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潍坊医学院专利>正文

呋喃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948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呋喃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呋喃酮类的医药用途,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呋喃酮类化合物降脂活性的检测及作用机制的研究。通过相关实验,证明呋喃酮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胆固醇外排并可影响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中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良好的降脂活性,同时揭示了呋喃酮类化合物降脂的潜在机制。

Application of Furanone Compounds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Hyperlipidem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呋喃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呋喃酮类化合物的医药用途,具体为呋喃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主要诱导因素,主要因为其通过促进动脉中脂质斑块的形成和积累。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cholesteroltransport,RCT)是指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液循环转运到肝脏,在肝细胞中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此途径对减少血管壁胆固醇蓄积具有重要的意义。浩瀚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海洋环境因其具有高盐度、高压力、低温及特殊光照的独特性,决定了海洋生物不同于陆地生物。半个世纪来,海洋生物天然产物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很多海洋来源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和临床前期。因海洋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存环境条件,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也具有新颖的结构和各种生物活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据报道,来自真菌属Setosphaeriasp.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真菌,抗菌,抗植物毒性和酶抑制活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他汀类药物和其他合成的降脂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发现和探索具有降脂活性的低毒副作用的新型化合物具有远大的前景。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报道了呋喃酮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胆固醇外排,降低细胞中脂质沉积及合成,并可正向调控RCT过程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良好的降脂活性。值得关注的是,在测试的浓度范围内,呋喃酮类化合物未表现出细胞毒性,而阳性对照药物特别是LXRα激动剂表现出了显著的细胞毒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呋喃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揭示了呋喃酮类化合物降脂的潜在机制。呋喃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外排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细胞内脂质水平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促胆固醇逆向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促胆固醇逆向转运相关蛋白表达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提取自海洋真菌Setosphaeriasp.,呋喃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WR1=Me,R2=H,R3=OH,R4=CH2CH2CH2CH3XR1=Me,R2=H,R3=OH,R4=CH2CH2CH3YR1=Me,R2=H,R3=OH,R4=CH2CH3ZR1=R4=Me,R2=H,R3=OH进一步的,所述呋喃酮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别为:W≈200.25,X≈188.22,Y≈174.19,Z≈160.17。本专利技术为证明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采用以下方法:1)细胞毒性测定;2)[3H]-胆固醇外排检测;3)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沉积情况;4)细胞内脂质水平的检测;5)免疫荧光技术;6)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7)Western-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最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脂肪肝和肥胖症。本专利技术首次公开了呋喃酮类化合物的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应用,在RAW264.7细胞中,呋喃酮(5μM)明显降低ox-LDL诱导的脂质蓄积,其降低TG(甘油三酯)的效果优于肝X受体α(LXRα)受体激动剂T0901317;可显著促进ABCA1和PPARα蛋白的表达。在HepG2肝细胞中,呋喃酮类化合物显著降低油酸诱导的脂质积累。值得关注的是,其降低TC(胆固醇)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物非诺贝特。呋喃酮类化合物可通过促进LDLR、ABCG1、ABCG5、CYP7A1和PPARα的表达,并同时降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2的表达,发挥促胆固醇逆向转运以及降低脂质自身合成的作用。此外,加入PPARα拮抗剂MK886可显著抑制呋喃酮类化合物的降脂作用,说明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PPARα信号通路发挥降脂作用。总之,呋喃酮类化合物激活RAW264.7细胞中ABCA1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质外排;在HepG2细胞中显著促进RCT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促进脂质代谢,同时抑制SREBP-2基因减少脂质自身合成。附图说明图1A是实施例1处理后,RAW264.7细胞毒性测定图。图1B为实施例1处理后,HepG2细胞毒性测定图。图2A是实施例2处理后,RAW264.7细胞的油红O染色图。图2B是实施例2处理后,HepG2细胞的油红O染色图。图3A和3B是实施例3处理后,RAW264.7细胞内脂质水平的测定图。图3C和3D是实施例3处理后,HepG2细胞内脂质水平的测定图。图3E和3F是实施例3处理后,HepG2细胞中加入PPARα拮抗剂MK886后细胞内脂质水平的测量图。图4是实施例4处理后,RAW264.7细胞内[3H]-胆固醇外排的结果。图5是实施例5处理后,RAW264.7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图。图6是实施例6处理后,RAW264.7细胞中相关mRNA的表达图。图7A-F是实施例6处理后,HepG2细胞中相关mRNA的表达图。图8A-B是实施例7处理后,RAW264.7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图。图9A-E是实施例7处理后,HepG2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图。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与非诺贝特组或T1317组相比,&P<0.05,&&P<0.01;与未加MK886组相比,^P<0.05,^^P<0.01。缩写词说明:T1317:LXR受体激动剂T0901317;FF:非诺贝特(Fenofibrate);Furan:呋喃酮;OA:油酸;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材料制备1、脂蛋白的制备实验方法:脂蛋白的制备采用超速离心法,血浆密度调节到1.006g/mL,在10°C条件下,400,000×g超速离心24小时。去除含有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上层,将剩余血浆的密度调整到1.063g/mL,在10°C条件下,400,000×g超速离心24h,得到低密度脂蛋白(LDL)。吸取上层含有低密度脂蛋白(LDL)置于EP管内。再将剩余液体重调密度1.21g/mL,在400,000×g超速离心48h,得到高密度脂蛋白(HDL)。HDL透析方法:在PBS溶液(pH7.2)加入含有EDTA-2Na(0.1%,w/v)螯合金属离子,从而减少超离心过程中的氧化,透析24h。在转至无EDTA的PBS溶液中透析24h,期间更换透析液3-5次。采用用BCA法测定脂蛋白的蛋白含量。4℃保存备用。LDL透析方法:低密度脂蛋白(LDL)组分保存在4℃,使用时在无EDTA的PBS中透析24h,于含10μMCuSO4的PBS溶液(pH7.2)中,25℃避光透析24h,得到氧化型LDL(ox-LDL)。然后置于含0.01%EDTA的PBS中,4℃透析24h,终止氧化。在经PBS液4℃透析24h,期间更换透析液3-5次。采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用BCA法测定蛋白含量。4℃保存备用。实施例1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呋喃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呋喃酮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外排的功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细胞内脂质水平的功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功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促胆固醇逆向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功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守东宋伟国李婷王进杨晓倩夏彬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