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53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所述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用于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可破坏连接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均为几字形板状结构,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几字形板状结构通过可破坏连接件相连,且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几字形板状结构开口端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采用分体式几字形结构设计,使得翼子板安装支架的支架高度不受钣金件冲压条件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尺寸,且分体式结构和可破坏连接件也使得翼子板安装支架在受到冲击时更容易产生溃缩,有利于行人保护。

A collapsible fender bracket based on pedestrian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
技术介绍
现在随着社会科技经济水平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爆炸式增长。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驾驶汽车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每年大量的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大量发生。而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导致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行人头部受到激烈撞击。根据交通事故调查数据,翼子板与发动机罩分缝由于车身结构刚度较大容易造成较严重的行人头部伤害,车身结构刚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翼子板支架刚度较大。现有的技术利用钣金结构使支撑刚度变弱,但是这与车身设计要求的刚度相违背,在工程设计阶段,只能通过牺牲刚度属性,来满足行人保护性能,容易导致车身刚度不够,影响客户感官感受。因此本专利考虑上述行人事故特征,技术了一种可压溃式翼子板支架,从而降低头部碰撞翼子板包边时所受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本技术,与之前的相关技术不同,本技术利用支架压溃吸能降低行人头部伤害值,利用碰撞时刻产生的力学特性,对支架进行压溃,降低头部碰撞时刻的加速度,既满足车身静态刚度要求,同时也满足模态刚度,也能对行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本技术利用可剪切销连接翼子板翻边与翼子板支架,在碰撞时刻,由于碰撞产生碰撞力,通过翼子板翻边传递到剪切销周围产生剪切力,剪切销被剪断吸能,降低加速度,同时起到降低头部伤害值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用于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可破坏连接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均为几字形板状结构,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几字形板状结构通过可破坏连接件相连,且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几字形板状结构开口端方向一致。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在结构上可分为上支架第一支撑腿、上支架第二支撑腿和上支架顶部支撑板,所述上支架顶部支撑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第一支撑腿和上支架第二支撑腿一端连接,所述上支架顶部支撑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在结构上可分为下支架第一支撑腿、下支架第二支撑腿、下支架第一支撑腿固定板、下支架第二支撑腿固定板和下支架顶部支撑板;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和下支架第二支撑腿一端连接,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不与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连接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固定板相连,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固定板与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垂直。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第二支撑腿不与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连接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第二支撑腿固定板相连,所述下支架第二支撑腿固定板与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平行。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接触结合形成梯形筒状结构。进一步地,述上支架顶部支撑板和下支架顶部支撑板平行。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第一支撑腿和上支架第二支撑腿分别与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和下支架第二支撑腿平行。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第一支撑腿不与所述上支架顶部支撑板相连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与下支架顶部支撑板连接的一端接触,所述上支架第二支撑腿不与所述上支架顶部支撑板相连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第二支撑腿与下支架顶部支撑板连接的一端接触。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接触区域设置有若干贯穿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设置可破坏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第一支撑腿不与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接触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与所述上支架第一支撑腿方向平行;所述上支架第二支撑腿不与所述下支架第二支撑腿接触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与所述上支架第二支撑腿方向平行;所述上支架第一支撑腿和上支架第二支撑腿上的条状凸起相对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与所述上支架第一支撑腿接触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条状凹陷,所述条状凹陷与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方向相同;所述下支架第二支撑腿与上支架第二支撑腿接触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条状凹陷,所述条状凹陷与所述下支架第二支撑腿方向相同;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和下支架第二支撑腿上的条状凹陷相对设置.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采用分体式几字形结构设计,使得翼子板安装支架的支架高度不受钣金件冲压条件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尺寸,且分体式结构也使得翼子板安装支架在受到冲击时更容易产生溃缩,有利于行人保护。2、本技术没有牺牲静态车身刚度和模态车身刚度,能在提升行人保护性能的同时,不影响NVH性能和客户感官质量的提升,极大地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双几字形结构在轻度碰撞时,发生弹性变形来避免翼子板的变形,或者使翼子板变形量达到最小。3、本技术结构简单,翼子板支架不需要做太多的钣金结构,降低翼子板支架模具费用,降低成本。4、本技术灵活多变,可以通过不同力学特性的剪切销达到不同的碰撞时刻加速度,能够很好的平衡剪切销数量以及安装位置对碰撞加速度的影响。根据本技术的车用集成安装支架,充分考虑了车内的布置空间,能够同时提供发动机盖缓冲块、大灯及翼子板的安装位,进而提高了零件的集成性、降低组装工序及成本。且同时满足了翼子板安装支架刚度、发动机盖关闭过程中的支架疲劳、耐久以及行人保护头碰等性能方面的要求。5、本技术适用于各种车型,安装方式简单,不存在因为翼子板与支架材料导致的焊接及其他安装问题,容易平台化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所述可溃式翼子板支架的结构图;图2为所述可溃式翼子板支架的左视图;图3为所述可溃式翼子板支架的右视图;图4为所述上支架的俯视图;图5为所述下支架的俯视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上支架,2-下支架,3-可破坏连接件,101-上支架第一支撑腿,102-上支架第二支撑腿,103-上支架顶部支撑板,104-安装孔,105-条状凸起,下支架第一支撑腿-201,202下支架第二支撑腿,203-下支架第一支撑腿固定板,204-下支架第二支撑腿固定板,205-下支架顶部支撑板,206-条状凹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所示的: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所述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和用于连接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的可破坏连接件3;所述上支架1和所述下支架2均为几字形板状结构,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几字形板状结构通过可破坏连接件3相连,且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几字形板状结构开口端方向一致。所述上支架1在结构上可分为上支架第一支撑腿101、上支架第二支撑腿102和上支架顶部支撑板103,所述上支架顶部支撑板103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第一支撑腿101和上支架第二支撑腿102一端连接,所述上支架顶部支撑板103上设置有安装孔104。所述下支架2在结构上可分为下支架第一支撑腿201、下支架第二支撑腿202、下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和用于连接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的可破坏连接件(3);所述上支架(1)和所述下支架(2)均为几字形板状结构,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几字形板状结构通过可破坏连接件(3)相连,且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几字形板状结构开口端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和用于连接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的可破坏连接件(3);所述上支架(1)和所述下支架(2)均为几字形板状结构,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几字形板状结构通过可破坏连接件(3)相连,且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几字形板状结构开口端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在结构上可分为上支架第一支撑腿(101)、上支架第二支撑腿(102)和上支架顶部支撑板(103),所述上支架顶部支撑板(103)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第一支撑腿(101)和上支架第二支撑腿(102)一端连接,所述上支架顶部支撑板(103)上设置有安装孔(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2)在结构上可分为下支架第一支撑腿(201)、下支架第二支撑腿(202)、下支架第一支撑腿固定板(203)、下支架第二支撑腿固定板(204)和下支架顶部支撑板(205);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205)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201)和下支架第二支撑腿(202)一端连接,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201)不与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205)连接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固定板(203)相连,所述下支架第一支撑腿固定板(203)与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205)垂直;所述下支架第二支撑腿(202)不与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205)连接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第二支撑腿固定板(204)相连,所述下支架第二支撑腿固定板(204)与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205)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和所述下支架顶部支撑板(205)接触结合形成梯形筒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顶部支撑板(103)和下支架顶部支撑板(205)平行。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传龙吕晓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