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照明单元及车辆照明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61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照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聚光元件(2)和反射元件(3),且该三者沿所述聚光元件(2)的光轴依次布置;所述聚光元件(2)包括聚光元件入光面(21)和能够形成出光光型的聚光元件出光面(22),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22)的设置在所述聚光元件入光面(21)的焦平面上,所述反射元件(3)的焦点位于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22)上;所述反射元件(3)的出射光线的光轴与所述聚光元件(2)的光轴相交且不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照明单元不仅能够缩减体型,而且,具有较高光效,照明亮度高,降低生产成本和结构复杂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照明车灯。

Vehicle Lighting Unit and Vehicle Lighting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照明单元及车辆照明车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照明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照明单元及车辆照明车灯。
技术介绍
汽车前脸希望有更多的区域实现信息交互和显示,而希望照明单元占据外观的开口尺寸越来越小。在现有的汽车照明领域中,反射式系统由于造型多样、结构简单、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传统的反射式照明单元,光源直接照射到反射元件上,形成符合法规要求的光型。但由于光源的发光角度大,反射元件尺寸需要相对光源出光角度有较大的覆盖范围,才能保证一定的系统光效,但这和未来汽车造型越发紧凑的趋势存在突显的矛盾。因此需要一种紧凑、灵巧、高效的光学系统来满足市场强烈的需求。申请号CN20171117269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射式车灯单元,如图1所示,包括散热器,设光线最终射出方向为前,反射镜所在方向为后;所述散热器上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光源、透光元件、遮光部件、反射镜;自光源至反射镜方向具有倾斜向上的角度;所述透光元件将光源射出的光线汇聚至遮光部件,部分光线被遮光部件遮住,部分光线射向反射镜。结合图1和图2,虽然反射镜的尺寸可以制作地较小,但是小尺寸的反射镜不能完全收集透光元件大角度的出射光,而且,透光元件大角度的出射光会被遮光部件遮挡一部分,造成效率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照明单元,该车辆照明单元不仅能够缩减体型,而且,具有较高光效,照明亮度高,降低生产成本和结构复杂性。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照明车灯,该车辆照明车灯不仅提供适应小开口的车灯造型,而且,具有较高光效,降低系统成本和系统复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照明单元,包括光源、聚光元件和反射元件,且该三者沿所述聚光元件的光轴依次布置;所述聚光元件包括聚光元件入光面和能够形成出光光型的聚光元件出光面,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的设置在所述聚光元件入光面的焦平面上,所述反射元件的焦点位于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上;所述反射元件的出射光线的光轴与所述聚光元件的光轴相交且不重合。优选地,所述聚光元件还包括侧壁,所述聚光元件入光面通过所述侧壁与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相连。具体地,所述聚光元件入光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光源,所述凹槽内设有朝向所述光源凸出的凸面。具体优选地,所述反射元件的出射光线的光轴与所述聚光元件的光轴相交夹角的角度范围为5°-8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为能够形成近光明暗截止线的形状。具体优选地,所述光源采用激光或LED芯片。具体优选地,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为类抛物面、自由曲面、柱状花纹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地,所述光源连接有散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照明车灯,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照明单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聚光元件能够将光源出射的光线汇聚形成小角度光束出射,使汇聚形成的小角度光束能够完全或绝大部分入射到反射元件上,并被反射元件反射出,实现较高的光效与光照亮度,而且可以减小反射元件的制作尺寸,可以使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照明单元小型化,同时,通过聚光元件出光面控制出光光型,不需安装遮光部件,降低生产成本和结构复杂性,进一步提高光效。另外,反射元件的反射面采用柱状花纹一类的设计时,可以增加出射光型的水平展宽。而且,当车辆照明单元应用到车辆照明车灯时,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照明单元小型化有利于减小车辆照明车灯占据外观的开口尺寸,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照明单元能够使车辆照明车灯具有较高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结构复杂性。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反射式车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光路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聚光元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聚光元件出光面的形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出射光型的光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聚光元件与反射元件布置关系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光源2聚光元件21聚光元件入光面22聚光元件出光面23侧壁24凹槽25凸面3反射元件31透光元件41遮光部件51散热器61反射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射式车灯单元,包括散热器51,设光线最终射出方向为前,反射镜61所在方向为后;所述散热器51上自前向后依次设有光源1、透光元件31、遮光部件41、反射镜61;自光源1至反射镜61方向具有倾斜向上的角度;所述透光元件31将光源1射出的光线汇聚至遮光部件41,部分光线被遮光部件41遮住,部分光线射向反射镜61。参照图2、图3和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照明单元,包括光源1、聚光元件2和反射元件3,且该三者沿所述聚光元件2的光轴依次布置;所述聚光元件2包括聚光元件入光面21和能够形成出光光型的聚光元件出光面22,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22的设置在所述聚光元件入光面21的焦平面上,所述反射元件3的焦点位于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22上;所述反射元件3的出射光线的光轴与所述聚光元件2的光轴相交且不重合,使聚光元件2不会置于反射元件3的出光前方遮挡出射光线。通过对比现有技术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可以看出,现有技术需要通过遮光部件41形成具有近光明暗截止线的出射光型,遮光部件41会将一部分光线遮挡,造成光效的浪费;并且透光部件31和遮光部件41之间需要进行装配和定位,工序上增加了一个环节,如果二者配合不当还会引起明暗截止线位置的变化;相对位置偏离引起光线遮挡过多会导致系统效率进一步降低;参照图1,反射镜61的尺寸设计较小时,不能完全收集透光元件大角度的出射光,降低了光效。本专利技术通过聚光元件2将光源1射出的光线汇聚成小角度光束,而且聚光元件出光面22能够形成所需出光光型,例如具有近光明暗截止线的出射光型,相对现有技术可以省略遮光部件41,使聚光元件2汇聚的小角度光束完全或绝大部分射入反射元件3,提升了出射光效,降低了结构复杂性,简化了工序流程,节约了生产成本,保障出射光型稳定;而且反射元件3的制作尺寸可以相应减小,使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照明单元小型化,便于汽车前脸的外观设计。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光源1发出光线,聚光元件入光面21可以收集光源1发出的所有光线,并与聚光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聚光元件(2)和反射元件(3),且该三者沿所述聚光元件(2)的光轴依次布置;所述聚光元件(2)包括聚光元件入光面(21)和能够形成出光光型的聚光元件出光面(22),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22)的设置在所述聚光元件入光面(21)的焦平面上,所述反射元件(3)的焦点位于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22)上;所述反射元件(3)的出射光线的光轴与所述聚光元件(2)的光轴相交且不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聚光元件(2)和反射元件(3),且该三者沿所述聚光元件(2)的光轴依次布置;所述聚光元件(2)包括聚光元件入光面(21)和能够形成出光光型的聚光元件出光面(22),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22)的设置在所述聚光元件入光面(21)的焦平面上,所述反射元件(3)的焦点位于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22)上;所述反射元件(3)的出射光线的光轴与所述聚光元件(2)的光轴相交且不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元件(2)还包括侧壁(23),所述聚光元件入光面(21)通过所述侧壁(23)与所述聚光元件出光面(2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元件入光面(21)设置有凹槽(24),所述凹槽(24)的开口朝向所述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梦李辉仇智平祝贺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