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头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426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头部装置,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脖子底部和头部,包括了支撑板、轴承座、锥形齿轮、旋转支架、缓冲机构、同步带轮、同步张紧机构、接杆和支架,所述支撑板包括底部支撑板和上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下表面安装有传感器,上表面连接轴承座;上部支撑板上表面安装有传感器,下表面连接轴承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机器人头部装置,将机器人头部拆分成可独立运动的两部分;设计中着重考虑了头部结构以及多传感器的布置,同时还考虑了旋转和俯仰角度的设置,能实现机器人头部多自由度的转动,使机器人的头部运动更为灵活。

A Robot Hea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头部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设备
,具体是一种机器人头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越趋于拟人化。机器人的进步离不开对仿生学与机械工程技术的分析,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能够效仿人体的运动功能,机器人的头部运动控制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大挑战,同时,头部运动控制亦是与人交互友好的一种方式。目前,机器人的自由度是由机器人的结构决定的,它直接影响了机器人的机动性,但现有的机器人中头部旋转及俯仰的角度不大,灵活度不高。并且头部的传动器件多,头部结构不够紧凑较为复杂,可靠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现在提供一种机器人头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头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头部装置,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脖子底部和头部,包括了支撑板、轴承座、锥形齿轮、旋转支架、缓冲机构、同步带轮、同步张紧机构、接杆和支架;所述支撑板包括底部支撑板和上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下表面安装有传感器,上表面连接轴承座;上部支撑板上表面安装有传感器,下表面连接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表面连接有大锥齿轮,大锥齿轮上对称连接两个小锥齿轮,大锥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头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支撑板(3)、轴承座、锥形齿轮、旋转支架、缓冲机构(8)和接杆;所述支撑板包括底部支撑板(1)和上部支撑板(2),底部支撑板(1)下表面安装有传感器(25),上表面连接轴承座;上部支撑板(2)上表面安装有传感器(25),下表面连接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表面连接有大锥齿轮(4),大锥齿轮(4)上对称连接两个小锥齿轮(5),大锥齿轮(4)与小锥齿轮(5)啮合;大锥齿轮(4)上连接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包括底部旋转支架(12)和上部旋转支架(13),旋转支架穿过大锥齿轮(4)、轴承座和支撑板(3),伸到支撑板(3)的外表面;伸到支撑板(3)外表面的旋转支架上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头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支撑板(3)、轴承座、锥形齿轮、旋转支架、缓冲机构(8)和接杆;所述支撑板包括底部支撑板(1)和上部支撑板(2),底部支撑板(1)下表面安装有传感器(25),上表面连接轴承座;上部支撑板(2)上表面安装有传感器(25),下表面连接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表面连接有大锥齿轮(4),大锥齿轮(4)上对称连接两个小锥齿轮(5),大锥齿轮(4)与小锥齿轮(5)啮合;大锥齿轮(4)上连接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包括底部旋转支架(12)和上部旋转支架(13),旋转支架穿过大锥齿轮(4)、轴承座和支撑板(3),伸到支撑板(3)的外表面;伸到支撑板(3)外表面的旋转支架上固定设置了光耦挡片(24);所述旋转支架上连接实现脖子底部和头部的俯仰角度的缓冲机构(8),底部旋转支架(12)上的缓冲机构设置有下部缓冲座,下部缓冲座两侧对称设计了两个凸起,两个凸起分别与底部旋转机构和旋转支架压板相连;上部旋转支架(13)上缓冲机构(8)设置有缓冲导轴,缓冲导轴穿过缓冲座和缓冲轴与上部旋转支架(1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头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轮包括大同步带轮(10)和小同步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玲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宝创新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