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一个浮式制动钳和多个直接支承在制动器支架上的外侧制动块的盘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52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浮式制动钳制动器,具有:一个制动器底板(5);一个超过一个制动盘的外边缘延伸的且在制动器底板(5)上轴向可移动地被引导的浮式制动钳(31);设置在制动盘两侧的由浮式制动钳(31)包围的制动块(1、2、3、4),其中至少两个制动块(1、2)设置在制动盘的轴向内侧,且至少两个制动块(3、4)设置在轴向外侧,其中内侧的制动块(1、2)在制动器底板(5)上可移动地被引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对于这种浮式制动钳制动器,实现一具有较小重量的结构并且同时实现改进的装配和制动功能的改进。此目的这样实现,即两个外侧的制动块(3、4)由超过制动盘伸出的制动器底板的臂(6、7、8)支承,且浮式制动钳(31)同时作用在两个外侧制动块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汽车的带有一个浮式制动钳的盘式制动器,所述浮式制动钳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一个可相对于车辆固定安装的制动器支架上。
技术介绍
设计用于高行驶速度的汽车,总是需要高效的制动能力。为了实现较高制动功率,理论上要求增大制动块的摩擦面。由此高效制动首先还要求一个尽可能大的制动盘直径。另一方面应不增大车轮的直径。因为现代的车型设计更多地要求较小的车轮和由此同样较小的制动盘,由此得出得结果是,在切线方向上加长制动块。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浮式制动钳-盘式制动器,尤其带有框架形的其中切向的制动块的长度大于径向的制动块高度的1.5倍的浮式制动钳的制动器,由于所述的几何关系,属于这样的盘式制动器结构范围,其中当制动衬层的压靠在所属的制动盘上时会使所述盘式制动器出现不利的性能。这导致不利的特别是与制动舒适性有关的伴生现象,如热抖动、冷抖动和制动块的切向斜磨损。为了实现对此的补救,现在已知,将否则过长制动块分为多个切向顺序排列的制动块。由EP 0 412 541已知一个适于高制动功率的盘式制动器,其制动钳设计成一个浮式框架,所述浮式框架在一个与车辆的转向节固定连接的制动器底板上可轴向移动地被引导并且沿轴向伸出制动盘的外边缘以外。浮式框架包围着四个设置在制动盘两侧的制动块并传递压紧力。在所谓的制动系统中,背离活塞的在制动器的外侧的制动块(将所述力)传递到浮式框架上并且从那里到达制动器底板上。通过这样将力间接地传递到制动器底板上,施加到浮式框架上的转矩传递到制动块上,由此使制动器的刚性降低,而会形成较高的噪声以及出现制动块斜磨损。因此对于承受非常高的负荷的情况,此种结构的优点较少。制动器底板在车轮的轴向内侧与车辆连接。为了使两个轴向外侧的制动块的周向力由浮式框架承受,制动器底板具有一个唯一的与制动盘的外边缘搭接的支承臂。支承臂由此穿过由浮式框架围成的空间的中部延伸。一个与上述内容类似的结构在US-PS US 6357559中公开,其中由外制动块承受的力同样通过浮式框架间接传递到制动器底板上。在DE-OS 4126196中公开了一个既在活塞侧也在背离活塞侧分别带有两个制动块的浮式制动钳。在这种结构中未设有超过制动器底板伸出的臂。而是在一个坚固的支架上的刚性的框架式制动钳在活塞侧悬挂在制动器支架上。由DE-OS 10006464已知,多个带有浮式制动钳的制动器共同设置在一个制动盘上,类似于在DE_PS 19626901中所述的方案结合有固定式制动钳制动器。附加地,在DE-OS 10006464中还建议,两个浮式制动钳还配设有一个共同的制动器支架。由此得到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该结构此外还具有很高的重量并迫使两个制动钳要分别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因此由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给出的类型的浮式制动钳的盘式制动器出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对于这种的浮式制动钳制动器,实现一个具有较小重量的结构并且同时实现装配的改善和制动器功能的改进。所述目的通过由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给出的特征组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在设置有至少四个制动块的浮式制动钳制动器中将作用在制动盘两侧的制动力直接导入制动器底板内,并且为所有制动块设置一个共同的制动钳。由于所述制动钳产生用于所有制动块的轴向的作用力,而制动器底板基本上直接承受切向力,所述制动钳在功能上与制动器底板分离。这种对制动力的直接承受原则上可以通过制动器底板的四个臂实现,如DE-OS 10006464所示的那样。为了在提高强度的情况下进一步简化支架的成形并同时减少重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中,采用根据权利要求2的特征组合是适当的。此处两个已知的中间臂合并成一个单独的臂。本专利技术本身还适用于受到切向压力(push)的制动块。特别是对于沿切向延伸的较长的制动块更加希望所述制动块(还)沿切向受到拉力。为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中提出根据权利要求3的特征组合。制动块以其钩部相对于制动盘的转入侧上作用在槽内并且将施加在制动块上的拉力直接传递到支架转入侧的臂上,并将所述力相对于切向后面的制动块传递到支架的中间臂上。已知在一制动过程中受到高负载的制动器的单个构件会发生变形,从而制动器支架的臂弹性地略微弯曲并且制动块的背板略微地伸长。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器中可充分利用这样的事实,即制动块起初受到拉力,而然后在较大的载荷的情况下,相对于制动盘在转出侧抵靠到所属的支承臂上并由此也受到压力作用。通过将力分配到两个前后顺序设置的制动块上,还可得到减小的最大制动力,从而制动块至少在制动盘的旋转方向向前时只需受拉力。由此得到改善的制动器舒适性,所述制动器倾向于发出较少的噪音。如果支承装置中的制动块在制动盘的两个旋转方向上传递拉力,原则上还可得到其它的优点。当然需注意下述情况。为了实现对制动块施加拉力,制动块在转入侧设置钩部是必要的,所述钩部作用在制动器底板和/或制动钳上相应的沉割部中。通过这种钩部,制动块以及由此还有制动器自身在空间上被延长。此延长数倍于为制动器提供的安装空间。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特征组合这样对此进行补救,即在主要地起作用的制动盘向前旋转方向的情况下,制动块受到拉力,而在很少作用的向后旋转方向上制动块受到压力。由此在动态制动过程期间通过拉力载荷保持有效的优点,而在通常的静态制动时在制动盘的向后旋转方向(例如在坡路上的塞车)的情况下,制动块的压力载荷不会导致明显的缺点,而带来制动器结构简单和安装空间减小的优点。为了以简单的装置实现前述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中应用根据权利要求5的特征是适宜的。这里制动块相对于制动盘的向前旋转方向仅在转入侧具有钩部,同时在制动块周向上相对的侧部只设有在用于制动盘向后旋转方向时传递压力的支承面。但应该强调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制动系统可以设计成在制动盘的两个旋转方向上总是制动块施加拉力。本专利技术也允许应用已知的压拉原理,在该原理中充分利用转入侧的一个或多个臂的弯曲,以便在制动力较高的情况下通过转出侧相应的臂承担载荷的一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还可以有这样的组合,其中例如对于制动盘的两侧应用不同的原理,例如活塞侧的制动块的一个纯拉力载荷和制动盘背离活塞侧的制动块的压-拉载荷。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中,目的是允许制动块这样地作用在制动器支架上,即制动块在制动过程中不被径向抬起。因为在本专利技术中单个制动块的中轴线不再相对于制动钳的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所以这种抬起运动应该是令人担忧的。由此,彼此不同的径向力作用在各制动块的端部,所述径向力可在制动块上产生一转矩,由此可产生抬起的力。此处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改进,推荐根据权利要求6的特征组合。通过其中所述的特征可实现使制动块的中轴线对准制动盘的径向轴线,从制动块可在制动盘的周向上精确地对齐。由此基本上消除了作用在制动块上的径向力。各(制动块的)角度取决于两个制动块的中轴线的距离,其中所述角度随着中线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如果制动盘的旋转方向改变,也可避免这种径向力。在切向上前后顺序设置的制动块的成角度的布置的有如下优点,即基本上避免了抬起制动块的径向力。因为在制动块和支架或制动钳之间的支承面分别在径向上并由此相对于两个前后顺序设置的制动块彼此间成角度地分布,原则上制动块也仅在各自的径向上装入或拆下。这意味着,必须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将制动块装入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浮式制动钳制动器,具有:一个制动器底板(5);一个超过一个制动盘的外边缘延伸的并且在制动器底板(5)上轴向可移动地被引导的浮式制动钳(31);设置在制动盘两侧的由一浮式制动钳(31)包围的制动块(1、2、3、4),其中至少两个制动块(1、2)设置在制动盘的轴向内侧,且至少两个制动块(3、4)设置在轴向外侧,其中内侧的制动块(1、2)在制动器底板(5)上可移动地被引导,其特征在于,两个外侧的制动块(3、4)由超过制动盘伸出的制动器底板的臂(6、7、8)支承,且浮式制动钳(31)同时作用在两个外侧制动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巴赫U亨德里希R韦勒H邦格特S海因茨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