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177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由离合弹簧6蜗杆轴5、止动弹簧8、蜗轮9、齿条1、齿轮2本体10等构成,蜗杆轴5、离合弹簧6、齿轮2和齿轮挡圈4构成的蜗杆齿轮总成安装在本体10内,蜗杆轴5与蜗轮9、齿轮2与齿条1相互形成运动副。采用双级单向离合器实现与凸轮轴相连的蜗轮转动,从而带动凸轮产生一个单向的角位移,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补偿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在安装过程中不需另增支架,可以直接在现在的汽车上安装本机构,具有较强的互换性;且安装简单,使用可靠;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凸轮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在现有的汽车制动技术中,广泛采用S形凸轮制动器,包括双弧面凸轮和渐开线凸轮等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将制动调整臂的蜗轮花键安装至与凸轮一体的外花键上,转动调整臂蜗杆轴从而调整制动调整臂转角,使连接螺纹叉与制动调整臂与气室推杆螺纹相连。在产生制动时,制动气室推杆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推动制动调整臂绕凸轮轴为中心转动,从而使凸轮产生相对的角位移,反应在制动蹄扩张方向上则是一个因凸轮转动形成的凸轮升程值,从而使制动蹄迅速地与制动鼓接触产生摩擦,实现汽车的制动。在现有的制动技术中,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是由驾驶或维修人员在停车时通过转动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轴进行制动间隙的调整,属于阶段性手动调整。这种阶段性调整难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相对恒定的制动间隙和制动性能。正常情况下,汽车行驶过程中,制动蹄与制动鼓间必须留有间隙不能产生摩擦,否则会增大汽车的行驶阻力,更不能出现制动蹄与制动鼓抱死现象发生。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其目的是,在原有工作原理基础上提供一种经改进后的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能好、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适应性好等优点。本技术专利可以结合附图加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的总成图;附图2为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的侧视图;附图3为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的蜗杆齿轮总成零件的分解图;本技术的最佳实施如附图所示,由齿条1、齿轮2、波形弹簧3、齿轮档圈4、蜗杆轴5、离合弹簧6、支承座7、止动弹簧8、蜗轮9、本体10、连接叉11等组成。蜗杆轴5、离合弹簧6、齿轮2、齿轮档圈4构成的蜗杆齿轮总成安装在本体10内,其中,蜗轮9与蜗杆轴5,齿条1与齿轮2相互形成运动副。而且,离合弹簧6、齿轮2和齿轮挡圈4套装在蜗轮轴5上;附图1为制动器制动放松状态。在实际使用中,将本机构蜗轮9的内花键凸轮(因汽车S型凸轮制动器属于现有技术,故在附图中未表示)轴外花键12相连,气室推杆13与连接叉11相连。汽车制动的整个过程中,本机构的运动由三部分组成即①、消除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正常间隙;②、当蹄鼓之间存在过量间隙或制动蹄磨损时进行过量间隙的即时补偿;③、发生制动时,制动蹄与制动鼓接触,间隙自动补偿机构发生弹性变形而使调整功能暂时失去效能,从而保证了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具有相对恒定的间隙。汽车制动时,制动气室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将推杆13及连接叉11向前推动,本体10绕蜗轮9中心作圆周运动,产生一个角位移,此时,本体10与蜗轮9之间不产生相对角位移,即没有相对转动。齿条1因其与蜗轮9中心存在偏移量而产生的角位移与壳体角位移不同,同时连接叉的连接迫使齿条1作直线和圆弧的复合运动,致使齿条1沿其孔方向向上拉动,直至消除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正常间隙;推杆13及连接叉11在气室的作用下继续前进,若此时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存在过量间隙,止动弹簧8锁紧,离合弹簧6旋紧,抱紧齿轮2与蜗杆轴5,齿轮2的转动带动蜗杆轴5及与其啮合的蜗轮9转动,蜗轮9相对与本体的转动将使凸轮转动实现对过量间隙的补偿调整,该过程即实现本机构对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若此时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不存在过量间隙,即其间隙处于正常范围内时,气室推杆13及连接叉11继续的运动使汽车产生制动,此时制动的反作用力使离和弹簧6打滑,齿轮2与蜗杆轴5脱离,齿轮2的运动无法带动蜗杆轴5及与其啮合的蜗轮9运动,蜗轮9与本体10相对静止,制动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发生制动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发生时,间隙自动补偿机构的调整功能失去效能,即在此阶段时,间隙自动补偿机构的任何运动对制动间隙均无影响。这样设计的宗旨在于防止制动间隙过小直至抱死等情况的发生。在制动放松过程中,凸轮轴在制动器回位弹簧拉力的作用下带动自动调节装置回位,此时齿条1沿齿条孔向下运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2转动,在齿轮2的回位运动过程中,离合弹簧6放松,止动弹簧8锁紧,使蜗杆轴5不因齿轮2运动而转动,将已调节的制动间隙保存下来。在多次的制动发生后,即可将原有的过量间隙调整至预期设定的正常间隙。采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自动对制动间隙进行测量和补偿,使汽车具有恒定的制动间隙和制动性能,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并且这种补偿能够持续进行,充分发挥汽车的制动效能,减少压缩空气的耗用量,使汽车运行更经济、更安全。而且,本技术专利在安装过程中不需另增支架,可以直接在现在的汽车上安装本机构,具有较强的互换性;且安装简单,使用可靠;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由离合弹簧6、蜗杆轴5、止动弹簧8、蜗轮9、齿条1、齿轮2、波形弹簧3、本体10、支承座7、连接叉11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蜗杆轴5、离合弹簧6、齿轮2和齿轮挡圈4构成的蜗杆齿轮总成安装在本体10内,蜗杆轴5与蜗轮9、齿条1与齿轮2相互形成运动副。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离合弹簧6、齿轮2和齿轮挡圈4套装在蜗杆轴5上。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齿条1与蜗轮9的中心有偏移量。4.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叉11可推动本体10绕蜗轮9的中心转动。专利摘要一种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由离合弹簧6蜗杆轴5、止动弹簧8、蜗轮9、齿条1、齿轮2本体10等构成,蜗杆轴5、离合弹簧6、齿轮2和齿轮挡圈4构成的蜗杆齿轮总成安装在本体10内,蜗杆轴5与蜗轮9、齿轮2与齿条1相互形成运动副。采用双级单向离合器实现与凸轮轴相连的蜗轮转动,从而带动凸轮产生一个单向的角位移,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补偿的功能。本技术专利在安装过程中不需另增支架,可以直接在现在的汽车上安装本机构,具有较强的互换性;且安装简单,使用可靠;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文档编号F16D65/58GK2470607SQ0122087公开日2002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2日专利技术者章炜东, 周雅梅 申请人:苏州仁和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机构,由离合弹簧6、蜗杆轴5、止动弹簧8、蜗轮9、齿条1、齿轮2、波形弹簧3、本体10、支承座7、连接叉11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蜗杆轴5、离合弹簧6、齿轮2和齿轮挡圈4构成的蜗杆齿轮总成安装在本体10内,蜗杆轴5与蜗轮9、齿条1与齿轮2相互形成运动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炜东周雅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仁和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