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信志专利>正文

水塔成型方法及应用该水塔成型方法制成的水塔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19621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水塔成型方法及应用该水塔成型方法制成之水塔结构,包括提供一制孔作业,实施在板片结构弯曲成环状本体上;系应用一制孔装置在本体上成形出孔洞结构的人孔区域。一模制作业,配合模制装置,在人孔区域上成形出人孔口部结构。以及,模制作业之后,还可包括一人孔加工作业,配合一模压机具,使人孔口部具有一内折边(或使人孔口部形成复层结构)的型态;改善习知水塔制造应用人工作业,麻烦、费时而不利于大量制造等情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塔成型方法及应用该水塔成型方法制成的水塔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化成夹具领域,具体涉及水塔成型方法及应用该水塔成型方法制成的水塔结构。
技术介绍
用于贮存用水或其类似液体,以提供民生及/或工业系统使用之水塔结构,已属习知技艺。例如,台湾第93121076号「水塔的制造方法」、第93212347号「不锈钢水塔」及第104216772号「储水塔结构」专利案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具体如下:就像那些熟习此技术的人所知悉,这技艺在该行业之技术发展空间上,已属技术成熟之领域。这是因为在已揭示之前案中,包括了水塔各部分结构之改良或设计;例如,台湾第103205601号「水塔进水管」、第102211383号「水塔端盖组合结构」、第89203750号、「水塔桶身补强结构」专利案等,系提供了具体的实施例。一个有关水塔或横卧式水塔结构在应用和制造方面的课题是,水塔都包括有位在上端位置的人孔口部结构,提供人员检视、安装其他组件、清洗水塔内部…等用途。实务上,旧法是在一不锈钢或其类似材料制成的板体的计划位置上,压制出一孔洞结构(或称人孔区域),并且应用人工方式将一成环状凸体结构的人孔口部,焊接在人孔区域上,而完成水塔的人孔(口部)结构。可了解的是,习知应用人工方式制造(或焊接)人孔口部结构的作业,存在了麻烦、费时,不利于大量制造(降低成本)的情形;并且,在完成人孔口部结构的作业后,配合机具弯曲所述的不锈钢板体,使其两边区域互相叠合,实施焊接作业连结所述的两边区域,形成环状体水塔型态。须加以说明的是,这类习知技艺的制造模式常会使上述焊接作业形成的焊接区域位在水塔的下部位置,在水塔装载水或类似液体后,会常态性使该焊接区受水或类似液体浸蚀,造成水塔装载的内容物变质,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有关习知水塔或横卧式水塔系统在结构和应用方面的设计技艺;它们也反映出这些水塔系统在实际制造的情形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重行设计考量该水塔或横卧式水塔系统的组合结构,使其构造不同于习用结构,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而有别于旧法;或进一步使水塔焊接区不会接触到水或其类似液体,降低水塔内容物产生变质的情形。实质上,也会改善习知技艺应用人工方式制造的麻烦、费时等情形,而建立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构效果和利于大量制造(降低成本)的作业机制。以上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并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水塔成型方法及应用该水塔成型方法制成的水塔结构,改善习知水塔制造应用人工作业,麻烦、费时而不利于大量制造,及/或进一步使水塔焊接区不会接触到水或其类似液体,降低水塔内容物产生变质等情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水塔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制孔;使一板片结构弯曲焊接形成环状(或中空筒状)本体,而具有焊接区和开放型态的两端部;应用一制孔装置,在本体一计划位置上成形出孔洞结构的人孔区域。以及,该计划位置是指位在焊接区的位置或焊接区的中间区域(或中央区域),使计划位置到两端部具有相同的距离。该制孔装置包括一用以定位本体的机台和配置在机台上的作动模块;作动模块具有一冲压部,在作动模块朝向机台方向运动时,在本体上成形出该孔洞结构的人孔区域。步骤(B),模制成型;配合模制装置,在人孔区域上(抽拉)成形出人孔口部结构。该模制装置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具有模型腔室,第二模块具有副模型腔室和可在副模型腔室内往复作动的活塞部、副活塞部。实质上,该本体设置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配合第一模块(及模型腔室)朝向第二模块(及副模型腔室)的方向运动;以及,使活塞部、副活塞部朝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而一体成型的共同压制出成凸出型态的人孔口部结构。以及,在模制成型之后,还可包括步骤(C),人孔加工作业;配合一模压机具,使人孔口部具有一内折边(或使人孔口部形成复层结构)。在可行的实施例中,模压机具包括上部模具和下部模具;上部模具设置有模压部,下部模具配置有副模压部。以及,本体安置在上部模具和下部模具之间;在上部模具朝下部模具的方向运动及下部模具朝上部模具的方向运动后,使模压部和副模压部共同压制人孔口部的边缘,而形成一内折边(或使人孔口部形成复层结构)的型态。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应用该水塔成型方法制成之水塔结构,包括一应用板片结构弯曲焊接而形成环状(或中空筒状)本体,而定义有一轴向参考线;使本体具有沿平行轴向参考线的焊接区,并且本体两端形成开放型态。以及,本体之一计划位置配合制孔装置,在该计划位置形成孔洞结构的人孔区域;经模制装置,在人孔区域形成凸出的人孔口部结构。在所采的实施例中,人孔口部具有连接本体的第一段、连接第一段的肩部、连接肩部的第二段和连接第二段的边缘;配合模压机具,压制人孔口部的边缘,而形成一内折边(或第二段和内折边共同使人孔口部形成复层结构)的型态。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水塔成型方法及应用该水塔成型方法制成的水塔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改改善习知水塔制造应用人工作业,麻烦、费时而不利于大量制造,及/或进一步使水塔焊接区不会接触到水或其类似液体,降低水塔内容物产生变质等情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本体和制孔装置的结构情形。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本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体和一模版的结构情形。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本体和模版组合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本体在计划位置注记人孔区域的作业情形。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了本体在计划位置初步形成人孔区域的作业情形。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本体和制孔装置的结构情形。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了本体配合制孔装置的作业情形。图6-1为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制孔装置在本体计划位置形成人孔区域的作业情形。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了本体和模制装置的结构情形。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本体和模制装置的作业配合情形。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了模制装置在本体人孔区域形成人孔口部结构的情形。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本体和模制装置配合作业之平面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了本体和模制装置的结构情形。图12为图11之操作实施例平面示意图;描绘了本体和模制装置的作业配合情形。图12-1为图11的一操作实施例平面示意图;显示了第二模块活塞部和第一模块的作业配合情形。图12-2为图11的另一操作实施例平面示意图;描绘了第二模块副活塞部和第一模块的作业配合情形。图12-3为图11的又一操作实施例平面示意图;描绘了第二模块副活塞部和第一模块的作业配合情形。图13为本专利技术之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了本体和模压机具的结构情形。图14为图13的操作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描绘了本体组合模压机具的结构配合情形。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描绘了本体组合模压机具的结构配合情形。图16为图15的操作实施例平面示意图;显示了本体和模压机具的作业配合情形。图16-1为图15的一操作实施例平面示意图;描绘了模压机具的下部模具和上部模具的作业配合情形。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在下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A),提供板片弯曲焊接而形成中空筒状本体;本体定义有一轴向参考线,本体具有焊接区和开放型态的两端部;步骤(A),制孔成型;应用一制孔装置,在本体一计划位置上成形出人孔区域的孔洞结构;步骤(B),模制成型;配合模制装置,在人孔区域的孔洞结构上一体成型出人孔口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07 TW 1071154841.一种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A),提供板片弯曲焊接而形成中空筒状本体;本体定义有一轴向参考线,本体具有焊接区和开放型态的两端部;步骤(A),制孔成型;应用一制孔装置,在本体一计划位置上成形出人孔区域的孔洞结构;步骤(B),模制成型;配合模制装置,在人孔区域的孔洞结构上一体成型出人孔口部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焊接区平行于轴向参考线;该计划位置是位于焊接区上和位在焊接区中间区域的其中之一;所述步骤(1A)包括提供一具有参考线和参考孔的模版;使参考线对齐本体焊接区,配合参考孔设定出本体人孔区域的计划位置;模版弯曲度相同于本体的弯曲度;以及配合切割作业,在本体的计划位置上切割出人孔区域的初始结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口部具有连接本体的第一段、连接第一段的肩部、连接肩部的第二段和连接第二段的边缘;所述步骤(B)之后,还可包括步骤(C),人孔加工;配合一模压机具,压制人孔口部的边缘反向朝下方和第二段的方向弯折,使人孔口部形成复层结构的型态;所述人孔口部的第一段是从本体朝上方方向弯折延伸,肩部是从第一段朝水平方向弯折延伸,第二段是从肩部朝相同于第一段方向弯折延伸的型态。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制孔装置包括一用以定位本体的机台、配置在机台上方的作动模块和驱动作动模块的控制模块;机台设置有凹洞结构的对应部;作动模块具有一冲压部,在作动模块朝向机台方向运动时,在本体上成形出该人孔区域的孔洞结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制孔装置包括一用以定位本体的机台、配置在机台上方的作动模块和驱动作动模块的控制模块;机台设置有凹洞结构的对应部;作动模块具有一冲压部,在作动模块朝向机台方向运动时,在本体上成形出所述人孔区域的孔洞结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设置有位在对应部上的对应柱,供对应本体的人孔区域;机台的前、后端至少其中之一,配置有可往复移动的定位部和设在定位部上的参考单元;参考单元形成槽和线结构的其中之一;机台在对应部的至少一边区域配置有副冲压部;以及所述步骤(A)包括使本体的焊接区对齐参考单元,然后操作定位部,将本体固定在机台上及配合副冲压部,在本体上成形出至少一基孔结构。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设置有位在对应部上对应柱,供对应本体的人孔区域;所述机台的前、后端至少其中之一,配置有可往复移动的定位部和设在定位部上的参考单元;参考单元形成槽和线结构的其中之一;机台在对应部的至少一边区域配置有副冲压部;以及步骤(A)包括使本体的焊接区对齐参考单元,然后操作定位部,将本体固定在机台上及配合副冲压部,在本体上成形出至少一基孔结构。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模制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驱动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的至少其中一运动;所述第二模块具有载台、设置在所述载台上的参考孔和定位柱;所述第一模块具有模型腔室、相通模型腔室的内模型腔室,所述第二模块设有一位在所述载台下方的副模型腔室和至少可在所述副模型腔室内往复作动的活塞部、副活塞部;以及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载台上,配合控制所述模块驱动,使所述第一模块及模型腔室朝向所述第二模块及所述副模型腔室的方向运动;并且,使所述活塞部、所述副活塞部朝所述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而一体成型的共同压制出成凸出型态的人孔口部结构。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模制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驱动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的至少其中一运动;所述第二模块具有载台、设置在所述载台上的参考孔和定位柱;所述第一模块具有模型腔室、相通模型腔室的内模型腔室,所述第二模块设有一位在所述载台下方的副模型腔室和可在所述副模型腔室内往复作动的活塞部、副活塞部;以及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载台上,配合所述控制模块驱动,使所述第一模块及所述模型腔室朝向所述第二模块及所述副模型腔室的方向运动;且,使所述活塞部、所述副活塞部朝所述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而一体成型的共同压制出成凸出型态的人孔口部结构。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模制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驱动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的至少其中一运动;所述第二模块具有载台、设置在所述载台上的参考孔和定位柱;所述第一模块具有模型腔室、相通模型腔室的内模型腔室,所述第二模块设有一位在所述载台下方的所述副模型腔室和可在所述副模型腔室内往复作动的活塞部、副活塞部;以及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载台上,配合所述控制模块驱动,使所述第一模块及所述模型腔室朝向所述第二模块及所述副模型腔室的方向运动;并且,使所述活塞部、所述副活塞部朝所述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而一体成型的共同压制出成凸出型态的人孔口部结构。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模制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驱动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的至少其中一运动;所述第二模块具有载台、设置在所述载台上的参考孔和定位柱;所述第一模块具有模型腔室、相通模型腔室的内模型腔室,所述第二模块设有一位在所述载台下方的所述副模型腔室和可在所述副模型腔室内往复作动的活塞部、副活塞部;以及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载台上,配合所述控制模块驱动,使所述第一模块及所述模型腔室朝向所述第二模块及所述副模型腔室的方向运动;并且,使所述活塞部、所述副活塞部朝所述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而一体成型的共同压制出成凸出型态的人孔口部结构。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模制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驱动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的至少其中一运动;所述第二模块具有载台、设置在所述载台上的参考孔和定位柱;所述第一模块具有模型腔室、相通模型腔室的内模型腔室,所述第二模块设有一位在所述载台下方的所述副模型腔室和可在所述副模型腔室内往复作动的活塞部、副活塞部;以及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载台上,配合所述控制模块驱动,使所述第一模块及所述模型腔室朝向所述第二模块及所述副模型腔室的方向运动;并且,使所述活塞部、所述副活塞部朝所述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而一体成型的共同压制出成凸出型态的人孔口部结构。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模制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驱动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的至少其中一运动;所述第二模块具有载台、设置在所述载台上的参考孔和定位柱;所述第一模块具有模型腔室、相通模型腔室的内模型腔室,所述第二模块设有一位在所述载台下方的所述副模型腔室和可在所述副模型腔室内往复作动的活塞部、副活塞部;以及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载台上,配合所述控制模块驱动,使所述第一模块及所述模型腔室朝向所述第二模块及所述副模型腔室的方向运动;并且,使所述活塞部、所述副活塞部朝所述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而一体成型的共同压制出成凸出型态的人孔口部结构。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连接模型腔室的压制部、连接压制部的模型槽室;第二模块的载台弯曲度相同于本体的弯曲度;第一模块设有真空管道,供实施抽真空作业;活塞部具有一裙部,随活塞部进入模型腔室,使人孔口部成型具有连接本体的第一段和连接第一段的肩部;副活塞部具有副裙部,随副活塞部进入内模型腔室,使人孔口部成型具有连接肩部的第二段和连接第二段的边缘;以及第一模块又朝第二模块方向移动,压制人孔口部的边缘,使边缘形成一向下方弯折的结构型态。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连接模型腔室的压制部、连接压制部的模型槽室;第二模块的载台弯曲度相同于本体的弯曲度;第一模块设有真空管道,供实施抽真空作业;活塞部具有一裙部,随活塞部进入模型腔室,使人孔口部成型具有连接本体的第一段和连接第一段的肩部;副活塞部具有副裙部,随副活塞部进入内模型腔室,使人孔口部成型具有连接肩部的第二段和连接第二段的边缘;以及第一模块又朝第二模块方向移动,压制人孔口部的边缘,使边缘形成一向下方弯折的结构型态。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连接模型腔室的压制部、连接压制部的模型槽室;第二模块的载台弯曲度相同于本体的弯曲度;第一模块设有真空管道,供实施抽真空作业;活塞部具有一裙部,随活塞部进入模型腔室,使人孔口部成型具有连接本体的第一段和连接第一段的肩部;副活塞部具有副裙部,随副活塞部进入内模型腔室,使人孔口部成型具有连接肩部的第二段和连接第二段的边缘;以及第一模块又朝第二模块方向移动,压制人孔口部的边缘,使边缘形成一向下方弯折的结构型态。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塔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连接模型腔室的压制部、连接压制部的模型槽室;第二模块的载台弯曲度相同于本体的弯曲度;第一模块设有真空管道,供实施抽真空作业;活塞部具有一裙部,随活塞部进入模型腔室,使人孔口部成型具有连接本体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信志
申请(专利权)人:林信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