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骨骼助力运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的是人体外骨骼相关的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人体骨骼助力运载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外骨骼系统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空军就要求康奈尔航空实验室进行一项采用主从控制方式的人力放大器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从1960~1971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开始研发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外骨骼原型机,名字叫做“Hardiman”。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传感器技术、材料科学、控制科学、仿生学等技术的突破,使这方面的研究和下肢外骨骼助力装置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机械外骨骼在军事、医疗、劳作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应用。研究机械外骨骼可以赋予穿戴它的人部分或全部动物外骨骼所具有的功能,主要包括:支撑、保护、运动与环境感知等。区别于机器人,机械外骨骼是人体在回路中的一个系统,其操作者也是控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人主机辅的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操作者是控制回路的中枢,处于信息的集成和决策地位。而机械外骨骼则处于数据采集扮演执行者的角色。通过资料查询,机械外骨骼设计现阶段仍处于研究所等科研中心的样机制作以及论证阶段,尽管目前世界上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体骨骼助力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人体背部的背部定位架,该背部定位架顶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与人体手臂位置相对应的手臂支撑架,所述背部定位架底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与人体下肢相对应的下肢支撑架;所述的手臂支撑架包含一根大臂杆(3),所述大臂杆(3)的一端与背部定位架转动连接配合,所述大臂杆(3)与背部定位架相对一端的端部通过第一铰轴(17)与小臂杆(1)转动连接配合,所述小臂杆(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轮(2),该齿轮(2)位于与大臂杆(3)相对的一侧并与第一铰轴(17)同心,所述大臂杆(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动作动筒(5),该第一气动作动筒(5)的活塞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骨骼助力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人体背部的背部定位架,该背部定位架顶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与人体手臂位置相对应的手臂支撑架,所述背部定位架底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与人体下肢相对应的下肢支撑架;所述的手臂支撑架包含一根大臂杆(3),所述大臂杆(3)的一端与背部定位架转动连接配合,所述大臂杆(3)与背部定位架相对一端的端部通过第一铰轴(17)与小臂杆(1)转动连接配合,所述小臂杆(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轮(2),该齿轮(2)位于与大臂杆(3)相对的一侧并与第一铰轴(17)同心,所述大臂杆(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动作动筒(5),该第一气动作动筒(5)的活塞轴端安装有与齿轮(2)啮合配合的齿条(16);所述的下肢支撑架包含一根可以与背部定位架转动连接配合的大腿杆(8),该大腿杆(8)的端部通过第一万向节(9)与小腿杆(10)转动连接配合,所述小腿杆(10)的端部通过第二铰轴(18)与上脚底板(14)转动连接配合,所述上脚底板(14)的端部通过第三铰轴(19)与下脚底板(13)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上脚底板(14)与下脚底板(13)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12),所述下脚底板(13)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耳座(131),所述上脚底板(14)的一侧垂直固定有支架条(141),所述的第一耳座(131)通过第四铰轴(132)与第一定位杆(15)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第一定位杆(15)的端部向外垂直弯折出第二定位杆(20),该第二定位杆(20)的端部固定有一根第一定位轴(21),所述上脚底板(14)的端部固定有一根第二定位轴(142),所述的第一定位杆(15)上开设有与第二定位轴(142)间隙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滑槽(151),所述大腿杆(8)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新兵,王宁,胡良谋,马斌麟,苏子旭,苏光旭,苏旭,杜菁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