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以及机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668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1),包括光源(13),所述发光装置(1)还包括反射器(14),所述反射器(14)具有邻接光源(13)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端面(143),所述端面(143)被定向为使得端面(143)背离光源(13)的发光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发光装置的机动车辆。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能够减小对反射元件的热损害,并且光损失较小。

Light Emitting Devices for Motor Vehicles and Mot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以及机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和发光装置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和一种包括该发光装置的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涵盖有各种照明和/或信号指示装置,例如车辆的前照灯、雾灯、转向灯、刹车灯、位置灯、日间行车灯等等,发光装置的基本构造通常包括壳体、光源、配光元件和透镜。由于光源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将导致大量的热辐射作用在发光装置的部件上,长时间的辐射照射作用会引起部件的老化、光学性能下降、部件热损坏以及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配光元件用于对光源发射的光进行引导或调制,距离光源较近,其受到的热辐射是较大的。为减少光源产生的热量对发光装置的部件的热损害,已知有通过增加专用的散热装置来提高发光装置的散热效果的方案,例如设置翅片式散热器,通过导热硅脂将翅片式散热器与发光装置的部件连接,以实现快速散热,或者设置独立的散热风扇,通过加强发光装置内的对流作用,提高散热效果。然而,增加专用的散热装置会带来成本上升的问题,并且散热装置的增加占用了发光装置内本已有限的空间,增大发光装置的体积增大,进而影响发光装置的设计自由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其能够减小对反射元件等部件的热损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光损失较小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前述发光装置的机动车辆。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包括光源,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具有邻接光源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端面,所述端面被定向为使得端面背离光源的发光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反射器具有面向光源的反射面和与所述反射面相背的背光面,所述端面连接反射面和背光面,并且所述端面与反射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边,所述端面与背光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边,所述光源具有中心轴线和光学中心,所述光学中心位于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一边上的点与光学中心的连线相对于中心轴线形成第一锐角,所述第二边上的点与光学中心的连线相对于中心轴线形成第二锐角,其中第一锐角小于第二锐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第二锐角与第一锐角的差在0°至60°之间,但不包括0°和6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第二锐角与第一锐角的差在20°至25°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反射器的厚度在2mm至3mm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端面上设置开口,在所述背光面上也设置开口,并且在所述反射器中设置连通端面的开口与背光面的开口的通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端面上设置凸起的肋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肋条上设置开口,在所述背光面上也设置开口,并且在所述反射器中设置连通肋条的开口与背光面的开口并穿过端面的通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反射面上镀有金属涂层,并且所述端面和肋条上设置有防反射涂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反射器呈半椭球形,并且具有中心孔,所述光源延伸穿过该中心孔,其中所述端面形成该中心孔的内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所述机动车辆包括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反射器的端面被定向为背离光源的发光部分,因此可以避免光源直接照射到反射器的端面上而导致反射器的该部分温度过高。在反射器的制造过程中,为产生较好的反射作用,在反射面上进行镀金属层处理,即金属化,例如镀铝,然而对于与反射面相背的背光面,并不进行镀铝处理,也就是说,这种镀铝是在部件的局部上进行的,是局部镀铝工艺。在这种情况下,受限于镀铝操作工艺,连接反射面和背光面的端面无法形成镀铝层,在实际生产中的确是这样,在反射器经过镀铝处理后,端面仍然保持材料原色(例如黑色),因此当端面接收光源的辐射照射后,在该部位温度急剧上升,而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并不需要单独设计的散热装置即可保证反射器的温度在较低水平,减少了反射器的老化风险,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地,通过设计前述第一锐角与第二锐角的关系,保证第一锐角小于第二锐角一定角度,使得端面与面向光源的反射面之间形成尖锐夹角,即在靠近光源的地方,反射器呈现指向光源的尖端形状,这有利地阻挡了光线射向除反射面之外的部位,因此光损失更小。此外,在所述端面上设置凸起的肋条,这弥补了由于反射器的靠近光源的尖端的减薄形状带来的强度损失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在反射器的靠近光源的端部(在该部位热辐射最强)处提高了散热效果,即在所述端面上设置开口、在所述背光面上也设置开口、在所述肋条上设置开口以及在所述反射器中设置连通肋条的开口与背光面的开口并穿过端面的通道,通过开口和通道的设计,有利于空气流动,因此加快热量散失。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图;图3为对照例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端面的设计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以及图4为图3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对于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反射器由于距离光源灯泡较近是非常容易受光源的热辐射影响的部件,特别是在光源采用一般的卤素灯泡的情况下,光源发热量大,反射器损坏的情况经常发生。反射器的靠近光源的端部处是热量集中的区域,其是整个反射器中温度最高的区域,究其原因,设计人发现,对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其通常具有半椭圆形形状,在半椭圆形形状的内表面上镀有金属层,例如镀铝,以提高其反射效率,由于反射作用,照射向反射面的光线被反射面吸收的量很小,因此在反射面上温度升高并不那么明显,而对于反射器的与反射面相背的背光面,其并不直接被光源照射,其温度较低。温度较高的区域位于连接反射面与背光面并且靠近光源的端面处,即反射器的中心孔处,中心孔的内表面没有被镀金属层并且直接受辐射照射,其承受的热风险最高。然而,在反射器的制造过程中,将上述端面也镀上金属层是困难的,虽然如果这样做能够一方面保护端面,一方面反射热辐射以有效控制温度上升,但是在实际的制造加工过程中,由于反射器被局部镀铝,受限于镀铝工艺,很难在给反射面镀铝的过程中同时在该端面上形成有效的镀铝层,因此所形成的反射器是这样形式的反射器,即其反射面被镀铝,而背光面和端面保持材料原色,即黑色。这样,在反射器的中心孔处形成了黑色孔,在发光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包括光源,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具有邻接光源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端面,所述端面被定向为使得端面背离光源的发光部分。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光装置1包括壳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1),包括光源(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1)还包括反射器(14),所述反射器(14)具有邻接光源(13)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端面(143),所述端面(143)被定向为使得端面(143)背离光源(13)的发光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1),包括光源(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1)还包括反射器(14),所述反射器(14)具有邻接光源(13)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端面(143),所述端面(143)被定向为使得端面(143)背离光源(13)的发光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14)具有面向光源(13)的反射面(141)和与所述反射面(141)相背的背光面(142),所述端面(143)连接反射面(141)和背光面(142),并且所述端面(143)与反射面(141)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边(144),所述端面(143)与背光面(142)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边(145),所述光源(13)具有中心轴线(132)和光学中心(131),所述光学中心(131)位于中心轴线(132)上,所述第一边(144)上的点与光学中心(131)的连线相对于中心轴线(132)形成第一锐角(θ1),所述第二边(145)上的点与光学中心(131)的连线相对于中心轴线(132)形成第二锐角(θ2),其中第一锐角(θ1)小于第二锐角(θ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二锐角(θ2)与第一锐角(θ1)的差在0°至60°之间,但不包括0°和6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树林程永锴戴岭雷英谢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照明湖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