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盖铰链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90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32
本公开涉及一种发动机盖铰链结构及车辆,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盖相连的铰链上支座(1)、用于与车身相连的铰链下支座(2)、以及铰链轴销(3),所述铰链上支座(1)与所述铰链下支座(2)通过所述铰链轴销(3)连接,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发动机盖和所述车身的配合间隙的调节机构(4)。通过在发动机盖铰链结构上设置调节机构,能够实现对发动机盖和车身之间间隙的调节,保证发动机盖和车身间的间隙尺寸的合理性。

Hinge Structure of Engine Cover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盖铰链结构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零部件,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盖铰链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发动机盖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是通过铰链结构与车身相连,而当发动机盖与车身闭合以后,一般会留存一定的配合间隙。一般发动机盖与车身闭合以后,所留存的间隙会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若留存的间隙过大,会导致密封性能差,留存的间隙过小,会导致发动机盖开启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盖铰链结构,该铰链结构能够对发动机盖与车身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保证发动机盖与车身的间隙尺寸的合理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动机盖铰链结构,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盖相连的铰链上支座、用于与车身相连的铰链下支座、以及铰链轴销,所述铰链上支座与所述铰链下支座通过所述铰链轴销连接,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发动机盖和所述车身的配合间隙的调节机构。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铰链下支座上,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铰链上支座。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柱和形成在所述铰链下支座上的螺纹孔,所述螺柱的下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螺柱的上端用于抵接所述铰链上支座。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螺柱和螺帽,所述螺柱的下端固定于所述铰链下支座,所述螺帽的上端用于抵接所述铰链上支座。可选地,所述铰链下支座包括下支座底板和下支座侧壁,所述下支座侧壁从所述下支座底板的一侧向上延伸,所述下支座侧壁上形成有水平延伸的凸耳,所述螺柱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凸耳上。可选地,所述铰链上支座包括上支座底板和上支座侧壁,所述上支座侧壁从所述上支座底板的一侧向下延伸,所述上支座侧壁和所述下支座侧壁通过所述铰链轴销连接。可选地,所述上支座底板上开设有用于与发动机盖连接的第一螺栓孔,所述下支座底板上开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螺栓孔。可选地,所述上支座侧壁上形成有上支座加强筋,所述下支座侧壁上形成有下支座加强筋。可选地,所述下支座侧壁上形成有减重孔。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盖铰链结构。本公开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发动机盖铰链结构上设置调节机构,能够实现对发动机盖和车身之间间隙的调节,保证发动机盖和车身间的间隙尺寸的合理性。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盖铰链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盖铰链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1和图2中所示的发动机盖铰链结构中的调节机构以及凸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铰链上支座2铰链下支座3铰链轴销4调节机构41螺柱42螺帽21下支座底板22下支座侧壁224凸耳11上支座底板12上支座侧壁111第一螺栓孔211第二螺栓孔121上支座加强筋221下支座加强筋222减重孔223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如图1至图3所示,铰链结构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盖相连的铰链上支座1、用于与车身相连的铰链下支座2、以及铰链轴销3,铰链上支座1与铰链下支座2通过铰链轴销3连接,铰链结构还包括用于调节发动机盖和车身的配合间隙的调节机构4。铰链上支座1和发动机盖相连,铰链下支座2固定安装在车身上,铰链上支座1和铰链下支座2通过铰接轴销3连接,则可实现发动机盖围绕上述的铰接轴销3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动,当发动机盖处于闭合状态时,此时发动机盖和车身之间会留存一定的间隙,通过在发动机盖铰链结构上设置调节机构4,能够实现对发动机盖和车身之间间隙的调节,保证发动机盖和车身间的间隙尺寸的合理性,此外,调节机构4可以设置在靠近发动机盖底部的位置,当发动机盖关闭时,该调节机构4因靠近发动机盖的底部,故会在发动机盖接触车身之前,调节机构4能先与铰链上支座1或者铰链下支座2接触,从而能够对发动机盖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少发动机盖与车身的冲击。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机构4包括相互配合的螺柱41和螺帽42,螺柱41的下端固定于铰链下支座2,螺帽42的上端用于抵接铰链上支座1,螺帽42套设在螺柱41上,当发动机盖处于闭合状态下时,铰链上支座1与螺帽42的上端相抵接,通过调节螺帽42在螺柱41上的旋上旋下,从而能够调节铰链上支座1和铰链下支座2之间的夹角,又因为,铰链上支座1和铰链下支座2是分别与发动机盖和车身相连的,进而可以调节发动机盖处于闭合状态下时发动机盖和车身之间的间隙,保证发动机盖和车身间的间隙尺寸的合理性。在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螺柱41的上端可以固定于铰链上支座1时,螺帽42可以套设在螺柱41上,螺帽42的下端用于抵接铰链下支座2,当发动机盖处于闭合状态下时,铰链下支座与螺帽42的下端相抵接,通过调节螺帽42在螺柱41上的旋上旋下,从而能够调节铰链上支座1和铰链下支座2之间的夹角,同样也可以调节发动机盖和车身之间的间隙,保证发动机盖和车身间的间隙尺寸的合理性。在本公开中,螺柱41的下端固定于铰链下支座2,并且螺柱41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可以有效的保证螺柱41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铰链下支座2包括下支座底板21和下支座侧壁22,下支座侧壁22从下支座底板21的一侧向上延伸,下支座侧壁22上形成有水平延伸的凸耳224,螺柱41的下端安装在凸耳224上。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下支座底板21与下支座侧壁22一体成型,且下支座侧壁22从下支座底板21的一侧向上延伸,能够对铰链上支座1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其中,凸耳224形成在下支座侧壁22上,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给调节机构4提供了相应的安装部,具体地,螺柱41的下端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凸耳224上,安装固定的方式并不唯一,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安装固定方式,能够达到紧固安装的效果即可。还有一点需要突出的是,在凸耳224上设置有凸台223,当螺帽42旋至最下方时,螺帽42的下端与凸台223相接触,阻止螺帽42继续下旋。如图1和图2所示,铰链上支座1包括上支座底板11和上支座侧壁12,上支座侧壁12从上支座底板11的一侧向下延伸,上支座侧壁12和下支座侧壁22通过铰链轴销3连接,上支座侧壁12和下支座侧壁22上形成安装孔,铰接轴销3穿设所述安装孔以将上支座侧壁12和下支座侧壁22连接在一起,而下支座侧壁22与下支座底板21一体成型,下支座侧壁22和下支座底板21固定安装在车身上,上支座侧壁12和上支座底板11一体成型,铰链上支座1围绕上述的铰接轴销3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动,从而带动发动机盖进行开启和闭合。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支座底板11上开设有用于与发动机盖连接的第一螺栓孔111,下支座底板21上开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螺栓孔2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两个螺栓穿设两个第一螺栓孔111与发动机盖连接,通过两个螺栓穿设两个第二螺栓孔211与车身连接,从而将发动机铰链结构与发动机盖和车身相连,从而带动发动机盖进行开启和闭合。如图1所示,上支座侧壁12上形成有上支座加强筋121,从而实现对上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盖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盖相连的铰链上支座(1)、用于与车身相连的铰链下支座(2)、以及铰链轴销(3),所述铰链上支座(1)与所述铰链下支座(2)通过所述铰链轴销(3)连接,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发动机盖和所述车身的配合间隙的调节机构(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盖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盖相连的铰链上支座(1)、用于与车身相连的铰链下支座(2)、以及铰链轴销(3),所述铰链上支座(1)与所述铰链下支座(2)通过所述铰链轴销(3)连接,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发动机盖和所述车身的配合间隙的调节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盖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铰链下支座(2)上,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铰链上支座(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盖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柱(41)和形成在所述铰链下支座(2)上的螺纹孔,所述螺柱(41)的下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螺柱(41)的上端用于抵接所述铰链上支座(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盖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相互配合的螺柱(41)和螺帽(42),所述螺柱(41)的下端固定于所述铰链下支座(2),所述螺帽(42)的上端用于抵接所述铰链上支座(1)。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动机盖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下支座(2)包括下支座底板(2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