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16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包括:热超导板,热超导板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密封通道,密封通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液冷散热器,位于热超导板的表面,液冷散热器内形成有液体通道,液冷散热器上设有与液体通道相连通的进液口及出液口;第一散热翅片,位于热超导板的至少一表面,第一散热翅片内形成有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散热通道;至少一风扇,位于第一散热翅片一端,风扇的出风面朝向第一散热翅片,且与第一散热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强制散热方式灵活,散热能力显著增强,且在风冷或液冷任一种装置出现故障时可以采用另一种装置进行强制散热器,不影响散热效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Air-cooled and liquid-cooled combined heat-superconducting plate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
本技术属于传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模块化、集成化、轻量化、低成本化和高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功率器件在工作时自身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大,若不能及时快速将功率器件产生的热散除,会导致功率器件中的芯片温度升高,轻则造成效能降低,缩短使用寿命,重则会导致功率器件的失效和芯片的烧毁炸管。因此解决功率器件散热问题一直是困扰功率器件封装厂商和使用厂商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有效解决功率器件的散热问题,通常将功率元器件固定在散热器的基板上,通过基板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器的散热翅片上,散热翅片与空气接触面积大,通过空气的流东动随流换热,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目前普遍采用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的铝型材散热器,包括铝插片式散热器、铝铲片式散热器、铝挤型散热器和铝焊接翅片式。由于铝和铝合金的导热系数在220W/m.K以内,散热片的翅片效率比较低,热扩散性能差,且功率器件要均布在散热器基板上,目的是减小基板扩散热阻,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随着功率器件性能的提升,和器件热流密度的增加,常规铝散热器已不能满足高热流密度大功率模块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铝制散热器不能满足高热流密度大功率模块的散热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所述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包括:热超导板,所述热超导板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密封通道,所述密封通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液冷散热器,位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所述液冷散热器内形成有液体通道,所述液冷散热器上设有与所述液体通道相连通的进液口及出液口;第一散热翅片,位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至少一表面,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内形成有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散热通道;至少一风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一端,所述风扇的出风面朝向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且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冷散热器包括第一导流板及液道盖板;所述液道盖板的一表面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液道盖板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表面贴置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上,以于所述液道盖板与所述热超导板之间形成液道腔室;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液道腔室内,且固定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以于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热超导板及所述液道盖板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所述液体通道;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均位于所述液道盖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容纳槽及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及所述第二容纳槽均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为两块,其中一块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另一块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连通,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第二端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若干条第一导流条,所述第一导流条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端的方向呈波浪状或方波状延伸,若干条所述第一导流条沿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端的方向平行排布;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条的两端,且与各所述第一导流条均一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若干条平板状的第一导流条,若干条所述第一导流条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端的方向平行间隔排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还包括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位于所述液冷散热器远离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内形成有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相平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还包括:壳体,套置于所述热超导板、所述液冷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及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顶部及外侧,以于所述热超导板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风道;隔板,所述隔板套置于所述热超导板上,以将所述热超导板分割为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所述液冷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功率器件,所述功率器件位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密封箱体经由所述开口套置于所述功率器件及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围;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隔板的宽度,所述开口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隔板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超导板包括:环形边框、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及至少一第二导流板;其中,所述第一盖板贴置于所述环形边框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盖板贴置于所述环形边框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表面上,以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密封腔室;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密封腔室内;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凸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所述凸部的底部一体连接,且所述凸部内侧及相邻所述凸部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得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盖板及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所述密封通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超导板包括至少两块所述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长度与所述环形边框内侧的长度相同;相邻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具有间隙,以于相邻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形成所述传热工质的第一平衡通道,所述第一平衡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与所述环形边框临近的一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环形边框具有间隙,以于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环形边框之间形成所述传热工质的第二平衡通道,所述第二平衡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高度与所述环形边框的高度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部的侧壁均设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沿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导流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流板内设有至少一预留间隙;所述热超导板还包括至少一垫块,所述垫块位于所述预留间隙内;所述垫块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高度相同,且所述垫块内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一盖板上还设有至少一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盖板上还设有至少一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三安装通孔,所述第三安装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对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流板内设有至少一预留间隙;所述第一盖板或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至少一冲压凸台,所述冲压凸台自所述第一盖板或所述第二盖板的内表面凸设于所述预设间隙内,所述冲压凸台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高度相同,且所述冲压凸台内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二盖板或所述第一盖板上还设有至少一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对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超导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包括盖板主体及环形凸沿,所述环形凸沿与所述盖板主体一体连接;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包括:热超导板,所述热超导板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密封通道,所述密封通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液冷散热器,位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所述液冷散热器内形成有液体通道,所述液冷散热器上设有与所述液体通道相连通的进液口及出液口;第一散热翅片,位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至少一表面,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内形成有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散热通道;至少一风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一端,所述风扇的出风面朝向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且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包括:热超导板,所述热超导板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密封通道,所述密封通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液冷散热器,位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所述液冷散热器内形成有液体通道,所述液冷散热器上设有与所述液体通道相连通的进液口及出液口;第一散热翅片,位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至少一表面,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内形成有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散热通道;至少一风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一端,所述风扇的出风面朝向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且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器包括第一导流板及液道盖板;所述液道盖板的一表面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液道盖板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表面贴置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上,以于所述液道盖板与所述热超导板之间形成液道腔室;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液道腔室内,且固定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以于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热超导板及所述液道盖板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所述液体通道;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均位于所述液道盖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容纳槽及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及所述第二容纳槽均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为两块,其中一块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另一块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连通,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第二端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若干条第一导流条,所述第一导流条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端的方向呈波浪状或方波状延伸,若干条所述第一导流条沿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端的方向平行排布;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条的两端,且与各所述第一导流条均一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若干条平板状的第一导流条,若干条所述第一导流条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端的方向平行间隔排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还包括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位于所述液冷散热器远离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内形成有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相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还包括:壳体,套置于所述热超导板、所述液冷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及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顶部及外侧,以于所述热超导板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风道;隔板,所述隔板套置于所述热超导板上,以将所述热超导板分割为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所述液冷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功率器件,所述功率器件位于所述热超导板的表面;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密封箱体经由所述开口套置于所述功率器件及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围;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隔板的宽度,所述开口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隔板的长度。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超导板包括:环形边框、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及至少一第二导流板;其中,所述第一盖板贴置于所述环形边框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盖板贴置于所述环形边框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表面上,以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密封腔室;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密封腔室内;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凸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所述凸部的底部一体连接,且所述凸部内侧及相邻所述凸部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得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盖板及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所述密封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冷液冷组合式热超导板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超导板包括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爱星唐必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