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轴向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989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轴向避震装置,其包含有:一第一承载件,具有一座体,一定位柱凸设于该座体表面,并朝上延伸预定长度;及一缓冲件,呈筒状,套设于该定位柱上,该缓冲件内侧壁与该定位柱周缘之间相隔预定距离,而界定出一第一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与该缓冲件顶端的距离,大于该座体与该定位柱顶端的距离,而于该缓冲件内,该缓冲件的顶端与该定位柱顶端共同界定出一第二空间。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轴向避震装置,能够使具有适当弹性的缓冲件具有足够形变空间,使该缓冲件可以充分发挥其减少或避免该震动力于承载件的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同时由三个轴向以吸收震动的三轴向避震装置
技术介绍
由先前技术所知,特别适用于电子装置中的避震结构,其较为进步的设计,有例如台湾公告第371490号与第564988号等两件专利。前者所揭示的技术,是于一框架周边嵌置多个具弹性的防震组件,并以各该防震组件的内侧端,分别顶抵置于该框架内部的一数据贮存系统的周边外缘,以吸收来自该数据贮存系统的震动。此专利前案所揭示的防震组件,由于仅能用以吸收与其轴向相平行的横向震动,而无法消除其它不同方向的震动,因此使用上所能发挥的避震效果十分有限。后者所揭示的技术,是于一光驱座上设置一定位柱,再以一环形避震橡胶套设于该定位柱上,并以该避震橡胶上端的一颈部支撑住一读取装置,而以下端的一中空缓冲空间以吸收该二者间的震动。该专利所揭示的避震橡胶,其中空部位的缓冲空间可用以吸收与该定位柱轴向平行的上、下震动,虽然其功效较前述专利案所揭示的略佳,然而,对来自其侧向的震动,则仍然必须以固定于该光驱座上的该定位柱直接承受,因此,实际使用于消弭震动的功效上,仍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三轴向避震装置,其具有可吸收来自不同方向震动的优点。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轴向避震装置,其具有避免其内部组件因承受侧向推力而损坏的功能。为了达到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三轴向避震装置,其包含有一第一承载件,具有一座体;一定位柱设于该座体表面;一缓冲件,呈筒状并套设于该定位柱上,其内缘与该定位柱外缘间共同形成有一第一空间;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件与该定位柱顶端的顶缘间共同界定有一第二空间;该缓冲件与该座体之间共同界定有一第三空间;以及另有一第二承载件套设于该缓冲件的上端外,由此以使具有适当弹性的该缓冲件,以及提供该缓冲件具有足够形变空间的各该第一、第二、第三空间,使该缓冲件可以充分发挥其减少或避免该震动力于各该第一、第二承载件间相互传递的功效。也就是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轴向避震装置,包含有一第一承载件,具有一座体,一定位柱凸设于该座体表面,并朝上延伸预定长度;及一缓冲件,呈筒状,套设于该定位柱上,该缓冲件内侧壁与该定位柱周缘之间相隔预定距离,而界定出一第一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与该缓冲件顶端的距离,大于该座体与该定位柱顶端的距离,而于该缓冲件内,该缓冲件的顶端与该定位柱顶端共同界定出一第二空间。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缓冲件具有套设于该定位柱上的一小径端、位于该缓冲件上端的一大径端、以及邻接于各该大径端与小径端之间的一肩部,该肩部与该座体上缘之间相隔预定距离,而于其间共同界定出一呈环形的第三空间。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定位柱具有一尾端,该尾端由该座体上缘朝上延伸一定长度;一头端,该头端位于该定位柱的上端并且其外径大于该尾端的外径,该头端的下缘与该座体上缘相隔预定距离;该缓冲件以其小径端套设于该尾端上;该第一空间被界定于该头端周边外缘与该缓冲件内侧壁之间。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缓冲件的该肩部抵靠于该头端下缘,该第二空间被界定于该大径端顶端与该头端的顶端之间,该第三空间被界定于该肩部下缘与该座体上缘之间。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三轴向避震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承载件,该第二承载件具有一开口朝下的凹陷状容纳空间,该缓冲件的上端穿置于其中。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第二承载件的下缘、该座体上缘与该缓冲件外缘之间,共同界定出环设于该第三空间外侧的一第四空间。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第四空间的高度大于该第三空间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缓冲件大径端的顶部,进一步设有朝上朝外延伸的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下缘、大径端外缘与该座体上缘之间,共同界定出一第五空间。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三轴向避震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承载件,该第二承载件具有一开口朝下的凹陷状容纳空间,该缓冲件的上端穿置于其中;该第二承载件的下缘、该座体上缘与该缓冲件外缘之间,共同界定出一第四空间。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缓冲件的顶部进一步设有朝上朝外延伸的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下缘与该座体上缘之间,共同界定出一第五空间。根据本技术的构思,该定位柱为锁固于该座体上的一螺栓。本技术的三轴向避震装置,其具有可吸收来自不同方向震动的优点。并且,能够避免其内部组件因承受侧向推力而损坏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沿其长轴方向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承受一正向压力时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承受一震动的力时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承受一晃动的力时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承受一横向推力时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避震装置;12—第一承载件;14—缓冲件;14’—缓冲件;16—第二承载件;20—座体;22—定位柱;24—尾端;26—头端;40—小径端;42—大径端;44—肩部;46—延伸部;60—容纳空间;71—第一空间;72—第二空间;73—第三空间;74—第四空间;75—第五空间。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所揭示的三轴向避震装置10主要由一第一承载件12,设于该第一承载件12上方的一缓冲件14,以及设于该第一承载件12上方的一第二承载件16所共同构成。该第一承载件12,具有一座体20,一定位柱22凸设于该座体20上方,呈螺栓状,而形成有一尾端24用以固定在该座体20并朝上延伸适当长度,以及一头端26设于该尾端24的顶部,其外径比该尾端24的大。该缓冲件14,呈筒状,以具有良好弹性与柔软度的材料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并具有一小径端40恰可供定位柱尾端24穿置于其中,一大径端42由下而上延伸适当长度,且其内径比该小径端40的内径大,一肩部44邻接于各该小径端40与大径端42之间,并抵接于该定位柱头端26的下缘。该第二承载件16,呈ㄇ型,并形成有一容纳空间60,该容纳空间60呈开口朝下以供该缓冲件大径端42穿置于其中的凹陷状。一第一空间71,被界定于该缓冲件大径端42的内缘、该定位柱头端26周边外缘与该肩部44上缘之间;由于该缓冲件大径端42的内径大于该定位柱头端26的外缘,因此可使该第一空间71具有一适当的宽度D1。一第二空间72,被界定于该定位柱头端26的顶缘与该缓冲件大径端42内缘之间,并位于该容纳空间60之中;由于该缓冲件大径端42的高度大于该定位柱头端26的厚度,因此可使该第二空间72具有一适当的高度D2。一第三空间73,被界定于该缓冲件肩部44下缘、该座体20上缘与该小径端40外缘之间;由于该缓冲件大径端42的外径大于该小径端40的外径,且该小径端40又具有适当的长度,因此可使该第三空间73形成为具有适当高度D3的环状。一第四空间74,被界定于该第三空间73外侧,以及该座体20上缘与该第二承载件16下缘之间,并具有适当的高度D4。请参阅图2至图4,于使用状态下,当该第二承载件16承受到由上向下的一正向压力或震动或晃动的力时,通过具有良好弹性与柔软度的该缓冲件14,以及于承受到压力时会随的产生扭曲或弯曲等形变的该大径端42与该肩部44,再配合可以提供该缓冲件14形变空间的各该第一、第二及第三空间71、72、73,将可以大量减少被传递至该第一承载件12的力。同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轴向避震装置,其包含:    一第一承载件,具有一座体,一定位柱凸设于该座体表面,并朝上延伸预定长度;及    一缓冲件,呈筒状,套设于该定位柱上,该缓冲件内侧壁与该定位柱周缘之间相隔预定距离,而界定出一第一空间;    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与该缓冲件顶端的距离,大于该座体与该定位柱顶端的距离,而于该缓冲件内,该缓冲件的顶端与该定位柱顶端共同界定出一第二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再魁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