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49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开闭装置,其在锁定板上安装固定体的固定齿轮、与其啮合的变换齿轮、与该变换齿轮和可动体的可动齿轮啮合的中继齿轮。在相对于固定体将可动体打开规定角度时,使锁定板的卡合部与固定体的卡止部接触,并且使变换齿轮形成为可移动,从而能保持为规定角度,并且能使变换齿轮移动而进一步进行开闭动作,所以能够获得能以简单的结构进行多样的开闭操作的开闭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便携电话或个人计算机等各种电子仪器中使用的开闭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在便携电话或个人计算机等电子仪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进展 中,相对于固定框体可开闭地安装可动框体的所谓折叠式的电子仪器增 加,在它们中使用的开闭装置中,要求容易使用、能进行多样的开闭操作。关于使用这样的以往的开闭装置的电子仪器,以便携电话为例,使用图12进行说明。图12是以往的便携电话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固定框体l在其上 面形成排列有多个键的操作部1A、麦克风等声音输入部1B。此外,可动框体2在前面形成LCD等显示部2A和扬声器等声音输出 部2B。此外,可动框体2的下端通过开闭装置3、 4可开闭地安装在固定 框体1的上端。而且, 一对开闭装置3、 4由多个凸轮或弹簧(未图示)等形成。一 对开闭装置3、 4由连结构件(未图示)连结。此外,开闭装置3、 4安装 在固定框体1和可动框体2之间,可动框体2可开闭地轴支承在固定框体 l上。而且,由固定框体l、可动框体2和开闭装置3、 4构成电子仪器。在以上的结构中,在可动框体2相对于固定框体1关闭的状态下,由 开闭装置3对可动框体2作用向关闭方向的施加力,从而可动框体2保持 关闭的状态。而且,如果从该关闭状态用手打开可动框体2,则由开闭装置3对可 动框体2作用打开方向的力。其结果,如图12所示,可动框体2相对于 固定框体1变为打开规定角度例如160度左右的状态。此外,如果在该状态下操作设置在固定框体l的侧面上的切换用的按钮5,则可动框体2进一步打开。然后,此时由开闭装置4作用向打开方 向的施加力,成为固定框体1的背面与可动框体2的里面接触重叠的状态, 即,可动框体2旋转360度的状态。艮口,使用一对开闭装置3、 4,通过开闭装置3打开可动框体2,直到 进行通话的160度左右,然后,通过开闭装置4打开可动框体2,直到在 上下面露出操作部1A和显示部2A的360度。还有,作为与本申请的发 明关联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公知特开2002-171324号公报。可是,在所述以往的开闭装置中,使用一对开闭装置3、 4,通过开闭 装置3进行开闭,直到规定角度,然后,操作切换用的按钮5,通过开闭 装置4进行开闭,直到360度。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构成零件数多, 构造复杂,并且向机器上的安装或开闭操作也花费工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开闭装置设有与固定支架连结并形成有固定齿轮的固定 体;与可动支架连结并形成有可动齿轮的可动体;与固定齿轮啮合的变换 齿轮;与变换齿轮以及所述可动齿轮啮合的中继齿轮;安装各齿轮的锁定 板。而且,在该锁定板上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将可动支架相对于固 定支架打开规定角度时,与固定体或固定支架上形成的卡止部接触,变换 齿轮形成为可移动。通过这样的结构,将可动支架相对于固定支架打开规定角度时,通过 卡止部和卡合部,能保持在该角度。此外,然后,能使变换齿轮移动而进 一步进行开闭操作,所以能够获得能以简易的结构进行多样的开闭操作的 开闭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开闭装置在锁定板的大致中央安装可旋转地支承的加 强锁定板,并且在加强锁定板上设置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将可动支架相 对于固定支架打开规定角度时,与可动体或可动支架上形成的卡止部接 触。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开闭装置打开规定角度时,锁定板和加强锁定 板上设置的2个卡合部分别与和其对应的卡止部接触,所以可动支架相对于固定支架的保持是牢固且可靠的。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其分解立体图。图3A是其局部侧视图。图3B是其局部侧视图。图3C是其局部侧视图。图4A是其局部侧视图。图4B是其局部侧视图。图5A是其局部立体图。图5B是其局部立体图。图5C是其局部立体图。图6A是其局部立体图。图6B是其局部立体图。图7A是其便携电话的立体图。图7B是其便携电话的立体图。图7C是其便携电话的立体图。图7D是其便携电话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其分解立体图。图10A是局部侧视图。图10B是其局部侧视图。图10C是其局部侧视图。图IIA是其局部侧视图。图IIB是其局部侧视图。图12是以往便携电话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使用图1 图7D,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开闭装置40。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开闭装置40的立体图。此外,图2是其 分解立体图。首先,使用图说明开闭装置40的结构。如图l、图2所示,开闭装置 40具有钢板或绝缘树脂制的固定支架11和可动支架12。而且,大致圆柱 状的固定轴13可旋转地插通在固定支架11的两端的一对贯通孔11A中。 此外,可动轴14可旋转地插通在可动支架12的两端的贯通孔12A中。而 且,固定轴13通过挡圈15卡止在固定支架11上。此外,可动轴14通过 挡圈15卡止在可动支架12上。而且,从固定支架11的左端突出的固定轴13可旋转地插通在金属或 绝缘树脂制的锁定板16的一端的通孔16A中。此外,从可动支架12的左 端突出的可动轴14可旋转地插通在锁定板16的另一端的通孔16B内。此外,开闭装置40具有大致半圆筒状的钢或铜合金、绝缘树脂制的 固定体17和可动体18。固定体17形成有固定齿轮17A。此外,可动体 18形成有可动齿轮18A。此外,固定体17通过切口而设有大致圆弧状壁 部即卡止部17B。而且,固定体17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轴13的左端。此 外,可动体18可旋转地安装在可动轴14的左端。进而,在固定体17的右端形成有突起部17C。此外,在可动体18的 右端形成有突起部18C。而且,突起部17C插入固定支架11的左端的孔 部11B中,突起部18C插入可动支架12的左端的孔部12B中。其结果, 固定体17连结固定在固定支架11上。此外,可动体18连结固定在可动 支架12上。此外,开闭装置4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金属或绝缘树脂制的变换齿轮 19、中继齿轮20。大致圆柱状的变换轴21插通在变换齿轮19的中央的中 空筒部中。此外,中继轴22插通在中继齿轮20的中央的中空筒部中。该 变换轴21的右端固定在锁定板16的中间部的通孔16C中。此外,中继轴 22的右端插入通孔16D内。还有,在锁定板16的右下端设置向外方突出的卡合部16E。此外, 如图3A的局部侧视图所示,锁定板16的通孔16B形成为比插通的可动轴14直径稍大的圆形。而且,通孔16A形成为比插通的固定轴13直径稍 大的椭圆形。同样,通孔16D形成为比插通的中继轴22直径稍大的椭圆 形。而且,变换齿轮19与固定齿轮17A啮合。此外,中继齿轮20分别与 变换齿轮19和可动齿轮18A啮合。而且,中继轴22和固定轴13、可动 轴14的左端固定在连结板23上。此外,变换轴21的左端可移动地插入 连结板23的椭圆形的通孔23A内。此外,大致圆筒状的钢或铜合金、烧结合金等金属制的固定凸轮25、 26在右端的外周分别形成有凹凸状的凸轮部25A、 26A。而且,固定凸轮 25通过销24固定在固定轴13的中间部。此外,固定凸轮26通过销24 固定在可动轴14的中间部。进而,大致环状的钢或铜合金、烧结合金等金属制的可动凸轮27配 置为相对于固定凸轮25,能沿开闭方向旋转,并且能沿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闭装置,其包括:与固定支架连结并形成有固定齿轮的固定体;与可动支架连结并形成有可动齿轮的可动体;与所述固定齿轮啮合的变换齿轮;与所述变换齿轮以及所述可动齿轮啮合的中继齿轮;安装所述各齿轮的锁定板;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锁定板上,所述卡合部在将所述可动支架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打开规定角度时,与所述固定体或所述固定支架上形成的卡止部接触,所述变换齿轮形成为能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1-13 2006-306339;JP 2007-7-11 2007-1819301.一种开闭装置,其包括与固定支架连结并形成有固定齿轮的固定体;与可动支架连结并形成有可动齿轮的可动体;与所述固定齿轮啮合的变换齿轮;与所述变换齿轮以及所述可动齿轮啮合的中继齿轮;安装所述各齿轮的锁定板;卡合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岛秀树工藤保亲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