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54505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刷电机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无刷直流电机及设置在无刷直流电机内的输入控制机构,输入控制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电源部和控制器,电源部包括电源输入端、换流器、转子位置传感器和逆变器触发电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源输入端输出电压,经过换流器转成三相电压来驱动无刷直流电机,换流器作为控制流经无刷直流电机的线圈的开关,控制器提供PWM(脉冲宽度调制),通过转子位置传感器感应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目前所在位置,依照定子绕线决定开启(/关闭)换流器中功率晶体管的顺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在额定负载范围内当负载变化时仍可以控制转子维持一定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刷电机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无刷电机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无刷电机无传感器控制中,需要对电机的反电动势进行检测。检测的目的在于提取反电动势的过零点信号进行电机换相操作,一般常用的方案是采用硬件比较器对电机反电动势和中心点信号进行比较,得到比较器过零点信号翻转。而在控制运行中的无刷电机反电动势都带有PWM调制杂波及其他的噪声干扰,需要进行滤波处理。最简单常用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RC低通滤波电路将噪声滤除。这样就能得到较为纯净的反电动势信号进入到比较器。目前,RC低通滤波电路对信号会产生一定的相位滞后,且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大滞后效果越严重。现有的无刷电机反电动势滤波电路都是固定参数的RC低通滤波电路,即时间常数固定,在电机启动时能较好的滤除反电动势上的噪声,比较器输出也比较稳定。但由于RC滤波参数固定,随着电机转速提高时,反电动势相位滞后越严重,当相位滞后角度超过30度后,造成电机换相滞后,不利于电机正常运行。当减小RC滤波系数后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号相位滞后的角度,但又会造成启动时无法有效地滤除噪声,比较器输出不稳定,造成启动困难,所以目前的固定RC参数滤波方案在电机启动和高速运行两者之间无法较好的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在额定负载范围内当负载变化时仍可以控制转子维持一定的速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其中,包括无刷直流电机及设置在所述无刷直流电机内的输入控制机构,所述输入控制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电源部和控制器,所述电源部包括电源输入端、换流器、转子位置传感器和逆变器触发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换流器连接,所述换流器分别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逆变器触发电路连接,所述无刷直流电机与所述转子位置传感器连接,所述转子位置传感器与所述逆变器触发电路连接;所述换流器包括上臂功率晶体管和下壁功率晶体管,所述上臂功率晶体管包括并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1、功率晶体管Q3、功率晶体管Q5,所述下臂功率晶体管包括并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2、功率晶体管Q4、功率晶体管Q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无刷直流电机内设置有定子、转子、风叶、轴用卡簧、齿轮和输出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转子连接,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配合连接,所述转子与所述风叶连接,所述转子连接的主轴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轮通过轴用卡簧卡住,所述齿轮与所述输出轴配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与所述控制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承和弹簧垫圈,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转子之间设置有后挡风圈。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与所述风叶之间设置有挡风圈,所述转子连接的主轴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齿轮的两端分别配合连接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在本技术中,电源输入端输出电压,经过换流器转成三相电压来驱动无刷直流电机,换流器作为控制流经无刷直流电机的线圈的开关,控制器提供PWM(脉冲宽度调制),通过转子位置传感器感应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目前所在位置,依照定子绕线决定开启(/关闭)换流器中功率晶体管的顺序;本技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在额定负载范围内当负载变化时仍可以控制转子维持一定的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输入控制机构的连接关系图;附图标记:1-无刷电机控制装置,11-无刷直流电机,111-定子,112-转子,113-风叶,114-轴用卡簧,115-齿轮,116-输出轴,117-第一轴承,118-弹簧垫圈,119-后挡风圈,1110-挡风圈,1111-第二轴承,1112-第三轴承,1113-第四轴承,12-输入控制机构,121-电源部,1211-电源输入端,1212-换流器,1213-转子位置传感器,1214-逆变器触发电路,122-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无刷电机控制装置1,包括无刷直流电机11及设置在无刷直流电机11内的输入控制机构12。输入控制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电源部121和控制器122,电源部121包括电源输入端1211、换流器1212、转子位置传感器1213和逆变器触发电路1214,电源输入端1211与换流器1212连接,换流器1212分别与无刷直流电机11、逆变器触发电路1214连接,无刷直流电机11与转子位置传感器1213连接,转子位置传感器1213与逆变器触发电路1214连接。换流器1212包括上臂功率晶体管和下壁功率晶体管,上臂功率晶体管包括并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1、功率晶体管Q3、功率晶体管Q5,下臂功率晶体管包括并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2、功率晶体管Q4、功率晶体管Q6。在本技术中,电源输入端1211输出电压,经过换流器1212转成三相电压来驱动无刷直流电机11,换流器1212作为控制流经无刷直流电机11的线圈的开关,控制器122提供PWM(脉冲宽度调制),通过转子位置传感器1213感应无刷直流电机11的转子目前所在位置,依照定子绕线决定开启(/关闭)换流器中功率晶体管的顺序。如图1所示,无刷直流电机11内设置有定子111、转子112、风叶113、轴用卡簧114、齿轮115和输出轴116,控制器122与转子112连接,定子111与转子112配合连接,转子112与风叶113连接,转子112连接的主轴与齿轮115连接,齿轮115通过轴用卡簧114卡住,齿轮115与输出轴116配合连接,转子112围绕定子111转动,齿轮115通过轴用卡簧114卡在无刷直流电机11内,由齿轮115带动输出轴116输出动力。进一步,转子112与控制器12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承117和弹簧垫圈118,第一轴承117与转子112之间设置有后挡风圈119,第一轴承117用于固定旋转,弹簧垫圈118用于封闭及保护作用,后挡风圈119用于封闭保护。再进一步,转子112与风叶113之间设置有挡风圈1110,转子112连接的主轴连接有第二轴承1111,齿轮115的两端分别配合连接有第三轴承1112和第四轴承1113,第三轴承1112和第四轴承1113可以更好地固定旋转齿轮11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刷电机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刷直流电机及设置在所述无刷直流电机内的输入控制机构,所述输入控制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电源部和控制器,所述电源部包括电源输入端、换流器、转子位置传感器和逆变器触发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换流器连接,所述换流器分别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逆变器触发电路连接,所述无刷直流电机与所述转子位置传感器连接,所述转子位置传感器与所述逆变器触发电路连接;所述换流器包括上臂功率晶体管和下臂功率晶体管,所述上臂功率晶体管包括并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1、功率晶体管Q3、功率晶体管Q5,所述下臂功率晶体管包括并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2、功率晶体管Q4、功率晶体管Q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刷直流电机及设置在所述无刷直流电机内的输入控制机构,所述输入控制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电源部和控制器,所述电源部包括电源输入端、换流器、转子位置传感器和逆变器触发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换流器连接,所述换流器分别与所述无刷直流电机、逆变器触发电路连接,所述无刷直流电机与所述转子位置传感器连接,所述转子位置传感器与所述逆变器触发电路连接;所述换流器包括上臂功率晶体管和下臂功率晶体管,所述上臂功率晶体管包括并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1、功率晶体管Q3、功率晶体管Q5,所述下臂功率晶体管包括并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2、功率晶体管Q4、功率晶体管Q6。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志宁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豪迈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