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制部件,带有隔离物的能量吸收组件,以及用于制造这种组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7621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部件(26),其被设计用于通过折叠形成能量吸收装置和隔离物,能量吸收装置具有多个从第一板部分(10)突出的中空元件(12),和多个从第二板部分(14)突出的中空元件(16),它们成对结合。隔离物包括多个从第三板部分(18)突出的隔离元件(20),一个板部分(10,14,18)铰接在另外两个上,并且铰接轴(28,30)是这样的,在每个板旋转180°之后,第一中空元件(12)、第二中空元件(16)和隔离元件(20)对齐。能量吸收装置被设计用于汽车车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制部件,其通过折叠形成能量-吸收装 置和隔离物,涉及一种带有隔离物的能量-吸收组件,并涉及一种用 于生产这种组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冲击-吸收元件常规地在汽车车门中使用,其元件被设置在内侧 门板和一个邻近窗户通道的位置之间,因此,在侧部冲击的情况中, 邻近车门的乘客仅承受很小的冲击。此外,这种能量-吸收装置被这 样设置,在相对大冲击的情况中,冲击被传递到乘客的骨盆而不会传 递到其身体的其它部位。吸收装置已经被生产出来了 ,其中一般圓锥形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从一个玲反部分突出,如文献FR- 2 784 151中描述的。然而,考虑能量-吸收装置必须占用的相当大的空间,很清楚每 个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的构造并不是最佳的,并且期望减小其高度。因此产生了这样的能量-吸收装置,如文献FR- 2 815 100中所 迷的,其中在两个接触的板部分上形成减小高度的中空冲击-吸收元 件,因此两个冲击-吸收元件在才黄向方向中对齐。冲击-吸收元件的 相对位置以及它们的具体特征可以;故改变,因此每个冲击-吸收元件 具有非常适合需要吸收冲击的构造。这种具有堆叠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的能量-吸收装置现在在汽车 车门中使用;在组装期间,它们一般与用于适应宽度的隔离物结合, 所述宽度是在内侧门板和窗户与车门结合通道之间吸收装置必须占据 的。因此,最后装配到汽车车门中的元件的制造一方面需要具有中空 冲击-吸收元件的能量-吸收装置,另一方面需要制造隔离物,该隔 离物在汽车的制造期间与吸收元件装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生产一个包括冲击-吸收装置和隔离物的 部件来简化汽车的制造,因此避免在组装线上的装配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制部件,其包括能量-吸收 装置的所有中空冲击-吸收元件,并包括结合的隔离物。这样,该组 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并允许简化汽车的组装。更精确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制部件,通过折叠,其可以 形成能量-吸收装置和隔离物,该能量-吸收装置具有多个从第一板 部分突出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和多个从第二板部分突出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两个板的吸收元件成对结合;根据本专利技术,隔离物包 括多个从第三板部分突出的隔离元件,第一、第二和第三板部分中的 一个与另两个铰接,所述铰接这样设置在每个板部分旋转180°之后, 第一板部分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第二板部分的中空沖击-吸收元 件和隔离元件在垂直于+反部分平面的方向中对齐。分别地,面向相应寿反部分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的底部具有选自 轴和孔的第 一 固定装置,并且隔离元件具有选自孔和轴的第二固定装 置,其用于与相邻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的固定装置配合。从第 一 板部分突出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在平行于第 一 板部分的 平面的方向中的形状为细长形,从第二板部分突出的中空冲击-吸收 元件在平行于第二板部分的平面的方向中形状为细长形,并且,当第 一和第二板部分在注塑-模制部件的主要平面中并列时,第一板部分 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的延伸方向和将面向它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的 延伸方向非常靠近或一致,因此,在板部分^走转180。以形成能量-吸 收装置之后,延伸方向完全不同。在折叠之前,两个配合中空元件的延伸方向优选相同或者仅略孩i 不同,因此,在平面部分旋转180。以形成能量-吸收装置之后,延伸 方向基本垂直。每个隔离元件优选包括多个横断肋,肋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板部分 的方向。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带有隔离物的能量-吸收组件,其组件由根据 上面段落的注塑-模制部件形成,以这样的方式以至每个隔离元件压 靠相邻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的底部,该底部在面向相应板部分的一侧上,并且隔离元件一皮固定到底部。具有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的两个寺反部分优选4妄触。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方法,用于通过使用根据上面段落的部件生产用于汽车车门的能量-吸收装置,其方法包括将具有隔离元件的板部分朝向具有将邻靠隔离元件的中空能量-吸收元件的板部分折叠的 第一操作,将隔离元件固定到相邻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的操作,以及然后旋转具有其它中空冲击-吸收元件的其它板部分的操作。将隔离元件固定到中空冲击-吸收元件优选通过形成一个压头,实 现,该压头用于将中空冲击-吸收元件固定到隔离元件。附图说明参考附图,通过阅读下面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势,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使用注塑-模制部件生产的能量-吸收装置的 图解剖面,并包括两个中空能量-吸收元件和隔离物,剖面穿过这三 个元件对齐的轴线;图2是带有隔离物的冲击-能量-吸收组件的侧视图,其使用根 据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制部件而获得;图3是带有图2中示出隔离物的冲击-能量-吸收装置的另一侧 的侧—见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生产的注塑-模制部件的平面图,用于制造带 有图1 - 3中隔离物的冲击-能量-吸收组件;以及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板部分10带有冲击-吸收元件12,其朝向将设置在汽车内 部的那一侧。带有中空沖击-吸收元件16的第二板部分14被压靠第 一板部分IO,两个吸收元件12和16形成能量-吸收装置。中空能量 -吸收元件12优选为细长形,其在图2中示出。同样地,中空元件16 为细长形,其方向垂直于第一吸收元件12的延伸方向。由两个々反部 分10、 14和中空冲击-吸收元件12、 16形成的吸收装置已经是已知 的并且在使用。 在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收装置安装在汽车中期间,汽车设计者增加 了一个隔离物,其适合于在内侧门板和门内窗户通道平面(图1中的附图标记25)之间的空间。这种隔离物附图标记为图1中的20,并 且显示为在其长度方向上几乎恒定4黄截面的加肋细长元件的形式。这 种隔离元件20必须被安装到吸收装置。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 隔离元件20安装在板部分18上。当板部分18邻靠第二中空冲击-吸收元件16时,从隔离元件20伸出的圆轴进入第二中空冲击-吸收 元件中的孔22中,并且轴端通过加热的变形形成了压头24,其将每 个间隔元件20连"t妄到中空冲击-吸收元件16。图3显示了在朝向车辆外侧的一侧上为每个中空冲击-吸收元件 16设置隔离元件20。图4显示了注塑-模制部件的一个实施例,其形成所有的中空冲 击-吸收元件和隔离元件。因此,注塑-;f莫制部件26包括带有中空元件12的第一板部分10、 带有中空元件16的第二板部分14、以及带有隔离元件2 0的第三板部 分18。第一和第二板部分10、 14绕一个通过将板部分打薄而形成的 铰链28而铰接。同样地,带有隔离元件的板部分18于第一板部分10 绕铰链30铰接。图5显示了铰链30形成在两个凸缘32之间。每个凸缘32的高 度等于第二冲击-吸收元件16高度的一半,如图1中所示。通过这 样的方式,板部分18将隔离元件20压靠在中空元件16的底部。在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板部分10和14接触,并且形成 一个在平行于门平面方向中坚固的平面。同样地,带有隔离元件的板 部分18也形成一个部分,其能够抵抗在平行于门平面中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期望第二中空冲击-吸收元件16不被如此保持 在连续平面之间,所述连续平面一方面由两个牙反部分10、 14形成, 另一方面由板18形成,而是应该能够独立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注塑-模制部件,用于通过折叠,形成能量-吸收装置和隔离物,能量-吸收装置具有多个从第一板部分(10)突出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12),和多个从第二板部分(14)突出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16),两个板的吸收元件(12,16)成对结合,其特征在于:隔离物包括多个从第三板部分(18)突出的隔离元件(20),第一、第二和第三板部分(10,14,18)中的一个与另两个铰接,所述铰接(28,30)设置为,使得在每个板部分旋转180°之后,第一板部分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12)、第二板部分的中空冲击-吸收元件(16)和隔离元件(20)在垂直于板部分的平面的方向中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特尼尔N戴维S巴休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西亚内地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