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45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开闭装置,能够低成本地制作、且开闭操作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闭装置在反转凸轮沿轴线方向移动之后,使在大致环状的可动体内周突出形成的可动凸轮与反转凸轮弹性接触。由此,由于可动凸轮在规定角度间与反转凸轮弹性接触而旋转,故在该旋转角度之间,在固定体上无需固定凸轮,能够构成不在整个外周而仅在一部分上形成固定凸轮的固定体。其结果,能够利用成形加工等比较容易地制作固定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或个人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所使用的开闭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手机或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型化的发展中, 相对固定框体可开闭地安装有可动框体的所谓折叠式的结构正在增多,在 用于上述电子设备的开闭装置中,也要求廉价且开闭操作可靠的结构。使用图11 ~图14D来说明上述这样的现有开闭装置。 另外,在这些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固定凸轮和可动凸轮等的关系而 在剖面图中将径向放大而进行表示。图12是现有的开闭装置的剖面图,图13是该现有的开闭装置的分解 立体图。该现有的开闭装置20具有金属制造的大致圆筒状固定体1、固定 壳体2、大致圓柱状的固定轴3。在固定体1外周沿整周形成一对槽状的固 定凸4仑4,并且在固定轴3左端固定有固定壳体2,在中间部固定有固定体 1。另外,该现有的开闭装置20具有金属制造的大致环状可动体5、大致 圓筒状的可动壳体6,在可动体5内周突出形成一对销状的可动凸轮7,并 且在外周设有向外侧突出的一对凸部5A。该凸部5A插入到槽部6A而使可 动体5相对可动壳体6可向轴线方向移动且向旋转方向一体旋转而形成。在可动壳体6的左端开口部可旋转地安装有固定壳体2,固定部2A向 左侧突出,固定轴3插通可动壳体6内,右端部通过挡圈8可旋转地安装 在可动壳体6外侧面。另外,线圈状的弹簧9以稍稍挠曲的状态安装在可动体5右侧面与可 动壳体6内侧面之间,利用该弹簧9对可动体5向左侧的固定体1的方向 施力。并且,在金属制造的大致圆筒状反转体10的右端部形成有凹凸状的反 转凸轮12,在大致环状的解除体11的右端部形成有凹凸状的解除凸轮13。与此同时,反转体10可向轴线方向移动地安装在固定壳体2上,解除体ll 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壳体2上。另外,该现有的开闭装置20在右端部设有形成凹凸状的按压凸轮15 的按压体14,螺旋弹簧16以稍稍扭曲的状态将一端卡定在解除体11上、 另一端卡定在按压体14上。并且,按压体14可向轴线方向移动地安装在 固定轴3左端,从固定壳体2向左侧突出,构成开闭装置20。这样构成的开闭装置20,例如图11的手机的立体图所示,固定壳体2 的固定部2A安装在上面形成有多个键构成的操作部22A和麦克风等声音输 入部22B的固定框体22上,可动壳体6安装在表面形成有LCD等显示部 23A和扬声器等声音输出部23B的可动框体23上。另外,在按压体14上安装有按钮24,该按钮24从固定框体22侧面突 出。与此同时,如上所述,通过开闭装置20,可动框体23相对固定框体 22被可开闭地轴支承,构成图11所示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以上的构成中,在可动框体23相对固定框体22闭合的状态下,如 图12和图14A的凸轮动作图所示,开闭装置20使可动凸轮7与从固定凸 轮4向可动凸轮7的方向突出的反转凸轮12右侧的倾斜部弹性接触,可动 体5通过弹簧9被向右方的闭合方向施力。因此,在安装有可动壳体6的 可动框体23上施加向闭合方向作用的作用力,可动壳体23保持在闭合的 状态。并且,若从闭合状态按压操作固定框体22侧面的按钮24,则安装有按 钮24的按压体14的按压凸轮15按压解除凸轮13。并且,解除凸轮13将 螺旋弹簧16挠曲并向右方旋转,如图14B所示,解除凸轮13从反转凸轮 12下端脱离,故而反转凸4仑12向下方向移动。因此,被弹簧9施力的可动凸轮7与固定凸轮4左侧的倾斜部弹性接 触而向左侧兹」转,可动体5 #皮向左侧的展开方向施力。通过该力,对可动 框体23施加展开方向的力。如图14C所示,被弹簧9施力的可动凸轮7在固定凸轮4左侧的倾斜 部上弹性接触滑动并向左方旋转期间,可动体5和可动壳体6被向左方的 展开方向施力,对可动框体23施加展开方向的力,可动框体23相对固定 框体22展开规定角度、例如160度左右。此时,若手指从按钮24离开而将向按压体14的按压力解除,则被螺旋弹簧16施力的解除凸轮13向左方旋转,将反转凸轮12向上方按压。如图14D所示,解除凸轮13、按压凸轮15返回与图14A相同位置, 并且,被解除凸轮13按压的反转凸轮12向上方移动,反转凸轮12也返回 到原位置。即,通过由手对可动框体23施加开闭操作并按压操作按压体14,旋转 解除凸轮13,使反转凸轮12沿上下方向、即轴线方向移动,使可动凸轮7 与固定凸轮4弹性接触并滑动,可构成利用一触式展开可动框体23的所谓 单触打开操作。另外,作为与本申请方面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公知有(日 本)特开2004 _ 150575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开闭装置中,反转凸轮12沿轴线方向移动时,使 可动凸轮7仅与固定凸轮4弹性接触而得到向展开方向的力,故必须在固 定体1的大致整个外周形成可动体5内周的一对可动凸轮7弹性接触并滑 动的槽状固定凸轮4,制作固定体1时需要切削加工等花费工序的加工,制 作需要时间,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可低成本地制作 且开闭操作可靠的开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开闭装置在反转凸轮移动之后,使在大致环状的可动体内周 或外周突出形成的可动凸轮与反转凸轮弹性接触,在反转体沿轴线方向移 动时,使可动凸轮在规定角度之间与反转凸轮弹性接触而旋转。因此,在 该旋转角度之间,在固定体上无需固定凸轮,能够构成不在整个外周而仅 在一部分上形成固定凸轮的固定体,故可利用成形加工等比较容易地制作 固定体,可得到制作成本低且开闭操作可靠的开闭装置。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可低成本制作且开闭操作可靠的开闭装置。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该开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4A是该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一动作图4B是该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二动作图4C是该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三动作图4D是该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四动作图4E是该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五动作图5A是该凸轮的第一主要部分立体图5B是该凸轮的第二主要部分立体图5C是该凸轮的第三主要部分立体图5D是该凸轮的第四主要部分立体图5E是该凸轮的第五主要部分立体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剖面图;图7是该开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8是该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9A是该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一动作图9B是该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二动作图9C是该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三动作图9D是该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四动作图9E是该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五动作图IOA是该开闭装置的第一主要部分立体图IOB是该开闭装置的第二主要部分立体图IOC是该开闭装置的第三主要部分立体图IOD是该开闭装置的第四主要部分立体图IOE是该开闭装置的第五主要部分立体图11是手机的立体图12是现有的开闭装置的剖面图13是现有的开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14A是现有开闭装置的凸轮的第一动作图14B是该凸轮的第二动作图14C是该凸轮的第三动作图14D是该凸轮的第四动作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图1 ~图1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在这些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固定凸轮与可动凸轮的关系,在 剖面图中将径向放大而进行表示。另外,对于与
技术介绍
中说明的构成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附图 标记并简略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图l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50的剖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闭装置,其中,包括:    大致圆筒状的固定体,其在外周或内周或端部设有固定凸轮;    大致环状的可动体,其相对所述固定体可旋转地配置,并且在内周或外周突出形成有可动凸轮;    弹簧,其将所述可动凸轮向所述固定凸轮的方向施力;    大致圆筒状的反转体,其在轴线方向上可移动地配置,并且在与所述可动凸轮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反转凸轮,    在所述反转凸轮移动之后,所述可动凸轮与所述反转凸轮弹性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2-1 325184/061.一种开闭装置,其中,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固定体,其在外周或内周或端部设有固定凸轮;大致环状的可动体,其相对所述固定体可旋转地配置,并且在内周或外周突出形成有可动凸轮;弹簧,其将所述可动凸轮向所述固定凸轮的方向施力;大致圆筒状的反转体,其在轴线方向上可移动地配置,并且在与所述可动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岛秀树工藤保亲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