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菊连专利>正文

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370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包括转向把手、悬挂机构、左前轮、右前轮以及调节机构,转向把手通过调节机构设置在悬挂机构上方,左前轮和右前轮分别设置在悬挂机构下方两侧,调节机构包括主轴、上调节套、下调节套、调节螺母以及调节块,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均套设在主轴外部并首尾相接,调节螺母套设在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外部并通过螺纹与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连接,调节块沿主轴径向对称设置在主轴上的滑槽内并穿过下调节套与调节螺母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地更换左、右前轮的位置,并且同一车轮也可以调整内、外侧位置,有效避免了某一侧车轮轮胎的过度磨损,改善了驾驶体验,并降低了安全隐患,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Adjustab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Double Front Wheel Locomo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尤其是摩托车、电动车的悬挂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
技术介绍
双前轮摩托车/电动车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产品,因其特殊的双前轮机械结构吸引了大量注意力,而酷炫的外形设计更加提升了整体气势。双前轮摩托车/电动车与传统的两轮摩托车/电动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整车三轮结构带来优越的稳定性,在驾驶中带来更平顺稳定的体验,三轮接触地面提供了更强大的抓地力,尤其在急转、急刹时的制动效果表现相当优秀。2、代表着双前轮技术价值的核心结构,相互牵制又相对独立的双前轮能够可侧倾、可偏摆,使得机车保留两轮车的驾驶乐趣,更能适应低洼不平的复杂路面。3、整车三轮结构免去了停车的不便,无需额外设置停车支架,停车等待时也无需用双脚支撑地面,随走随停,使用非常方便。但双前轮摩托车/电动车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双前轮的转弯半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摩托车/电动车在转弯时,车身及车轮会产生一定的倾斜角度,这就会导致双前轮轮胎的磨损程度不同,进而造成车轮抖动、方向震动的问题,既影响驾驶体验,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定期调整双前轮的位置,使双前轮的磨损程度尽量保持一致,但现有车轮的固定方式一般是通过多个螺母与轮轴连接,拆装复杂,需要借助专用工具并且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巧,普通驾驶者难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双前轮摩托车/电动车的双前轮更换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其主体结构包括:转向把手、悬挂机构、左前轮、右前轮以及调节机构,所述转向把手通过调节机构设置在悬挂机构上方,所述左前轮和右前轮分别设置在悬挂机构下方两侧,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主轴、上调节套、下调节套、调节螺母以及调节块,所述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均套设在主轴外部,并且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首尾相接,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外部,并且通过螺纹与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连接,所述调节块沿主轴径向对称设置在主轴上的滑槽内,并且调节块穿过下调节套与调节螺母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轮和右前轮均通过快拆机构与悬挂机构连接,所述快拆机构包括快拆端盖以及紧固螺栓,所述快拆端盖包括圆盘形盖体、设置在所述圆盘形盖体中心的固定槽以及以圆周排列方式设置在所述圆盘形盖体端面的多个定位立柱,所述紧固螺栓通过固定槽与左前轮和右前轮的轮轴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轮和右前轮的轮毂两端面均设有与定位立柱位置相对应的多个定位孔,并且多个定位立柱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定位孔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挂机构包括转向立柱、主横梁、副横梁、左立柱以及右立柱,所述主横梁和副横梁分别设置在转向立柱上下两端,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分别设置在转向立柱两侧,并且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主横梁和副横梁转动连接,所述左前轮和右前轮分别通过第一缓冲件设置在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块与其对侧的滑槽侧壁通过复位弹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块与调节螺母接触的一端设有楔形接触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横梁与转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轴设置在转向立柱内部,并且主轴的上端与转向把手连接,下端通过滑块和滑轨与副横梁活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立柱上固定设置有辅助横梁,所述辅助横梁位于主横梁和副横梁之间,并且辅助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缓冲件与副横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能够方便地更换左、右前轮的位置,并且同一车轮也可以调整内、外侧位置,有效避免了某一侧车轮轮胎的过度磨损,改善了驾驶体验,并降低了安全隐患,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快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快拆端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转向把手;2-悬挂机构;21-转向立柱;22-主横梁;23-副横梁;24-左立柱;25-右立柱;26-第一缓冲件;27-滑块;28-滑轨;29-辅助横梁;30-第二缓冲件;3-左前轮;4-右前轮;5-调节机构;51-主轴;511-滑槽;52-上调节套;53-下调节套;54-调节螺母;55-调节块;551-楔形接触部;56-复位弹簧;6-快拆端盖;61-圆盘形盖体;62-固定槽;63-定位立柱;7-紧固螺栓;8-轮轴;9-轮毂;91-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其主体结构包括:转向把手1、悬挂机构2、左前轮3、右前轮4以及调节机构5,转向把手1通过调节机构5设置在悬挂机构2上方,左前轮3和右前轮4分别设置在悬挂机构2下方两侧。悬挂机构2包括转向立柱21、主横梁22、副横梁23、左立柱24以及右立柱25;主横梁22和副横梁23分别设置在转向立柱21上下两端;左立柱24和右立柱25分别设置在转向立柱21两侧,并且左立柱24和右立柱2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主横梁22和副横梁23转动连接;左前轮3和右前轮4分别通过第一缓冲件26设置在左立柱24和右立柱25的下端。主横梁22与转向立柱21固定连接,主轴51设置在转向立柱21内部,并且主轴51的上端与转向把手1连接,下端通过滑块27和滑轨28与副横梁23活动连接。转向立柱21上还固定设置有辅助横梁29,辅助横梁29位于主横梁22和副横梁23之间,并且辅助横梁29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缓冲件30与副横梁23连接。第一缓冲件26和第二缓冲件30可以是弹簧或气缸,也可以是其他能起到支撑、缓冲作用的结构。在车辆转向过程中,左立柱24和右立柱25能够分别以主横梁22两端的转动点为中心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与倾斜,同时副横梁23能够在滑块27和滑轨28的作用下进行左右移动,以实现车身的倾斜,便于转向。辅助横梁29和第二缓冲件30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复位作用,能够保证车身不会发生过度倾斜以及倾斜后尽快恢复原位。如图2所示,调节机构5包括主轴51、上调节套52、下调节套53、调节螺母54以及调节块55;上调节套52和下调节套53均套设在主轴51外部,并且上调节套52和下调节套53首尾相接;调节螺母54套设在上调节套52和下调节套53外部,并且通过螺纹与上调节套53和下调节套54连接;调节块55沿主轴51径向对称设置在主轴51上的滑槽511内,并且调节块55穿过下调节套53与调节螺母54接触;调节块55与其对侧的滑槽511侧壁通过复位弹簧56连接;调节块55与调节螺母54接触的一端设有楔形接触部551。初始状态下,调节螺母54将上调节套52和下调节套53紧紧锁住,调节块55穿过下调节套53顶靠在调节螺母54的内壁上,将主轴51与下调节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包括转向把手、悬挂机构、左前轮、右前轮以及调节机构,所述转向把手通过调节机构设置在悬挂机构上方,所述左前轮和右前轮分别设置在悬挂机构下方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主轴、上调节套、下调节套、调节螺母以及调节块,所述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均套设在主轴外部,并且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首尾相接,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外部,并且通过螺纹与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连接,所述调节块沿主轴径向对称设置在主轴上的滑槽内,并且调节块穿过下调节套与调节螺母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包括转向把手、悬挂机构、左前轮、右前轮以及调节机构,所述转向把手通过调节机构设置在悬挂机构上方,所述左前轮和右前轮分别设置在悬挂机构下方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主轴、上调节套、下调节套、调节螺母以及调节块,所述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均套设在主轴外部,并且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首尾相接,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外部,并且通过螺纹与上调节套和下调节套连接,所述调节块沿主轴径向对称设置在主轴上的滑槽内,并且调节块穿过下调节套与调节螺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轮和右前轮均通过快拆机构与悬挂机构连接,所述快拆机构包括快拆端盖以及紧固螺栓,所述快拆端盖包括圆盘形盖体、设置在所述圆盘形盖体中心的固定槽以及以圆周排列方式设置在所述圆盘形盖体端面的多个定位立柱,所述紧固螺栓通过固定槽与左前轮和右前轮的轮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双前轮机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轮和右前轮的轮毂两端面均设有与定位立柱位置相对应的多个定位孔,并且多个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菊连
申请(专利权)人:郑菊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