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支板压气机/涡轮过渡流道的构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气机/涡轮过渡流道构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支板的压气机/涡轮过渡流道二维/三维构造方法。
技术介绍
压气机过渡流道是航空发动机上连接低压压气机与高压压气机的重要静止部件,它负责将前者已经压缩过的空气输送到后者中进行进一步压缩;涡轮过渡流道则位于航空发动机高低压涡轮之间,同样起到过渡作用,可将高压涡轮气流过渡至低压涡轮。为减轻过渡流道及其周边附件的重量,同时也使高、低压转子的长度缩短,从而减轻转子系统的强度负荷,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过渡流道未来将向长度缩短即急扩张型流道的趋势发展。但急扩张型过渡流道会导致高低压部件之间的径向位移变大,进而导致流动的逆压梯度过大,二次流增强,这使过渡流道的设计难度越来越大。对于压气机过渡流道,收缩面为机匣面、扩张面为轮毂面,而涡轮过渡流道则相反。无论是压气机还是涡轮过渡流道,气流由于逆压梯度而发生分离都主要集中在扩张面上,这也是流道的损失的主要来源。目前,压气机/涡轮过渡流道的设计研究多集中在上下壁型线的优化设计,以不断提高过渡流道的总体性能。但这些设计研究对过渡流道的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支板压气机/涡轮过渡流道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构造流道几何形状的已知条件为:流道上下壁的进出口端点坐标及斜率、流道中工质密度ρ及粘性系数μ、气流在流道进出口的参考流动速度v、流道的进出口高度;(2)流道扩张面型线的构造方法流道扩张面型线的中间段为直线;首尾段即进出口段采用圆弧的形式,分别与流道前后部件对接;直线与进出口段的圆弧相切,即为两圆弧所在圆的一条内公切线,直线与进出口段的圆弧共同构成流道的扩张面型线;设进出口对接的圆弧实际曲率半径r1、r2与参考曲率半径r的比值分别为m1、m2;参考曲率半径r的选取方式如公式(1),Re的取值范围为1~5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支板压气机/涡轮过渡流道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构造流道几何形状的已知条件为:流道上下壁的进出口端点坐标及斜率、流道中工质密度ρ及粘性系数μ、气流在流道进出口的参考流动速度v、流道的进出口高度;(2)流道扩张面型线的构造方法流道扩张面型线的中间段为直线;首尾段即进出口段采用圆弧的形式,分别与流道前后部件对接;直线与进出口段的圆弧相切,即为两圆弧所在圆的一条内公切线,直线与进出口段的圆弧共同构成流道的扩张面型线;设进出口对接的圆弧实际曲率半径r1、r2与参考曲率半径r的比值分别为m1、m2;参考曲率半径r的选取方式如公式(1),Re的取值范围为1~5e7;Re=2ρvr/μ(1)为保证气流在流道进出口顺利过渡,扩张面型线的进出口端斜率分别与流道前方部件的出口、后方部件的进口保持一致;为保证扩张面型线的捕捉精度,进出口段的圆弧段及直线段均采用若干个点来逼近,这些点的连线即为扩张面型线;(3)收缩面型线的构造方法扩张面型线上的一点唯一对应收缩面型线上的一点;由扩张面型线上各点的坐标,结合流道法向高度h得出收缩面型线上各点的坐标;假设流道内含有若干与上下壁型线相切的内切圆,内切圆与上下壁面型线的两切点是扩张面型线上的一点与其在收缩面型线上唯一对应的点,因而内切圆的数量与扩张面型线上点或收缩面型线上点的数量相同;设流道内切圆与流道上下壁的两切点之间的连线为高度线,即扩张面型线上一点与其对应的收缩面型线上的一点的连线;流道扩张面型线与收缩面型线每一对相互对应的点都对应着不同的高度线和内切圆;已知流道的进出口高度,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可得出流道扩张面与收缩面型线上每一对点对应的高度线的高度;定义流道的中心线为流道各内切圆圆心的连线,且要求流道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广,吴楠,刘源泉,刘艳,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