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控制器及其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205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及其车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工作的第一电路板和电器件,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电器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固定设置第一信号端子,以及在所述电器件上固定设置与第一信号端子对应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实现了第一电路板和电器件之间的硬连接,区别于以往的软连接方式,实现了电机控制器内部无线缆,不仅能够降低整体体积,大幅度提升整体功率密度,而且还能够降低生产装配难度,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A Motor Controller and Its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控制器及其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机控制器及其车辆。
技术介绍
电机控制器是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的集成电路。在电动车辆中,电机控制器的功能是根据档位、油门、刹车等指令,将动力电池所存储的电能转化为驱动电机所需的电能,来控制电动车辆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爬坡力度等行驶状态,或者将帮助电动车辆刹车,并将部分刹车能量存储到动力电池中。电机控制器是电动车辆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目前,电机控制器内部各种信号分布在不同位置,例如水温检测、开盖互锁、旋变信号、控制信号、驱动信号等需从不同的位置连接到其他器件实现信号传输,目前现有的连接方式是软连接和硬连接相配合并用的连接方式,其中软连接方式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柔性电路板(FPC)连接方式:该方式虽然布置灵活、占用空间小,但振动等级低、可靠性差、自动化装配难度大;第二种是线缆连接方式,该方式布线路径需对线缆增加固定,增加装配难度,难以实现自动化装配,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及其车辆,实现电机控制器内部无线缆,不仅能够降低整体体积,大幅度提升整体功率密度,而且还能够降低生产装配难度,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工作的第一电路板和电器件,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电器件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信号端子对应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驱动电路板,所述电器件包括控制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控制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器件包括接线盖,所述接线盖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接线盖依次通过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固定连接至第一电路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包括驱动电路板和与驱动电路板电连接的控制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接线盖依次通过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固定连接至驱动电路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电器件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传感器依次通过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固定连接至第一电路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包括驱动电路板和与驱动电路板电连接的控制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传感器依次通过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固定连接至驱动电路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电器件包括控制信号输出块,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块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块依次通过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固定连接至第一电路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包括驱动电路板和与驱动电路板电连接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块依次通过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固定连接至控制板上。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电机控制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固定设置第一信号端子,以及在所述电器件上固定设置与第一信号端子对应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实现了第一电路板和电器件之间的硬连接,区别于以往的软连接方式,实现了电机控制器内部无线缆,不仅能够降低整体体积,大幅度提升整体功率密度,而且还能够降低生产装配难度,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目前,电机控制器内部各种信号分布在不同位置,例如水温检测、开盖互锁、旋变信号、控制信号、驱动信号等需从不同的位置连接到其他器件实现信号传输,目前现有的连接方式是软连接和硬连接相配合并用的连接方式,其中软连接方式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柔性电路板(FPC)连接方式:该方式虽然布置灵活、占用空间小,但振动等级低、可靠性差、自动化装配难度大;第二种是线缆连接方式,该方式布线路径需对线缆增加固定,增加装配难度,难以实现自动化装配,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及其车辆,通过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固定设置第一信号端子,以及在所述电器件上固定设置与第一信号端子对应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实现了第一电路板和电器件之间的硬连接,区别于以往的软连接方式,实现了电机控制器内部无线缆,不仅能够降低整体体积,大幅度提升整体功率密度,而且还能够降低生产装配难度,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第一方面,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工作的第一电路板和电器件,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电器件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信号端子对应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固定设置第一信号端子,以及在所述电器件上固定设置与第一信号端子对应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实现了第一电路板和电器件之间的硬连接,区别于以往的软连接方式,实现了电机控制器内部无线缆,不仅能够降低整体体积,大幅度提升整体功率密度,功率密度较国内现有同类产品提升30%以上,而且还能够降低生产装配难度,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第一种情况,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驱动电路板,所述电器件包括控制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控制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该情况即是驱动电路板和控制板为相互独立设置的情况,本技术通过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驱动电路板和控制板之间的固定硬连接,从而实现了驱动电路板和控制板之间无线缆连接,不仅能够降低整体体积,提升整体功率密度,而且还能够降低生产装配难度,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种情况,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还包括接线盖,所述接线盖上固定设置有第三信号端子,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三信号端子对应的第四信号端子,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和第四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当驱动电路板和控制板为两块独立设置的电路板时,本技术还通过第三信号端子和第四信号端子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接线盖和驱动电路板之间的固定硬连接,从而实现了接线盖和驱动电路板之间无线缆连接,不仅能够降低整体体积,提升整体功率密度,而且还能够降低生产装配难度,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种情况,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上固定设置有第五信号端子,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工作的第一电路板和电器件,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电器件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信号端子对应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工作的第一电路板和电器件,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电器件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信号端子对应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驱动电路板,所述电器件包括控制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控制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件包括接线盖,所述接线盖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接线盖依次通过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固定连接至第一电路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包括驱动电路板和与驱动电路板电连接的控制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接线盖依次通过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固定连接至驱动电路板上。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法拉第电驱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