油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腔流体连通的第一控制油路和与所述第二控制腔流体连通的第二控制油路;

9、所述控制油槽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油器的第一轴向位置处的第一控制油槽和设置在所述分油器的第二轴向位置处的第二控制油槽;所述第一控制油槽中开设有第一控制槽口,所述第一控制槽口构造成将来自所述中间板的油液引入所述第一控制油槽;所述第二控制油槽中开设有第二控制槽口,所述第二控制槽口构造成将来自所述中间板的油液引入所述第二控制油槽;

10、所述控制通孔包括将所述第一控制油槽与所述第一控制油路流体连通的第一控制通孔和将所述第二控制油槽与所述第二控制油路流体连通的第二控制通孔。

11、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包括第一中间板流道和第二中间板流道,所述分油器包括与所述第一中间板流道流体连通的第一分油器流道和与所述第二中间板流道流体连通的第二分油器流道,所述第一分油器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槽口与所述第一控制油槽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分油器流道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槽口与所述第二控制油槽流体连通;

12、所述电子油泵配置成:使所述控制油液中的第一路控制油液经由所述第一中间板流道、所述第一分油器流道、所述第一控制槽口、所述第一控制油槽、所述第一控制通孔、所述第一控制油路流入所述第一控制腔,以控制第一离合器活塞的移动;以及使所述控制油液中的第二路控制油液经由所述第二中间板流道、所述第二分油器流道、所述第二控制槽口、所述第二控制油槽、所述第二控制通孔、所述第二控制油路流入所述第二控制腔,以控制第二离合器活塞的移动。

13、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油器包括在其外壁上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所述第一控制油槽位于所述第一环槽和所述第二环槽之间,所述第二控制油槽位于所述第二环槽和所述第三环槽之间,所述第一环槽、所述第二环槽和所述第三环槽中均设置有密封圈,以在所述第一控制油槽和所述离合器衬套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以及在所述第二控制油槽和所述离合器衬套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

14、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包括与所述冷却腔流体连通的冷却油路,所述冷却腔包括流体连通的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

15、所述分油器在第三轴向位置处构造有自其外壁向内凹进且周向环绕的冷却油槽,所述离合器衬套包括将所述冷却油槽与所述冷却油路流体连通的冷却通孔。

16、除了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包括第三中间板流道,所述分油器包括与所述第三中间板流道流体连通的第三分油器流道,所述第三分油器流道通过设置在所述冷却油槽中的所述冷却槽口与所述冷却油槽流体连通;

17、所述电子油泵配置成使冷却油液经由所述第三中间板流道、所述第三分油器流道、所述冷却槽口、所述冷却油槽、所述冷却通孔、所述冷却油路流入所述冷却腔,以对所述离合器进行冷却。

18、为了实现前述目的之一,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前述方面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

19、为了实现前述目的之一,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方面所述的传动系统。

20、根据本申请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及车辆,集成了对离合器的控制功能和冷却功能,提升了离合器的控制和冷却效果,节约了变速箱体积,简化了传动系统的整体设计,降低传动系统的制造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离合器和中间板,经由所述中间板固定到所述壳体的电子油泵,固定在所述壳体外部并与壳体的油道流体连通的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离合器中并与所述中间板固定连接的分油器,所述分油器配置成与所述离合器和所述中间板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还包括离合器衬套,所述分油器插装到所述离合器衬套中并经由所述离合器衬套安装到所述离合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与所述控制腔流体连通的控制油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包括配置成控制第一离合器活塞的第一控制腔和控制第二离合器活塞的第二控制腔,所述控制油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腔流体连通的第一控制油路和与所述第二控制腔流体连通的第二控制油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包括第一中间板流道和第二中间板流道,所述分油器包括与所述第一中间板流道流体连通的第一分油器流道和与所述第二中间板流道流体连通的第二分油器流道,所述第一分油器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槽口与所述第一控制油槽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分油器流道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槽口与所述第二控制油槽流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器包括在其外壁上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所述第一控制油槽位于所述第一环槽和所述第二环槽之间,所述第二控制油槽位于所述第二环槽和所述第三环槽之间,所述第一环槽、所述第二环槽和所述第三环槽中均设置有密封圈,以在所述第一控制油槽和所述离合器衬套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以及在所述第二控制油槽和所述离合器衬套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与所述冷却腔流体连通的冷却油路,所述冷却腔包括流体连通的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包括第三中间板流道,所述分油器包括与所述第三中间板流道流体连通的第三分油器流道,所述第三分油器流道通过设置在所述冷却油槽中的所述冷却槽口与所述冷却油槽流体连通;

9.一种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动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离合器和中间板,经由所述中间板固定到所述壳体的电子油泵,固定在所述壳体外部并与壳体的油道流体连通的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离合器中并与所述中间板固定连接的分油器,所述分油器配置成与所述离合器和所述中间板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还包括离合器衬套,所述分油器插装到所述离合器衬套中并经由所述离合器衬套安装到所述离合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与所述控制腔流体连通的控制油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包括配置成控制第一离合器活塞的第一控制腔和控制第二离合器活塞的第二控制腔,所述控制油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腔流体连通的第一控制油路和与所述第二控制腔流体连通的第二控制油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冷却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包括第一中间板流道和第二中间板流道,所述分油器包括与所述第一中间板流道流体连通的第一分油器流道和与所述第二中间板流道流体连通的第二分油器流道,所述第一分油器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李巍鲍爱建李佳奕蒋彦谢凌然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