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经络学说及其针灸医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经脉穴位 在三维虚拟人体解剖组织中的定位模型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早在公元前五至一世纪,中国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指出“气穴所发, 各有处名”,记载了 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的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 《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宋代的王惟一重新 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铸造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 座针灸铜人,造型逼真,端刻精确。可见两千年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用针灸 技术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认为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 通达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针灸或按摩这些部位会产生酸、麻、重、胀、热、凉等所谓“气至”感 觉,且“气至”不会只停留于该局部,而是沿数个、数十个腧穴连起来的路线远传,进而发现 了各条不同路线的经脉。中医指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有主干和分支,其中纵行 的主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曰“经 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脉穴位在三维虚拟人体解剖组织中的定位模型,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模型的构建步骤如下:①基于现代医学解剖图谱和数字图像技术,在计算机视屏的三维空间坐标中构建出三维虚拟人体骨骼系统图像;②在三维虚拟人体骨骼系统图像中绘制填入肌肉系统,构建出三维虚拟人体骨骼肌系统图像;③在三维虚拟人体骨骼肌系统图像中绘制人体皮肤系统包裹骨骼肌系统,构建出三维虚拟人体皮包骨骼肌系统图像;④分别在三维虚拟人体骨骼系统、三维虚拟人体骨骼肌系统和三维虚拟人体皮包骨骼肌系统的图像中,根据中医史料对人体经脉穴位的进针点、针刺方向及深度记载,对皮下经脉穴位以及皮表进针点进行定位;⑤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将每条经脉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树忠,张博文,席菲,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