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离合器的强力推式分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88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离合器的强力推式分离机构,包括离合器壳体、前端盖轴套、分离轴承、分离环、由操纵踏板控制的助力泵,所述离合器壳体内设置一个分离推臂,该分离推臂的支点一端与固定在离合器壳体上的铰接件铰接,分离推臂的力点一端与助力泵的伸出轴端部铰接,分离推臂的中部设有用于让位的孔,前端盖轴套从该孔穿过与分离轴承、分离环滑动配合,分离推臂中部位于用于让位的孔的两旁设有与分离轴承端面接触的凸起,分离环与离合器的分离爪连接。它采用分离推臂的结构,以解决分离机构早期失效问题,和保证分离轴承平行滑动,并且能够提高分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合器的分离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的强力推式分离 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离合器及离合器分离机构位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飞轮壳内,是发 动机与传动系统之间的联系总成。其主要功能是传递或切断来自发动机的动力, 以保证汽车起步平稳,保证传动系统换档平稳,减少换档过程中齿轮副的啮合 冲击,同时防止传动系过载,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它的失效将直接导致汽车不能正常运行。通常,载重货车或大型客车的离合器分离机构的结构包括分 离拨叉、分离轴、摇臂,分离轴伸进离合器壳体内,与前端盖轴套呈纵横交叉 状布置,分离轴可转动地连接在离合器壳体上,分离轴的外伸端周向固定连接 摇臂,摇臂的孔通过销与助力泵的伸出轴铰接,分离拨叉周向固定连接在分离 轴上,分离拨叉的两个叉脚位于前端盖轴套(即第一轴轴承盖)的径向两端, 与滑动配合在前端盖轴套上的分离轴承端面接触。通过助力泵施与的力推动摇 臂,由此带动分离轴转动,分离拨叉随分离轴转动,分离拨叉的两个叉脚拨动 分离轴承对分离环施加轴向移动推力,分离环通过分离爪将推力传给压盘,克 服压紧弹簧的压力,从而使离合器分离。通常因这种离合器分离机构的分离拨 叉与分离轴用平键连接,分离轴与摇臂少齿花键连接或焊接,其承受的分离力 在5000N左右,如斯太尔车的离合器分离机构即是如此;据市场反应,这种结 构的离合器分离机构容易出现分离拨叉、分离轴断裂的现象,导致离合器分离 失效;同时还存在离合器分离重,分离不彻底,分离叉脚磨损不均匀,摇臂连 接孔、前端盖轴套异常磨损严重等现象。究其原因其一是这种结构的离合器 分离机构的分离轴上有三个槽,其中一个为轴向的平键槽,通过平键将分离拨 叉周向固定在分离轴上,使分离轴的扭矩能够传递给分离拨叉;另外两个为切向凹槽,通过螺栓将分离拨叉抱紧在分离轴上。由于在分离轴加工出两个切向 凹槽后,加工出凹槽部位的断面面积减小,使分离轴的强度削弱,再加上切向 凹槽只能设置在受应力较大的地方才能将分离拨叉抱紧在分离轴上,保证扭矩 的传递。这样在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极限时,分离轴断裂,导致分离轴失效。其 二是这种结构的离合器分离机构的分离拨叉的轴孔中设有键槽,通过键与分离 轴周向固定连接,因设置键槽处的壁厚较薄、强度削弱,在扭力作用下该处也 经常发生断裂,导致分离拨叉失效。其三是将分离拨叉抱紧在分离轴上的两个 螺栓,在分离拨叉工作时,靠摇臂方向的这个螺栓与轴接触处受到的弯扭应力 最大,当螺栓拧紧力矩不够或变形时,在反复工作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分离拨 叉与分离轴的连接松动,分离轴的作用力不能有效而均勻地传给分离拨叉的两 叉脚,在扭力的作用下两叉脚发生扭转, 一方面使拨叉呈单脚受力状况,另一 方面使分离轴承的受力也呈单边形式,这种状态,不仅容易使拨叉叉脚断裂或 根部撕裂,还将使轴承因受力不均而烧毁,螺栓因承受较大的扭剪力而断毁。 而且从力学模型来分析,这种具有两个叉脚的拨叉,由于在受力条件下轴上距 支点距离不同的地方,挠度有差别,将导致两个叉脚受力不同、变形不一致, 从而导致分离轴承滑动时不能保证与导管平行运动,实际的滑动间隙将比理论 计算间隙小,从而导致离合器分离沉重、分离不彻底、分离叉脚磨损不均匀、 前端盖轴套异常磨损等故障。鉴于上述原因,又由于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厂对整车动力配置性能的增加,许多客车及公交车的离合器分离力增大。在某些车型上,有的主机厂将小380的 离合器从动片换为4) 420,将小42()的从动片换为4 430的膜片,其分离力将达 到6600N,而主机厂在增大从动片时,未考虑到离合器分离机构的承受能力,由 于离合器从动片直径增大,分离力增大是导致现有的离合器分离机构早期失效 的原因,特别是有的车的使用工况恶劣,使分离机构的使用频率比其它工况车 高出许多,其分离机构在使用中的故障率又高出许多。这种离合器分离机构早 期失效的状况在工况相对恶劣的斯太尔公交车型上尤其明显,因此,需要一种 新型结构的离合器分离机构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 的强力推式分离机构,它采用分离推臂的结构,以解决分离机构早期失效问题, 和保证分离轴承平行滑动,并且能够提高分离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离合器壳体、前端盖轴套、分离轴 承、分离环、由操纵踏板控制的助力泵,所述离合器壳体内设置一个分离推臂, 该分离推臂的支点一端与固定在离合器壳体上的铰接件铰接,分离推臂的力点 一端与助力泵的伸出轴端部铰接,分离推臂的中部设有用于让位的孔,前端盖 轴套从该孔穿过与分离轴承、分离环滑动配合,分离推臂中部位于用于让位的 孔的两旁设有与分离轴承端面接触的凸起,分离环与离合器的分离爪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在离合器壳体内设置一个分离推臂,分离推臂的中 部设有用于让位的孔,位于用于让位的孔的两旁设有与分离轴承端面接触的凸 起,分离推臂的两端分别与离合器壳体、助力泵铰接,使助力泵在推动分离推 臂运动时,分离推臂通过位于用于让位的孔两旁的凸起同时对分离轴承端面施 与相同的推力,保证分离轴承沿前端盖(即变速器第一轴轴承盖)轴套平行滑 动,推动分离环通过分离爪带动压盘克服压紧弹簧的压力,从而使离合器分离。 因这种结构的分离机构没有采用分离拨叉、分离轴、摇臂结构,故完全消除了 因分离拨叉、分离轴断裂而存在的分离机构早期失效的现象。同时,因分离推 臂上的与分离轴承端面接触的凸起位于分离推臂中部的用于让位的孔的两旁, 该分离推臂的支点一端与固定在离合器壳体上的铰接件铰接,分离推臂的力点 一端与助力泵的伸出轴端部铰接,离合器的前端盖轴套从该孔穿过与分离轴承、 分离环滑动配合,在助力泵对分离推臂施与推力时,分离推臂的挠度一致,两 个凸起受力相同、弹性变形一致,对分离轴承的作用力均匀,从而有效保证分 离轴承沿前端盖轴套平行滑动,消除了分离轴承单边受力的情况,避免了离合 器分离沉重、分离不彻底、前端盖轴套异常磨损等故障。又由于本结构分离机 构的分离推臂是直接受助力泵推动沿前端盖轴套轴向运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 摇臂、分离轴、拨叉通过扭转传递动力时力矩的损耗问题,而且该分离机构是采用杠杆原理,操纵更加省力,其分离力能够达到8000N以上,极大地提高了 分离机构的分离力,使离合器的分离更加迅速、彻底、平稳。而且所述分离推臂的力点一端设置有一指示针,该指示针垂直于前端盖轴 套的轴向,且从离合器壳体上的条形孔外伸,与条形孔旁设置的标尺对应。分 离推臂装配在离合器上后,调整好分离推臂在自由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在反复 使用后,分离推臂处在自由状态下,观察到指示针一旦偏离初始位置35隱时, 就表示从动片的磨损较为严重,须对从动片更新,以保证分离机构的正常使用。 这样,不需拆开离合器就能够观察到从动片的磨损状况,有利于及时更换从动 片,避免因离合器故障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本专利技术分离机构与现有的如斯太尔离合器的分离机构相比较,取消了分离 轴、拨叉和摇臂,在助力泵与分离轴承之间,减少了分离轴、摇臂这些中间环 节的零部件,分离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结构更加简洁、清晰。其分离推臂为 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都得到提高,使整个分离机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60%以上。 并且对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离合器的强力推式分离机构,包括离合器壳体、前端盖轴套、分离轴承、分离环、由操纵踏板控制的助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壳体内设置一个分离推臂,该分离推臂的支点一端与固定在离合器壳体上的铰接件铰接,分离推臂的力点一端与助力泵的伸出轴端部铰接,分离推臂的中部设有用于让位的孔,前端盖轴套从该孔穿过与分离轴承、分离环滑动配合,分离推臂中部位于用于让位的孔的两旁设有与分离轴承端面接触的凸起,分离环与离合器的分离爪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谭荣
申请(专利权)人: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