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排除粉尘的膜片弹簧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20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排除粉尘的膜片弹簧离合器,它由离合器盖(1)、压盘(2)、膜片弹簧(3)、支承盘(5)及支承环(6)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器盖(1)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沿径向或与径向呈小于35°倾斜角,圆周对称开设着3条或3条以上凹槽(4)。(*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在汽车传动系统中的离合器,特别是一种可排除粉尘的膜片弹簧离合器。二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中,尤其是中型或重型车的膜片弹簧离合器,离合器盖上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与膜片弹簧及支承环之间构成一个呈三面封闭的环形槽。离合器工作时,摩擦片磨耗产生的粉屑及尘土落入环形槽中,极易沉积结垢,日久便会塞满整个环槽,致使膜片弹簧不能回位,影响离合器的工作性能,严重的还会造成离合器打滑,导致离合器失效。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可向公众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排除离合器盖、膜片弹簧和支承环构成的三面封闭的环形槽中的粉尘,不让粉尘滞留在该环形槽中的改进型膜片弹簧离合器。这种新型膜片弹簧离合器仍是由离合器盖、压盘、膜片弹簧、支承环等主要零件组装而成。所不同的是,在离合器盖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或者是沿径向,或与径向呈小于35°倾斜角,圆周对称开设着3条或3条以上凹槽;或者是在离合器盖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等于或者小于支承环直径的部位,圆周对称开设着3个或3个以上的通风孔。采用了上述技术措施后,离合器盖与膜片弹簧及支承环间构成的环形槽不再是呈三面封闭状,而是形成了气流通道。离合器旋转时,环形槽中的气流在离心力作用下,通过凹槽或通风孔流向支承环或盖外侧的空间。落入环形槽中的粉尘,在离心力和气流的作用下,也被排出,免使粉尘在环形槽中沉积,这就保证了膜片弹簧能正常回位,以使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能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四附图说明图1是在盖上开设凹槽的膜片弹簧离合器外观结构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以表现凹槽(4)在离合器盖(1)上的开设状态。图3是开设通风孔的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外观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上B-B剖面结构示意图,以表现通风孔(7)在离合器盖(1)上的开设状况。五、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本新型膜片弹簧离合器时,除了离合器盖(1)需改动外,其余的各主要零部件,如压盘(2)、膜片弹簧(3)、支承盘(5)和支承环(6)的结构形状均维持原样不变。在离合器盖(1)上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开设的凹槽(4)的深度可选为2-5mm,凹槽(4)的宽度可视槽数而定,所开设的凹槽(4)数较少时,其宽度可适当宽些,凹槽(4)数多时,槽宽便可窄些,只要能使环形槽内形成一个充足的气流通道即可。一般来说,支承环(6)在离合器盖(1)上的支承环搁置平面的实际接触长度应不小于支承环(6)圆周长的60%。若在离合器盖(1)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开设通风孔(7)时,所有通风孔(7)最好制成同支承环(6)的内圆或中径圆相内切的圆孔或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以不影响离合器(1)的结构强度和不防碍其它零部件装配为原则选取;通风孔(7)的圆孔直径或条形孔宽度可视离合器盖(1)的支承环搁置平面的内边缘至支承环(6)的内圆的径向距离而定。也可以将凹槽(4)和通风孔(7)配对成组,在离合器盖(1)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交错地呈圆周对称开设组合的凹槽(4)和通风孔(7)。权利要求1.一种可排除粉尘的膜片弹簧离合器,它由离合器盖(1)、压盘(2)、膜片弹簧(3)、支承盘(5)及支承环(6)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器盖(1)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沿径向或与径向呈小于35°倾斜角,圆周对称开设着3条或3条以上凹槽(4)。2.一种可排除粉尘的膜片弹簧离合器,它由离合器(1)、压盘(2)、膜片弹簧(3)、支承盘(5)及支承环(6)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器盖(1)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圆周对称开设着3个或3个以上的通风孔(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排除粉尘的膜片弹簧离合器,其特征是在离合器盖(1)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圆周对称交错开设着组合的凹槽(4)和通风孔(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排除粉尘的膜片弹簧离合器,其特征是在离合器盖(1)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圆周对称交错开设着组合的凹槽(4)和通风孔(7)。专利摘要本新型膜片弹簧离合器仍是由原有的离合器盖(1)、压盘(2)、膜片弹簧(3)、支承盘(5)和支承环(6)等零件组成。所不同的是在离合器盖(1)的支承环搁置平面上,圆周对称开设着至少有3条径向凹槽(4);或者是在该平面上圆周对称开设着至少有3个圆形或条形通风孔(7);或者是凹槽(4)与通风孔(7)配对组合,圆周对称交错开设在该平面上。离合器旋转时,气流通过凹槽(4)或通风孔(7)流向支承环以外的空间,同时将工作时产生的粉尘带出,避免粉尘在支承环内侧沉积,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文档编号F16D13/00GK2573761SQ0227591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6日专利技术者过学军, 雷俊宇 申请人:桂林福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学军雷俊宇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福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