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197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它涉及阻尼减震器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摩擦顶盖(5)内开有摩擦棒孔(10),外壳(2)的上部壳壁上开有摩擦棒通孔(11),摩擦顶盖(5)的下端设置在减震弹簧(3)的上端,顶紧弹簧(8)设置在摩擦棒孔(10)的里端,摩擦棒(6)的杆端(6-1)设在摩擦棒孔(10)内顶紧弹簧(8)的外端,摩擦棒(6)的摩擦端(6-2)设在外壳(2)上的摩擦棒通孔(11)内,外壳(2)上摩擦棒通孔(11)的外壁上由螺杆(9)固定有摩擦板(7),摩擦棒(6)摩擦端(6-2)的外端面与摩擦板(7)的内壁之间摩擦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振动能量转化为摩擦功,比常规阻尼减震器增大吸震能量三倍,摩擦棒及摩擦板可方便更换,大大提高了其应用效果,寿命比常规橡胶阻尼减震器长三倍,比金属网阻尼减震器长二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阻尼减震器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阻尼减震器耗功材料主要由橡胶或金属网组成,这些阻尼减震器阻尼较小,因此减震和吸震效果有限,且其抗疲劳能力较差,随着应用时间的增长,减震器吸震效果逐渐降低,甚至消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它应具有可大大增加阻尼器阻尼,使阻尼器的阻尼增大数倍以上;同时,阻尼增大后还可降低减震弹簧的疲劳应力,提高减震器的整体寿命。本技术包含底座1、外壳2、减震弹簧3,它还包含干摩擦阻尼器4;外壳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的上端面上,减震弹簧3设置在外壳2内的底座1上,干摩擦阻尼器4设置在外壳2的上部及减震弹簧3的上端;干摩擦阻尼器4由摩擦顶盖5、摩擦棒6、摩擦板7、顶紧弹簧8、螺杆9组成;摩擦顶盖5内开有摩擦棒孔10,外壳2的上部壳壁上开有摩擦棒通孔11,摩擦顶盖5的下端设置在减震弹簧3的上端,顶紧弹簧8设置在摩擦棒孔10的里端,摩擦棒6的杆端6-1设在摩擦棒孔10内顶紧弹簧8的外端,摩擦棒6的摩擦端6-2设在外壳2上的摩擦棒通孔11内,外壳2上摩擦棒通孔11的外壁上由螺杆9固定有摩擦板7,摩擦棒6摩擦端6-2的外端面与摩擦板7的内壁之间摩擦接触。本技术可以将振动能量转化为摩擦功,是一种大非线性阻尼,可以比常规阻尼减震器增大吸震能量三倍以上,且易磨损的摩擦棒及摩擦板可方便更换,大大提高了其应用效果,寿命比常规橡胶阻尼减震器长三倍,比金属网阻尼减震器长二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见图1、图2)本实施方式由底座1、外壳2、减震弹簧3、干摩擦阻尼器4组成;外壳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的上端面上,减震弹簧3设置在外壳2内的底座1上,干摩擦阻尼器4设置在外壳2的上部及减震弹簧3的上端;干摩擦阻尼器4由摩擦顶盖5、摩擦棒6、摩擦板7、顶紧弹簧8、螺杆9组成;摩擦顶盖5内开有摩擦棒孔10,外壳2的上部壳壁上开有摩擦棒通孔11,摩擦顶盖5的下端设置在减震弹簧3的上端,顶紧弹簧8设置在摩擦棒孔10的里端,摩擦棒6的杆端6-1设在摩擦棒孔10内顶紧弹簧8的外端,摩擦棒6的摩擦端6-2设在外壳2上的摩擦棒通孔11内,外壳2上摩擦棒通孔11的外壁上由螺杆9固定有摩擦板7,摩擦棒6摩擦端6-2的外端面与摩擦板7的内壁之间摩擦接触。摩擦棒6杆端6-1的直径小于摩擦端6-2的直径。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在摩擦板7的外表面上固定有散热翅片12。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见图3)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在于,在减振弹簧3的环内空间里设有阻尼材料13,阻尼材料13的上端与摩擦顶盖5的下端相互接触,阻尼材料13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端相互接触。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见图4)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在于,摩擦棒6的杆端6-1固定在摩擦顶盖5内的摩擦棒孔10内,顶紧弹簧8设在螺杆9上。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工作原理干摩擦阻尼器4摩擦力大小由顶紧弹簧8的刚度大小决定,摩擦板7是磨损部件,可以更换,在其表面铸有散热翅片12,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可将摩擦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当被隔振物体发生振动时,摩擦顶盖5与外壳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因此摩擦顶盖5中的摩擦棒6与摩擦板7发生相对运动并产生摩擦力,这一摩擦力可消耗振动能量。权利要求1.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它包含底座(1)、外壳(2)、减震弹簧(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干摩擦阻尼器(4);外壳(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的上端面上,减震弹簧(3)设置在外壳(2)内的底座(1)上,干摩擦阻尼器(4)设置在外壳(2)的上部及减震弹簧(3)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干摩擦阻尼器(4)由摩擦顶盖(5)、摩擦棒(6)、摩擦板(7)、顶紧弹簧(8)、螺杆(9)组成;摩擦顶盖(5)内开有摩擦棒孔(10),外壳(2)的上部壳壁上开有摩擦棒通孔(11),摩擦顶盖(5)的下端设置在减震弹簧(3)的上端,顶紧弹簧(8)设置在摩擦棒孔(10)的里端,摩擦棒(6)的杆端(6-1)设在摩擦棒孔(10)内顶紧弹簧(8)的外端,摩擦棒(6)的摩擦端(6-2)设在外壳(2)上的摩擦棒通孔(11)内,外壳(2)上摩擦棒通孔(11)的外壁上由螺杆(9)固定有摩擦板(7),摩擦棒(6)摩擦端(6-2)的外端面与摩擦板(7)的内壁之间摩擦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摩擦棒(6)杆端(6-1)的直径小于摩擦端(6-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摩擦板(7)的外表面上固定有散热翅片(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减振弹簧(3)的环内空间里设有阻尼材料(13),阻尼材料(13)的上端与摩擦顶盖(5)的下端相互接触,阻尼材料(13)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端相互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摩擦棒(6)的杆端(6-1)固定在摩擦顶盖(5)内的摩擦棒孔(10)内,顶紧弹簧(8)设在螺杆(9)上。专利摘要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它涉及阻尼减震器结构的改进。本技术的摩擦顶盖(5)内开有摩擦棒孔(10),外壳(2)的上部壳壁上开有摩擦棒通孔(11),摩擦顶盖(5)的下端设置在减震弹簧(3)的上端,顶紧弹簧(8)设置在摩擦棒孔(10)的里端,摩擦棒(6)的杆端(6-1)设在摩擦棒孔(10)内顶紧弹簧(8)的外端,摩擦棒(6)的摩擦端(6-2)设在外壳(2)上的摩擦棒通孔(11)内,外壳(2)上摩擦棒通孔(11)的外壁上由螺杆(9)固定有摩擦板(7),摩擦棒(6)摩擦端(6-2)的外端面与摩擦板(7)的内壁之间摩擦接触。本技术将振动能量转化为摩擦功,比常规阻尼减震器增大吸震能量三倍,摩擦棒及摩擦板可方便更换,大大提高了其应用效果,寿命比常规橡胶阻尼减震器长三倍,比金属网阻尼减震器长二倍。文档编号F16F7/08GK2608758SQ0321258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占生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减震器,它包含底座(1)、外壳(2)、减震弹簧(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干摩擦阻尼器(4);外壳(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的上端面上,减震弹簧(3)设置在外壳(2)内的底座(1)上,干摩擦阻尼器(4)设置在外壳(2)的上部及减震弹簧(3)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生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