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止水帷幕漏水点先疏后堵的地下水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2199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止水帷幕漏水点先疏后堵的地下水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滤包,导水管,管帽,物理堵漏料和化学堵漏料;导水管,长度60‑80cm;距一侧端头5cm长度范围内钻凿进水孔,反滤包从外侧套入导水管该侧长度5cm,并用铁丝绑扎结实;导水管的另一端进行外侧套丝,管帽与导水管套丝规格相匹配;在帷幕漏水点处,先伸进带反滤包的导水管,将导水管与漏水点之间里侧空隙先采用物理堵漏料进行地下水封堵,封堵厚度为帷幕厚度的1/2,后再对导水管与漏水点之间外侧空隙采用化学堵漏料进行地下水封堵,化学封堵厚度为帷幕厚度的1/2。本结构可根据漏水点水量大小调整导水管长度、直径及管帽直径,材料简单,可实施性强;无需进行二次明排抽水,节省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止水帷幕漏水点先疏后堵的地下水封堵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开挖的止水帷幕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基坑开挖前当地下水水位高于基底标高时,必须采取在基坑四周施工闭合管井并进行抽排的降水措施或者沿基坑四周施工咬合止水帷幕桩形成止水帷幕进行止水并在槽内施工疏干井并进行有限抽排的止水措施,以保证基坑开挖时的干槽作业。随着绿色环保施工、保护有限地下水理念的推广,上述前一种降水措施在很多大城市的工程中禁止采用,上述后一种止水措施近年来逐渐成为主流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工程中采用上述止水措施时,在施工咬合止水帷幕桩形成止水帷幕的过程中,受现有桩工机械和地层条件限制以及施工工序、作业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帷幕桩的垂直度不能高精度的控制,相邻帷幕桩桩间不能进行很好的搭接咬合,进而形成帷幕漏水点,特别是当钢筋混凝土护坡桩和水泥系帷幕桩两种不同桩体材料共同组成止水帷幕时,在基坑下半段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层中帷幕漏水点比较多。因为漏水点漏水时,地下水常常带出帷幕桩后侧地层中的细小颗粒,长期漏水,帷幕桩后将形成空洞,进而影响基坑边坡的安全与稳定,许多基坑边坡的坍塌事故与帷幕漏水点处理不好直接相关。目前,帷幕漏水点堵水主要有两种:(1)强行物理封堵的办法,即先找到漏水点,先采用编织袋或者海带等材料进行堵塞,后采用喷射混凝土或者涂抹堵漏灵材料进行堵水,由于一般地下水汇水速度大于封堵材料的强度上涨速度,因此该方法只适用于漏水点水量较小时,当漏水量较大时根本无法采用;(2)导出地下水的办法,即将漏水点地下水引导至槽底明沟,汇集至集水井再明排抽出,该方法实质上没有起到止水帷幕的作用,地下水资源继续浪费,水泵、电力等材料继续消耗,地下水继续带出帷幕桩后地层中的细颗粒,形成的空洞使基坑边坡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在引出地下水时,当漏水点较多时,基坑坡壁也不美观,同时,增加槽底施工作业人员的不安全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所述帷幕桩漏水点封堵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对止水帷幕漏水点先疏后堵的地下水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滤包,导水管,管帽,物理堵漏料和化学堵漏料;所述导水管,长度60-80cm,距一侧端头5cm长度范围内钻凿进水孔,反滤包从外侧套入导水管一端,长度为5cm,并用铁丝绑扎结实;导水管的另一端进行外侧套丝,管帽与导水管套丝规格相匹配;在帷幕漏水点处,先伸进带反滤包的导水管,将导水管与漏水点之间里侧空隙先采用物理堵漏料进行地下水封堵,封堵厚度为帷幕厚度的1/2,后再对所述导水管与漏水点之间外侧空隙采用所述化学堵漏料进行地下水封堵,化学封堵厚度为帷幕厚度的1/2。所述化学堵漏料为水泥或者混凝土。进一步,所述反滤包为将豆石装入80目滤网,并团成直径8-10cm大小的反滤包,豆石粒径0.5-1.0cm。进一步,管帽带内丝扣,丝扣长度大于4个丝。进一步,所述物理堵漏料材质为编织袋、麻线或者塑料袋。所述化学堵漏料材质为常规的高标号干水泥,强度不小于P.O42.5即可,并填塞入导水管与漏水点孔壁之间的外侧空隙之后,采用外侧覆盖土方的方法对化学封堵材料进行强度养护1天以上。也不局限于此,大多数水泥或混凝土养护后都能使用。进一步,进水孔直径0.3-0.5cm,间距1.5-2.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传统物理方法堵塞漏水点封堵不严、长期渗漏的问题;解决帷幕桩后边坡土体的水土流失问题,保证边坡安全。有效保护珍贵的地下水资源;与物理堵塞方法及导管法相比,基坑坡面美观;可根据漏水点水量大小调整导水管长度、直径及管帽直径,材料简单,方便采购,可实施性强;无需进行二次明排抽水,减少人工成本和设备、电力、水管等材料设备成本,因为一般基坑需基本回填完毕才能停止抽排水,而抽排水周期一般都在6个月~12月,因此可节省工程造价,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附图说明图1一种对止水帷幕漏水点先疏后堵的地下水封堵结构示意图。图2反滤包及导水管及管帽制作示意图图3物理封堵疏水示意图图4化学封堵疏水示意图图5管帽堵水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反滤包2.导水管3.管帽4.物理堵漏料5.化学堵漏料6.地下水7.含水地层8.止水帷幕11.豆石12.滤网21.进水孔22.丝扣23.铁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已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对止水帷幕漏水点先疏后堵的地下水封堵结构,包括反滤包1,导水管2,管帽3,物理堵漏料4,化学堵漏料5;所述反滤包1用铁丝23绑扎在所述导水管2外侧,所述导水管2的另一端进行外侧套丝,所述管帽3与导水管2的套丝规格匹配并保证拧紧不漏水;在帷幕漏水点处,先伸进带所述反滤包1的所述导水管2,将所述导水管2与漏水点之间里侧空隙先采用所述物理堵漏料4进行地下水封堵,封堵厚度为帷幕厚度的1/2,后再对所述导水管2与漏水点之间外侧空隙采用所述化学堵漏料5进行地下水的二次封堵,封堵厚度为帷幕厚度的1/2;所述化学封堵料5强度养护结束后,直接将所述管帽3套入所述导水管2,并拧紧即完成封堵地下水工作。如图2所示,所述反滤包1椭圆形,直径约8-10cm,由滤网12包裹豆石11而形成,豆石粒径0.5-1.0cm,滤网规格为80目。所述导水管2材质为钢管,长度略大于帷幕桩厚度,一般60-80cm,直径20-48mm,距端头5cm长度范围内钻凿进水孔21,进水孔直径0.3-0.5cm,间距1.5-2.0cm,在导水管2上梅花形钻凿;之后将反滤包1用铁丝23绑扎在导水管2的外侧,反滤包1套入导水管2的长度约为5cm,同时在钢管的另一端进行机械套丝22,套丝长度:大于4个丝扣;配备与导水管同直径的所述管帽3,管帽3带内丝扣,在最后堵水时管帽3通过套入导水管2并拧紧丝扣22来截断水流。如图3所示,所述物理堵漏料4材质为常规易得的编织袋、麻线、塑料袋,在漏水点堵水时,先采用物理堵漏料4填塞封堵导水管2与漏水点孔壁之间的里侧空隙,此时地下水6在帷幕漏水点的流动由漫流通过导水管2进行管流流动并外泄疏排。如图4所示,所述化学堵漏料5材质为常规的高标号干水泥,强度不小于P.O42.5即可,并填塞入导水管2与漏水点孔壁之间的外侧空隙,之后,采用外侧覆盖土方的方法对化学封堵材料5进行强度养护。如图5所示,待化学封堵料养护1天后,直接把管帽3套入导水管2,并拧紧丝扣即可完成帷幕桩漏水点的地下水封堵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对止水帷幕漏水点先疏后堵的地下水封堵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止水帷幕漏水点先疏后堵的地下水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滤包,导水管,管帽,物理堵漏料和化学堵漏料;所述导水管,长度60‑80cm,距一侧端头5cm长度范围内钻凿进水孔,反滤包从外侧套入导水管一端,长度为5cm,并用铁丝绑扎结实;导水管的另一端进行外侧套丝,管帽与导水管套丝规格相匹配;化学封堵厚度为帷幕厚度的1/2;所述化学堵漏料为水泥或者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止水帷幕漏水点先疏后堵的地下水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滤包,导水管,管帽,物理堵漏料和化学堵漏料;所述导水管,长度60-80cm,距一侧端头5cm长度范围内钻凿进水孔,反滤包从外侧套入导水管一端,长度为5cm,并用铁丝绑扎结实;导水管的另一端进行外侧套丝,管帽与导水管套丝规格相匹配;化学封堵厚度为帷幕厚度的1/2;所述化学堵漏料为水泥或者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包为将豆石装入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民利陈昌甫王成华金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