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及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86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及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该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包括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组合形成压缩室,动涡旋盘背面设有背压腔,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上设有可连接背压腔和压缩室的连接通道,静涡旋盘上设有增焓连通孔,增焓连通孔仅在所述连接通道关闭以后且压缩室处于压缩过程中才打开补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静盘上的增焓通道设置位置,避免增焓补气的气体进入到动盘背面的中间压力腔,确保中间压力腔压力稳定,不会出现压缩机运行不稳定,而导致压缩出现可靠性的问题。

A Compressor Enthalpy Enthalpy-Increasing Gas-Supplementing Structure and Horizontal Enthalpy-Increasing Scroll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及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增焓涡旋压缩机,增焓通孔设置在动盘型线外侧压缩室吸气结束后或动盘型线内侧压缩室吸气结束后,动盘背面设有中间压力腔(即背压腔),用于提供推动动盘往静盘靠拢的轴向推力,以抵消动静盘在压缩的过程产生的轴向气体力,减小冷媒泄漏。中间压力腔间歇的和动盘型线外侧的压缩室连通,连通的通道分别设置在静盘上和动盘上。这种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增焓补气,但是动盘型线外侧的压缩室有一段时间内能是和动盘背面的中间压力腔连通的,导致增焓补气的冷媒进入动盘外侧压缩室后,由中压腔连通通道进入中间压力腔,导致中间压力腔压力过大或压力不稳定,造成动静异常磨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具体地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包括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组合形成压缩室,动涡旋盘背面设有背压腔,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上设有可连接背压腔和压缩室的连接通道,静涡旋盘上设有增焓连通孔;增焓连通孔仅在所述连接通道关闭以后且压缩室处于压缩过程中才打开补气。进一步的,压缩室包括外侧压缩室和内侧压缩室。进一步的,增焓连通孔至少为2个,增焓连通孔t1和增焓连通孔t2。进一步的,增焓连通孔t1与可与外侧压缩室连通,增焓连通孔t2可与内侧压缩室连通。进一步的,增焓连通孔t1和增焓连通孔t2分别设置在所述外侧压缩室和内侧压缩室的压缩体积大致相等时开启的位置。进一步的,动涡旋盘上的连接通道为动盘背压腔通道,静涡旋盘上的连接通道为静盘背压腔通道。进一步的,动涡旋盘公转一周,动盘背压腔通道与静盘背压腔通道连通一次。进一步的,动盘背压腔通道与静盘背压腔通道连通时,增焓连通孔t1不处于外侧压缩室内。进一步的,增焓连通孔t1及增焓连通孔t2都通过增焓通道与增焓部件连接。进一步的,增焓通道包括增焓管和密封装置。进一步的,密封装置为密封环。进一步的,一种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采用了上述的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容易获得而又不增加任何成本的的涡旋压缩机方案,通过改进在静盘上的增焓通道设置位置,避免增焓补气的气体进入到动盘背面的中间压力腔,确保中间压力腔压力稳定,不会出现压缩机运行不稳定,而导致压缩出现可靠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动涡旋盘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静涡旋盘上的增焓连通孔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机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循环运行图示A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循环运行图示B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循环运行图示C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循环运行图示D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循环运行图示E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循环运行图示F图中标号:1-动涡旋盘;2-静涡旋盘;3-动盘背压腔通道;4-静盘背压腔通道;5-动盘背压腔通道堵头螺纹孔;6-增焓部件;7-增焓管;8-密封环;9-外侧压缩室;10-内侧压缩室;11-增焓通道;12-静盘增焓通道堵头螺纹孔1;13-静盘增焓通道堵头螺纹2;14-静盘增焓通道堵头螺纹孔;15-增焓管安装孔3;16-泄压孔;17-增焓连接过渡管;t1-外侧压缩增焓连通孔;t2-内侧压缩室增焓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和4所示,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包括动涡旋盘1、静涡旋盘2,动涡旋盘1和静涡旋盘2组合形成压缩室,压缩室分为外侧压缩室9和内侧压缩室10。静盘上的设置有增焓通道11,增焓通道11通过至少一个增焓连通孔t1与外侧压缩室9间歇的连通,静涡旋盘2上的增焓通道11通过至少一个增焓连通孔t2与内侧压缩室10间歇的连通。增焓连通孔t1和增焓连通孔t2位置设置在外侧压缩室9和内侧压缩室10的压缩体积大致相等时开启的位置。动涡旋盘1背面设有背压腔,动涡旋盘1和静涡旋盘2上设有可连接背压腔和压缩室的连接通道,动涡旋盘1上的连接通道为动盘背压腔通道3,静涡旋盘2上的连接通道为静盘背压腔通道4,动盘背压腔通道3与外侧压缩室9连通,动涡旋盘1公转一周,动盘背压腔通道3与静盘背压腔通道4连通一次。所述增焓通道11在背压腔连接通道关闭以后且压缩室处于压缩过程中才打开补气。如图2所示,静涡旋盘2上设有增焓连通孔t1和t2。如图3所示,增焓连通孔t1和增焓连通孔t2通过增焓通道11与增焓部件6连接,增焓通道包括增焓管7和密封环8。动涡旋盘1绕中轴顺时针方向公转。如图4所示,以外侧压缩室9和内侧压缩室10为研究对象,图4左侧图示时刻,外侧压缩室9吸气结束,进入压缩过程,内侧压缩室10进入吸气过程,开始吸气。图4右侧图示时刻,外侧压缩室9压缩进行中,内侧压缩室10吸气进行中,图4时刻内,增焓连通孔t1未和外侧压缩室9连通。如图5左侧图所示,外侧压缩室9压缩中,动盘背压腔通道3与静盘背压腔通道4即将连通,内侧压缩室10吸气中。动盘背压腔通道3与静盘背压腔通道4连通后,背压腔连接通道与外侧压缩室9将近连通,图5右侧图所示时刻,背压腔连接通道与外侧压缩室9连通,内侧压缩室10吸气结束,开始压缩。增焓连通孔t1未和外侧压缩室9连通。如图6所示左侧图所示,背压腔连接通道关闭结束,外侧压缩室9和内侧压缩室10均在压缩过程中,增焓连通孔t1开始打开与外侧压缩室9开始连通,外侧压缩室9开始补气。图6右侧图示时刻,背压腔连接通道关闭中,外侧压缩室9与增焓连通孔t1连通补气进行中。增焓连通孔t2即将打开与内侧压缩室10即将连通。如图7左侧图所示,背压腔连接通道即将连通,外侧压缩室9和内侧压缩室10均在压缩过程中,增焓连通孔t1与增焓连通孔t2仍处于开启状态,外侧压缩室9和内侧压缩室10均在补气中;此时刻背压腔连接通道与外侧压缩室9此时已经不连通,图7右侧图示时刻,增焓连通孔t1开始关闭,外侧压缩室9补气即将结束,增焓连通孔t2仍处于开启状态,内侧压缩室补气进行中。如图8左侧图所示,增焓连通孔t1关闭结束,外侧压缩室9补气结束,即将排气,内侧压缩室10仍在补气压缩过程中,图8右侧图示时刻,增焓连通孔t1关闭中,外侧压缩室9开始排气,增焓连通孔t2即将关闭,内侧压缩室10即将补气结束。如图9左侧图所示,外侧压缩室9排气即将结束,增焓连通孔t2关闭结束,内侧压缩室10即将排气,内侧压缩室10排气结束后,此时压缩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开始进入下一个循环,如图9右侧图为下一个循环的开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包括动涡旋盘(1)、静涡旋盘(2),所述动涡旋盘(1)和静涡旋盘(2)组合形成压缩室,所述动涡旋盘(1)背面设有背压腔,所述动涡旋盘(1)和静涡旋盘(2)上设有可连接背压腔和压缩室的连接通道,所述静涡旋盘(2)上设有增焓连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焓连通孔仅在所述连接通道关闭以后且压缩室处于压缩过程中才打开补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包括动涡旋盘(1)、静涡旋盘(2),所述动涡旋盘(1)和静涡旋盘(2)组合形成压缩室,所述动涡旋盘(1)背面设有背压腔,所述动涡旋盘(1)和静涡旋盘(2)上设有可连接背压腔和压缩室的连接通道,所述静涡旋盘(2)上设有增焓连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焓连通孔仅在所述连接通道关闭以后且压缩室处于压缩过程中才打开补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室包括外侧压缩室(9)和内侧压缩室(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焓连通孔至少为2个,第一增焓连通孔(t1)和第二增焓连通孔(t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焓连通孔(t1)与外侧压缩室(9)连通,所述第二增焓连通孔(t2)与内侧压缩室(10)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焓连通孔(t1)和第二增焓连通孔(t2)分别设置在所述外侧压缩室(9)和内侧压缩室(10)的压缩体积大致相等时开启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增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