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73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2
一种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包括第一送料平台、第二送料平台、吸附移动单元、推动块、下模、上模、驱动单元及下料气缸,吸附移动单元位于第一送料平台及第二送料平台的上方,推动块滑动地位于第二送料平台上,第二送料平台的一端位于下模上,下模的顶面中部具有圆形的打凸区域,打凸区域中设有若干凹槽,凹槽内设有顶块,顶块的下方连接有举升气缸,打凸区域的周向外侧设有若干限位块,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上模连接,上模朝向下模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与凹槽对应的凸块,上模的凸块可活动地位于下模的凹槽中,下料气缸设置于下模的一侧,下料气缸的输出端可活动地位于打凸区域中。如此避免了机械臂与相关部件发生干涉、便于下料。

Rolling and convex line flow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生产
,特别是一种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
技术介绍
活塞推杆盘需要对其周向外侧进行滚边,使得活塞推杆盘的周向圆滑,以减少其工作时的摩擦及阻力,还需要在端面上打上一些凸点。中国专利“一种汽车增压系统圆盘的加工设备”揭示了一种加工设备可对圆盘进行打凸。但是现有的打凸设备打凸完成后,需要人工进行下料或通过一个机械臂移动到圆盘的上方,吸取圆盘进行下料,由于圆盘上方的空间狭小,机械臂会与相关部件发生干涉,造成下料失败,甚至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了机械臂与相关部件发生干涉、便于下料的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包括第一送料平台(20)、第二送料平台(30)、吸附移动单元、推动块(40)、下模(50)、上模(60)、驱动单元(70)及下料气缸(80),第一送料平台(20)与第二送料平台(30)间隔设置,吸附移动单元位于第一送料平台(20)及第二送料平台(30)的上方,推动块(40)滑动地位于第二送料平台(30)上,第二送料平台(30)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位于下模(50)上,下模(50)的顶面中部具有圆形的打凸区域(51),打凸区域(51)中设有若干第一凹槽(52),第一凹槽(52)内设有顶块,顶块的下方连接有举升气缸,打凸区域(51)的周向外侧设有若干限位块(53),限位块(53)的高度与第二送料平台(30)位于下模(50)上的部分的厚度相等,第一凹槽(52)与限位块(53)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驱动单元(70)及上模(60)位于下模(50)的上方,驱动单元(70)的输出端与上模(60)连接,上模(60)朝向下模(50)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与下模(50)的第一凹槽(52)对应的凸块,上模(60)的凸块与限位块(53)的高度相等,上模(60)的凸块可活动地位于下模(50)的第一凹槽(52)中,下料气缸(80)设置于下模(50)的一侧,下料气缸(80)的输出端可活动地位于打凸区域(51)中,下模(50)远离下料气缸(80)的一侧设有接料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料平台(20)上设有圆盘限位槽(21)。进一步地,所述推动块(40)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41),推动块(40)的一侧突出于第二送料平台(30),推动块(40)突出第二送料平台(30)的部分的底部设有滑槽(42),滑槽(42)中滑动连接有导轨(32),导轨(32)的两端与第二送料平台(30)连接,推动块(40)突出第二送料平台(30)的部分的底部还设有连接块(43),连接块(43)与一滑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41)的形状为U形或V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料平台(30)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设有两个限位槽(31),打凸区域(51)朝向第二送料平台(30)的一侧设有两个限位柱(54),限位柱(54)位于第二送料平台(30)的限位槽(31)中。进一步地,所述下模(50)于打凸区域(51)的周向外侧设有若干定位槽(55),上模(60)朝向下模(50)的端面上对应定位槽(55)设置有定位柱(61),定位柱(61)可活动地位于定位槽(55)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包括第一送料平台(20)、第二送料平台(30)、吸附移动单元、推动块(40)、下模(50)、上模(60)、驱动单元(70)及下料气缸(80),第一送料平台(20)与第二送料平台(30)间隔设置,吸附移动单元位于第一送料平台(20)及第二送料平台(30)的上方,推动块(40)滑动地位于第二送料平台(30)上,第二送料平台(30)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位于下模(50)上,下模(50)的顶面中部具有圆形的打凸区域(51),打凸区域(51)中设有若干第一凹槽(52),凹槽内设有顶块,顶块的下方连接有举升气缸,打凸区域(51)的周向外侧设有若干限位块(53),限位块(53)的高度与第二送料平台(30)位于下模(50)上的部分的厚度相等,第一凹槽(52)与限位块(53)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驱动单元(70)及上模(60)位于下模(50)的上方,驱动单元(70)的输出端与上模(60)连接,上模(60)朝向下模(50)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与下模(50)的第一凹槽(52)对应的凸块,上模(60)的凸块与限位块(53)的高度相等,上模(60)的凸块可活动地位于下模(50)的第一凹槽(52)中,下料气缸(80)设置于下模(50)的一侧,下料气缸(80)的输出端可活动地位于打凸区域(51)中,下模(50)远离下料气缸(80)的一侧设有接料装置。如此避免了机械臂与相关部件发生干涉、便于下料。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加工后的推杆盘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的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用于在推杆盘10的端面上打出若干凸点11,请参考2及图3,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包括第一送料平台20、第二送料平台30、吸附移动单元、推动块40、下模50、上模60、驱动单元70及下料气缸80。第一送料平台20与第二送料平台30间隔设置,吸附移动单元位于第一送料平台20及第二送料平台30的上方,第一送料平台20上设有圆盘限位槽21,用于放置未打凸的推杆盘10。推动块40滑动地位于第二送料平台30上。吸附移动单元将推杆盘10从第一送料平台20的圆盘限位槽21吸附并移动到第二送料平台30上且位于推动块40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侧。第二送料平台30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与下模50连接,推动块40可从第二送料平台30靠近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滑动到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从而将推杆盘10推到下模50上。具体地,请参考图4,推动块40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41,第二凹槽41的形状为U形或V形,推动块40的一侧突出于第二送料平台30,推动块40突出第二送料平台30的部分的底部设有滑槽42,滑槽42中滑动连接有导轨32,导轨32的两端与第二送料平台30连接,推动块40突出第二送料平台30的部分的底部还设有连接块43,连接块43与一滑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滑动气缸驱动推动块40沿导轨32滑动。第二送料平台30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设有两个限位槽31。下模50的顶面中部为圆形的打凸区域51,打凸区域51中设有若干第一凹槽52,若干第一凹槽52沿周向分布,凹槽内设有顶块,顶块的下方连接有举升气缸。打凸区域51的周向外侧设有若干限位块53,打凸区域51朝向第二送料平台30的一侧设有两个限位柱54,限位柱54位于第二送料平台30的限位槽31中。限位块53的高度与第二送料平台30位于下模50上的部分的厚度大致相等。第一凹槽52与限位块53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下模50上于打凸区域51的周向外侧还设有若干定位槽55。驱动单元70及上模60位于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送料平台(20)、第二送料平台(30)、吸附移动单元、推动块(40)、下模(50)、上模(60)、驱动单元(70)及下料气缸(80),第一送料平台(20)与第二送料平台(30)间隔设置,吸附移动单元位于第一送料平台(20)及第二送料平台(30)的上方,推动块(40)滑动地位于第二送料平台(30)上,第二送料平台(30)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位于下模(50)上,下模(50)的顶面中部具有圆形的打凸区域(51),打凸区域(51)中设有若干第一凹槽(52),第一凹槽(52)内设有顶块,顶块的下方连接有举升气缸,打凸区域(51)的周向外侧设有若干限位块(53),限位块(53)的高度与第二送料平台(30)位于下模(50)上的部分的厚度相等,第一凹槽(52)与限位块(53)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驱动单元(70)及上模(60)位于下模(50)的上方,驱动单元(70)的输出端与上模(60)连接,上模(60)朝向下模(50)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与下模(50)的第一凹槽(52)对应的凸块,上模(60)的凸块与限位块(53)的高度相等,上模(60)的凸块可活动地位于下模(50)的第一凹槽(52)中,下料气缸(80)设置于下模(50)的一侧,下料气缸(80)的输出端可活动地位于打凸区域(51)中,下模(50)远离下料气缸(80)的一侧设有接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边打凸一线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送料平台(20)、第二送料平台(30)、吸附移动单元、推动块(40)、下模(50)、上模(60)、驱动单元(70)及下料气缸(80),第一送料平台(20)与第二送料平台(30)间隔设置,吸附移动单元位于第一送料平台(20)及第二送料平台(30)的上方,推动块(40)滑动地位于第二送料平台(30)上,第二送料平台(30)远离第一送料平台(20)的一端位于下模(50)上,下模(50)的顶面中部具有圆形的打凸区域(51),打凸区域(51)中设有若干第一凹槽(52),第一凹槽(52)内设有顶块,顶块的下方连接有举升气缸,打凸区域(51)的周向外侧设有若干限位块(53),限位块(53)的高度与第二送料平台(30)位于下模(50)上的部分的厚度相等,第一凹槽(52)与限位块(53)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驱动单元(70)及上模(60)位于下模(50)的上方,驱动单元(70)的输出端与上模(60)连接,上模(60)朝向下模(50)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与下模(50)的第一凹槽(52)对应的凸块,上模(60)的凸块与限位块(53)的高度相等,上模(60)的凸块可活动地位于下模(50)的第一凹槽(52)中,下料气缸(80)设置于下模(50)的一侧,下料气缸(80)的输出端可活动地位于打凸区域(51)中,下模(50)远离下料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上达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誉丰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