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457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属于混合搅拌设备领域:包括搅拌模块、驱动模块、外部壳体模块;所述外部壳体模块包括搅拌主体壳体和驱动主体壳体;所述搅拌模块包括输送叶片、搅拌叶片、套管芯轴、1号轴承、2号轴承、3号轴承密封组件、4号轴承密封组件;套管芯轴包括内芯轴和外芯轴;所述内芯轴为中空轴,包括配料入口、配料通道、配料喷口;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大链条、小链条、大链轮、小链轮、大链条压轮、小链条压轮、同轴双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物料和配料的混合均匀度;可以连续不间断的对物料进行搅动,大大提高了物料与配料的混合速度。

Mixing equipment for high efficiency agitation based on coaxial differential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搅拌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到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混合设备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设备。在混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以促进化学反应;还能够加速无力变化;常用的混合设备分为气体和低粘度液体混合设备、中高粘度液体和膏状物混合设备、粉状与粒状固体物料混合设备四大类,通用的基本流程均为:入料、搅拌、出料。目前,对于传统的搅拌设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物料的颗粒大小不一致,再加上一些物料出现结块现象,有的物料块还较硬、较大,搅拌过程中这些块状物料很难自己破碎,需要人为的捣碎,增加了工人的劳动量;(2)一般的混合设备的混合过程较慢,混合效果不好,而且产生效率不高,浪费能源;(3)对物料搅拌或对物料掺入配料后进行搅拌,一般会有大量气味,长期处于该环境中,工人身体多少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疾病。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双螺旋带搅拌装置的搅拌结构,将物料和配料共同搅动翻腾以使物料和配料混合均匀,与现有技术中破碎斗相比,大大提高了物料和配料的混合均匀度;可以连续不间断的对物料进行搅动,大大提高了物料与配料的混合速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模块、驱动模块、外部壳体模块;所述搅拌模块与驱动模块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与外部壳体模块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外部壳体模块包括搅拌主体壳体和驱动主体壳体,搅拌主体壳体靠近驱动主体壳体一侧上部设置进料口,远离驱动主体壳体一侧上部设置除尘口,下部设置出料口,除尘口与除尘装置连接;所述除尘装置包含除尘通道和风机,除尘通道为圆台形壳体金属结构,除尘通道下部与除尘口通过焊接连接,上部与风机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所述搅拌模块包括输送叶片、搅拌叶片、套管芯轴、1号轴承、2号轴承、3号轴承密封组件、4号轴承密封组件;套管芯轴包括内芯轴和外芯轴;所述3号轴承密封组件包括3号轴承、密封构件和压盖构件,密封构件为双层骨架油封,内嵌于压盖构件内侧,3号轴承内侧与外芯轴搭接,外侧与外部壳体模块通过对位卡口嵌接,压盖构件穿过外芯轴置于3号轴承外部,将3号轴承完全密封,压盖构件与搅拌主体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4号轴承密封组件包括4号轴承、密封构件和压盖构件,4号轴承内侧与内芯轴搭接,外侧与外部壳体模块通过对位卡口嵌接,压盖构件穿过内芯轴置于4号轴承外部,将4号轴承完全密封,压盖构件与搅拌主体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芯轴与外芯轴依次通过1号轴承、2号轴承,1号轴承、2号轴承对内芯轴与外芯轴起到了支撑和轴向固定作用,保证内芯轴与外芯轴之间的轴向定位和独立旋转;所述内芯轴为中空轴,包括配料入口、配料通道、配料喷口,其中配料通道设置于远离驱动主体壳体一侧的内芯轴中间腔体中,配料喷口设置于远离驱动主体壳体一侧的内芯轴端部,靠近驱动主体壳体一侧的内芯轴端部为密封状态,配料喷口布置在输送叶片和搅拌叶片的中间位置,配料通道与配料入口、配料喷口相通;所述搅拌叶片与输送叶片之间应间隔一定距离,长度为搅拌主体壳体高度的0.1-0.5倍距离;所述的搅拌叶片在多轴布置时,两轴之间每组搅拌叶片交错夹角为90度,避免回转搅拌过程相互干涉;所述输送叶片为整体螺旋叶片,与外芯轴通过焊接连接;搅拌叶片为片状结构,两片为一组,两个片状结构之间夹角为180度,每一组搅拌叶片通过螺钉与内芯轴进行连接,设置搅拌叶片组数的范围为2-100组,搅拌叶片组数可根据搅拌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所述搅拌模块的数量可设置2-10个,每相邻的两个搅拌模块的套管芯轴间距范围为搅拌叶片长度的1.0-2.0倍,每相邻的两个搅拌模块之间每组搅拌叶片交错夹角为30-90度,且每相邻的两个搅拌模块之间每组输送叶片的布置应错开1-100cm,避免回转搅拌过程相互干涉;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大链条、小链条、大链轮、小链轮、大链条压轮、小链条压轮、同轴双电机;所述大链轮与外芯轴通过键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小链轮与内芯轴通过键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大链条、小链条将两台电动机动力分别传递给大链轮、小链轮,然后由大链轮带动外芯轴转动,由小链轮带动内芯轴转动;所述同轴双电机为两台电动机同轴对称布置,可分别通过调频器控制转速;所述大链条压轮、小链条压轮均通过圆柱形金属杆件外部壳体模块焊接,大链条压轮、小链条压轮外边缘均设有圆形凹槽,且以圆形金属杆件为轴心可进行自由旋转,大链条压轮通过其圆形凹槽与大链条搭接,小链条压轮通过其圆形凹槽与小链条搭接,大链条压轮、小链条压轮分别可对大链条、小链条进行压紧,防止跳齿。优选地,所述输送叶片的外径应小于或等于搅拌叶片的长度,搅拌叶片的长度范围为10-50cm。优选地,所述搅拌主体壳体和驱动主体壳体均采用高强合金材料,屈服强度不小于345MPa。优选地,所述电动机功率范围为30-300kW,转速为500-3000r/min。优选地,所述配料入口、配料通道、配料喷口的直径范围为5mm-50mm。优选地,可单独调整输送叶片和搅拌叶片的转速,且搅拌叶片转速要大于输送叶片转速。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入料装置将物料输送至双螺旋带搅拌装置内部,物料经进料口进入双螺旋带搅拌装置内,同时,通过配料装置将适量配料加入到双螺旋带搅拌装置内部,然后,双螺旋带搅拌装置的双螺旋带转动以将物料和配料共同搅动翻腾以使物料和配料混合均匀后,从出料口排出,与现有技术中破碎斗相比,大大提高了物料和配料的混合均匀度。(2)本设备可以连续不间断的对物料进行搅动,大大提高了物料与配料的混合速度。(3)混合过程封闭,无气味逸出,混合效果好,工人劳动强度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的俯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的正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中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中4号轴承密封体详图。其中,1-搅拌主体壳体;2-驱动主体壳体;3-进料口;4-除尘口;5-出料口;6-除尘装置;7-输送叶片;8-搅拌叶片;9-套管芯轴;10-1号轴承;11-2号轴承;12-3号轴承密封组件;13-4号轴承密封组件;14-内芯轴;15-外芯轴;16-3号轴承;17-密封构件;18-压盖构件;19-4号轴承;20-大链条;21-小链条;22-大链轮;23-小链轮;24-大链条压轮;25-小链条压轮;26-同轴双电机;61-除尘风道;62-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对收到污染的黏土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如下:如图1-4所示,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模块、驱动模块、外部壳体模块;所述搅拌模块与驱动模块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与外部壳体模块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外部壳体模块包括搅拌主体壳体1和驱动主体壳体2,搅拌主体壳体1靠近驱动主体壳体2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模块、驱动模块、外部壳体模块;所述搅拌模块与驱动模块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与外部壳体模块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外部壳体模块包括搅拌主体壳体和驱动主体壳体,搅拌主体壳体靠近驱动主体壳体一侧上部设置进料口,远离驱动主体壳体一侧上部设置除尘口,下部设置出料口,除尘口与除尘装置连接;所述除尘装置包含除尘通道和风机,除尘通道为圆台形壳体金属结构,除尘通道下部与除尘口通过焊接连接,上部与风机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所述搅拌模块包括输送叶片、搅拌叶片、套管芯轴、1号轴承、2号轴承、3号轴承密封组件、4号轴承密封组件;套管芯轴包括内芯轴和外芯轴;所述3号轴承密封组件包括3号轴承、密封构件和压盖构件,密封构件为双层骨架油封,内嵌于压盖构件内侧,3号轴承内侧与外芯轴搭接,外侧与外部壳体模块通过对位卡口嵌接,压盖构件穿过外芯轴置于3号轴承外部,将3号轴承完全密封,压盖构件与搅拌主体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4号轴承密封组件包括4号轴承、密封构件和压盖构件,4号轴承内侧与内芯轴搭接,外侧与外部壳体模块通过对位卡口嵌接,压盖构件穿过内芯轴置于4号轴承外部,将4号轴承完全密封,压盖构件与搅拌主体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芯轴与外芯轴依次通过1号轴承、2号轴承,1号轴承、2号轴承对内芯轴与外芯轴起到了支撑和轴向固定作用,保证内芯轴与外芯轴之间的轴向定位和独立旋转;所述内芯轴为中空轴,包括配料入口、配料通道、配料喷口,其中配料通道设置于远离驱动主体壳体一侧的内芯轴中间腔体中,配料喷口设置于远离驱动主体壳体一侧的内芯轴端部,靠近驱动主体壳体一侧的内芯轴端部为密封状态,配料喷口布置在输送叶片和搅拌叶片的中间位置,配料通道与配料入口、配料喷口相通;所述搅拌叶片与输送叶片之间应间隔一定距离,长度为搅拌主体壳体高度的0.1‑0.5倍距离;所述的搅拌叶片在多轴布置时,两轴之间每组搅拌叶片交错夹角为90度,避免回转搅拌过程相互干涉;所述输送叶片为整体螺旋叶片,与外芯轴通过焊接连接;搅拌叶片为片状结构,两片为一组,两个片状结构之间夹角为180度,每一组搅拌叶片通过螺钉与内芯轴进行连接,设置搅拌叶片组数的范围为2‑100组,搅拌叶片组数可根据搅拌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所述搅拌模块的数量可设置2‑10个,每相邻的两个搅拌模块的套管芯轴间距范围为搅拌叶片长度的1.0‑2.0倍,每相邻的两个搅拌模块之间每组搅拌叶片交错夹角为30‑90度,且每相邻的两个搅拌模块之间每组输送叶片的布置应错开1‑100cm,避免回转搅拌过程相互干涉;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大链条、小链条、大链轮、小链轮、大链条压轮、小链条压轮、同轴双电机;所述大链轮与外芯轴通过键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小链轮与内芯轴通过键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大链条、小链条将两台电动机动力分别传递给大链轮、小链轮,然后由大链轮带动外芯轴转动,由小链轮带动内芯轴转动;所述同轴双电机为两台电动机同轴对称布置,可分别通过调频器控制转速;所述大链条压轮、小链条压轮均通过圆柱形金属杆件外部壳体模块焊接,大链条压轮、小链条压轮外边缘均设有圆形凹槽,且以圆形金属杆件为轴心可进行自由旋转,大链条压轮通过其圆形凹槽与大链条搭接,小链条压轮通过其圆形凹槽与小链条搭接,大链条压轮、小链条压轮分别可对大链条、小链条进行压紧,防止跳齿。...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同轴差速实现高效搅拌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模块、驱动模块、外部壳体模块;所述搅拌模块与驱动模块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与外部壳体模块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外部壳体模块包括搅拌主体壳体和驱动主体壳体,搅拌主体壳体靠近驱动主体壳体一侧上部设置进料口,远离驱动主体壳体一侧上部设置除尘口,下部设置出料口,除尘口与除尘装置连接;所述除尘装置包含除尘通道和风机,除尘通道为圆台形壳体金属结构,除尘通道下部与除尘口通过焊接连接,上部与风机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所述搅拌模块包括输送叶片、搅拌叶片、套管芯轴、1号轴承、2号轴承、3号轴承密封组件、4号轴承密封组件;套管芯轴包括内芯轴和外芯轴;所述3号轴承密封组件包括3号轴承、密封构件和压盖构件,密封构件为双层骨架油封,内嵌于压盖构件内侧,3号轴承内侧与外芯轴搭接,外侧与外部壳体模块通过对位卡口嵌接,压盖构件穿过外芯轴置于3号轴承外部,将3号轴承完全密封,压盖构件与搅拌主体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4号轴承密封组件包括4号轴承、密封构件和压盖构件,4号轴承内侧与内芯轴搭接,外侧与外部壳体模块通过对位卡口嵌接,压盖构件穿过内芯轴置于4号轴承外部,将4号轴承完全密封,压盖构件与搅拌主体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芯轴与外芯轴依次通过1号轴承、2号轴承,1号轴承、2号轴承对内芯轴与外芯轴起到了支撑和轴向固定作用,保证内芯轴与外芯轴之间的轴向定位和独立旋转;所述内芯轴为中空轴,包括配料入口、配料通道、配料喷口,其中配料通道设置于远离驱动主体壳体一侧的内芯轴中间腔体中,配料喷口设置于远离驱动主体壳体一侧的内芯轴端部,靠近驱动主体壳体一侧的内芯轴端部为密封状态,配料喷口布置在输送叶片和搅拌叶片的中间位置,配料通道与配料入口、配料喷口相通;所述搅拌叶片与输送叶片之间应间隔一定距离,长度为搅拌主体壳体高度的0.1-0.5倍距离;所述的搅拌叶片在多轴布置时,两轴之间每组搅拌叶片交错夹角为90度,避免回转搅拌过程相互干涉;所述输送叶片为整体螺旋叶片,与外芯轴通过焊接连接;搅拌叶片为片状结构,两片为一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平宋伟杰王伟涛朱庆凯刘光磊武思宇侯恩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