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47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实现自动复位的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其包括座板一、座板二及设于座板一与座板二之间的磁流变液减振器,所述座板一与座板二之间设有橡胶阻尼装置。从而当座板一与座板二设于减振对象上时,所述磁流变液减振器对减振对象提供一个阻尼系数实时可调、控制精确的阻尼效果,而橡胶阻尼装置除了提供一个附加的非主要的阻尼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得磁流变液减振器恢复到一个初始状态,使整个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剪切式^f兹流变液减振器。技术背景目前,工程机械领域的减振装置主要有橡胶减振器和^f兹流变液减振器。 橡胶减振器由于其阻尼系数不可调,而且橡胶减振器的耐温性、抗腐蚀性 能差,不能适应于各种复杂工况。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磁流 变液的在不同磁场中的不同流变性能使其广泛用于制造减振阻尼器、制动 器、离合器、抛光装置和液压阀等,由磁流变液制成的阻尼器结构简单、 响应速度快、功耗低、阻尼力大且连续可调,是一种典型的可控流体阻尼 器,在安装有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系统中,通过改变阻尼器的阻尼系数, 可实现减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但现有的磁流变液减振器的不足之处在于 其不能实现自动复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实现自动复位的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 包括座板一、座板二及i殳于座板一与座板二之间的;兹流变液减振 器,所述座板一与座板二之间设有橡胶阻尼装置。上述剪切式;s兹流变液减振器,所述^f兹流变液减振器包括阻尼 缸、活塞杆、励i兹线圈及^f兹流变液,所述活塞杆外侧壁上间隔设 置两个圆形凸环,活塞杆内设有用于连通两个凸环之间的活塞杆 外侧壁与活塞杆轴向 一端的连接孔,励磁线圈绕设于两个凸环之间的活塞杆外侧壁上且其两端通过连接孔与直流电源连接,活塞 杆穿设于阻尼缸内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两个相连通的阻尼腔,磁流 变液填充于两阻尼腔内,位于励》兹线圈与阻尼缸内側壁之间的间 隙构成两个阻尼腔之间的阻尼通道,所述阻尼缸与活塞杆分别与 座^反一及座泽反二固才妻。上述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所述各凸环的外侧壁上沿圆周方 向均布有若干导向柱。上述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所述阻尼缸与座板二连接,且阻 尼缸与座板二之间设有像胶垫。上述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所述橡胶阻尼装置与橡胶垫一 体成型。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其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座板一与座板二之间 同时设置磁流变液减振器及橡胶阻尼装置,当所述座板一与座板二设于减 振对象上时,所述磁流变液减振器对减振对象提供一个阻尼系数实时可调、 控制精确的阻尼效果,而橡胶阻尼装置除了提供一个附加的非主要的阻尼 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得磁流变液减振器恢复到一个初始状态,使整个剪 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维持在 一 个理想的工作状态。附图说明图l是实施例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左一见图;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的活塞杆主视图;图7是活塞杆装配有导向柱的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7,实施例公开一种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其包括上 座板l、下座板2、活塞杆3、阻尼缸4、橡月交套5、励义兹线圏6、 磁流变液7等,其中参考图6、图7,所述活塞杆3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圆形凸环31 及凸环32,活塞杆3内设有用于连通凸环31及凸环32之间的活 塞杆3外侧壁与活塞杆3轴向一端的连接孔33,励磁线圈6即绕 设于活塞杆3的凸环31与凸环32之间的活塞杆3外侧壁上,励 磁线圈6的两端通过导线经连接孔33与直流电源连接,活塞杆3 上设有两个用于灌注磁流变液7的通道34及通道35,所述凸环 31及凸环32上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沉孔,各沉孔上分 别过盈配合设置一个导向柱36,且两个凸环上的导向柱36沿圆周 方向错开45°。参考图1、图5,所述阻尼缸4是一中空的圆桶状结构,所述 活塞杆3穿设于阻尼缸4内,阻尼缸4上端内侧设有端盖41,所 述端盖41与阻尼缸4之间设有两道"0"型橡胶密封圈42,所述端 盖41与活塞杆3之间设有铜套43,所述铜套43中间轴孔的内侧 壁与活塞杆3外侧壁之间设有三道"V"型密封圏44,从而所述阻尼 缸4、端盖41、铜套43、活塞杆3、凸环31组成第一阻尼腔,所述阻尼缸 4下端设有铜套45,所述铜套45与活塞杆3之间设有三道"V"型密封圈 46,所述阻尼缸4、活塞杆3、凸环32组成第二阻尼腔,位于励^磁线圈6 与阻尼缸4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一阻尼腔与第二阻尼腔之间的圆环形 阻尼通道,所述》兹流变液7通过通道34及通道35注入第一阻尼腔与 第二阻尼腔中。参考图1、图3,所述橡胶套5两侧分别与上座板1及下座板 2固接,橡胶套5的中部与阻尼缸4粘合在一起以对阻尼缸4起一 个相对定位的作用,阻尼缸4与下座板2之间设有橡胶垫,所述 橡胶套5与所述橡胶垫一体成型。所述阻尼缸4底部通过橡胶垫与下座板2连接,所述活塞杆3 一端穿过铜套43并与上座板1连接,从而当该剪切式磁流变液减 振器应用于被减振对象上时,所述阻尼缸4、活塞杆3、励磁线圈 6、石兹流变液7在上座板1与下座板2之间形成一个石兹流变液减振 器,而橡胶套5则在上座板1与下座板2之间形成一个橡胶阻尼 减振器,从而在上座板1与下座板2之间同时存在两种不同阻尼 性能的减振装置,其中橡胶套5 —方面起阻尼作用,另一方面起复位 的作用,即使磁流变液减振器失效,橡胶套5仍能起到减振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到待减振系统中,磁流变液减振器分别通 过上座板与下座板和待减振装置相连,当待减振装置运转发生振动时,带 动磁流变液减振器的上座板、下座板沿阻尼缸的缸体轴线方向相对移动, 由于上座板与活塞杆连接,下座板与阻尼缸连接,这样活塞杆在阻尼缸内 会出现相对运动,当活塞杆上励石兹线圈通以直流电时,^f兹流变液减振器的 磁路部分将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阻尼缸内的磁流变液的粘度增大, 从而增大其刚度,达到减振的目的。对于不同工况,由待减振装置的振动 使装在其上的传感器产生信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器A/D对传感器的信号 进行釆集,控制器对A/D所釆集的振动信号分析计算出减振器所需输出的 最佳阻尼力,随后根据减振器的阻尼力模型可以方便的计算出励磁线圏所 需的电流大小,控制器根据所得参数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数模转换电路 D/A, D/A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使该控制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 最后使励磁线圈的电流获得最佳值。当励磁线圈的电流改变后,由线圏产 生的磁场强度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磁流变液的粘度相应变化,最终导 致了减振器输出阻尼力的改变,实现智能减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主动、半主动减振、隔振等装置,可控阻尼 器和自行走车辆悬架系统中,特别是振动压路机。本专利技术还可通过多个组 合实现二维剪切力可控的减振系统。权利要求1、一种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包括座板一、座板二及设于座板一与座板二之间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一与座板二之间设有橡胶阻尼装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磁流变液减振器包括阻尼缸、活塞杆、励^兹线圈及磁流 变液,所述活塞杆外侧壁上间隔设置两个圆形凸环,活塞杆内设 有用于连通两个凸环之间的活塞杆外侧壁与活塞杆轴向 一 端的连 接孔,励磁线圏绕设于两个凸环之间的活塞杆外側壁上且其两端 通过连接孔与直流电源连接,活塞杆穿设于阻尼缸内并在两者之 间形成两个相连通的阻尼腔,i兹流变液填充于两阻尼腔内,位于 励磁线圈与阻尼缸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两个阻尼腔之间的阻尼 通道,所述阻尼缸与活塞杆分别与座板一及座板二固接。3、 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切式磁流变液减振器,包括座板一、座板二及设于座板一与座板二之间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一与座板二之间设有橡胶阻尼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宜坚喻志军刘少谦陈丙三童昕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