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内装部件及其拆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055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改善安装及拆卸的作业性的车辆用内装部件的固定用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内装部件(1),其安装于车室内的安装部(4)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内装部件主体(14)、和安装内装部件的固定用部件(16),固定用部件具备:前端侧插入开口部且彼此离开而并排配置的两个插入部(16a、16b);设于这些插入部上,在进行安装时与开口部的缘部卡合,防止固定用部件的脱落的爪部(16d);将两个插入部连接以使基端侧的宽度与开口部的宽度大致相同的连接部(16c),在安装内装部件主体时,两个插入部成为爪部与开口部卡合的间隔,在进行拉出时,插入部以前端侧的间隔变窄的方式弹性变形,将爪部和开口部的卡合解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定用部件、具备该固定用部件的车辆用内装部件、以及其 拆卸方法,尤其是涉及用于在设于车辆的车室内的安装部安装内装部件主体 的固定用部件、具备该固定用部件的车辆用内装部件、以及其拆卸方法。
技术介绍
特开2003-226182号公报(专利文献1 )中记载有汽车用内装部件的安 装结构及安装方法。该公报中记载有车辆的车室内安装的辅助把手等汽车用 内装部件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中,使用由金属制的薄板形成的夹箍将辅 助把手安装在汽车的车体装饰板上。该金属制的夹箍通过将细长的金属板按 前端变细的方式折曲而形成,将折曲后的夹箍的前端侧插入设于车体装饰板 上的开口内,按金属板的两端位于基端侧的方式安装。另外,在夹箍中间部 形成有卡止爪,当将夹箍插入规定的位置时,该卡止爪与车体装饰板的开口 缘卡合,防止夹箍的脱落。另外,在拆下辅助把手时,捏住夹箍的基端部分,使夹箍以变细的方式 弹性变形,解除卡止爪和车体装饰板的卡合。通过在该状态下将夹箍拉向车 室内侧,可将夹箍从开口拉出,同时可将由此固定的辅助把手拆下。另外, 在该安装结构中,将压紧栓嵌入夹箍的基端部分,利用该压紧栓使夹箍偶然 地弹性变形,解除卡止爪的卡合,防止辅助把手脱落。专利文献1:特开2003-226182号公报但是,特开2003-226182号公报记载的安装结构中,存在为拆卸辅助把 手而使夹箍弹性变形时,夹箍错误地脱落到车体装饰板及固定于车体装饰板 上的托架的开口内侧的问题。即,有时在使夹箍弹性变形时,操作者的手打 滑等,致使夹箍整体穿过车体装饰板等开口脱落。若夹箍落到车体装饰板的 开口内侧,则在通常结构的车辆中,难以取出夹箍,另外,即使从托架的开 口掉落,也会使夹箍丟失,从而存在使作业性显著恶化的问题。另外,在特开2003-226182号公报记载的安装结构中,虽然利用压紧栓能够更可靠地固定辅助把手,但存在压紧栓在安装、拆卸作业中可能掉落丟 失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安装及拆卸的作业性的固定 用部件、具备该固定用部件的车辆用内装部件、及其拆卸方法。。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内装部件,其安装于车辆的车 室内设置的安装部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内装部件主体、和通过插入形成于 安装部的开口部而将内装部件主体安装在安装部上的固定用部件,固定用部件具备前端侧插入开口部且彼此离开而并排配置的两个插入部;设于这些 插入部中至少之一个上,在内装部件主体安装于安装部上时与开口部的缘部 卡合,防止固定用部件从开口部脱落的爪部;将两个插入部连接以4吏固定用 部件基端侧的宽度与开口部的宽度大致相同或为其以上的连接部,在安装部 安装内装部件主体时,两个插入部成为爪部与开口部卡合的间隔,在从开口部4i出两个插入部时,两个插入部以前端侧的间隔变窄的方式弹性变形,将 爪部和开口部的卡合解除。在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中,内装部件主体通过将固定用部件插入形成于安 装部的开口部而安装。当将固定用部件的插入部的前端侧插入开口部时,设于插入部的爪部与开口部的缘部卡合,防止固定用部件的脱落。在将插入部 从开口部拉出时,4吏固定用部件弹性变形,以使插入部前端侧的间隔变窄的, 从而将爪部和开口部的卡合解除。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固定用部件的基端侧通过连接部连接,固定用 部件基端侧的宽度与开口部的宽度大致相同或为其以上,因此,可防止固定 用部件落到开口部中,由此可提高车辆用内装部件安装的作业性。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还具有在安装部安装着内装部件主体的状态下,防止两 个插入部前端侧的间隔变窄的防脱离装置。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利用防脱离装置保持插入部前端侧的间 隔,故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固定用部件的脱落。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防脱离装置具有配置于两个插入部之间且在连接部两侧 延伸的两个垫板部件、和将这些垫板部件在连接部的前端侧结合的垫板结合 部。6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防脱离装置的两个垫板部件在固定用部件的连 接部两侧延伸,这些垫板部件在固定用部件的连接部的前端侧结合,因此, 可防止防脱离装置落到基端侧。另外,还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固定用部件落到 开口部中。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还具有防止固定用部件脱离的防脱离装置,该防脱离装 置具备配置于两个插入部之间且在连4妄部两侧延伸的两个垫板部件、和将两 个垫板部件在所述连接部的前端侧结合的垫板结合部,在安装部安装内装部 件主体时,两个插入部成为爪部与开口部卡合的间隔,通过^f吏两个垫才反部件 向基端侧移动,可使固定用部件弹性变形,以使两个插入部件前端侧的间隔 变窄,可将爪部和开口部的卡合解除。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由于防脱离装置的垫板部件在固定用部件的连 接部的前端侧结合,故能够可靠地防止固定用部件落到开口部中。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两个垫板部件从插入部的基端侧延伸到爪部附近。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垫板部件延伸到爪部附近,故可将插入部 在爪部附近的间隔维持在规定的距离,且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爪部和开口部的 卡合。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两个插入部的前端分别设有向〗皮此靠近的方向弯曲 的倾斜部,这些倾斜部即使在两个插入部的间隔变窄时,其前端也不会引起 干扰而形成。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固定用部件的前端因倾斜部而前端变细, 故可容易地将固定用部件的前端插入开口部。另外,由于倾斜部即使在縮小 插入部的间隔时其前端也不会彼此干扰而形成,故可增大进行缩小插入部的 间隔时的可弹性变形的距离。由此,可长地设定爪部和开口部卡合的距离。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内装部件主体具有主体部连接部,在插入部形成有与主 体部连接部卡合而将内装部件主体和固定用部件连接的插入部连接部,当两 个插入部的间隔变窄时,将主体部连接部和插入部连接部的卡合解除。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利用主体部连接部和插入部连接部的卡合 将内装部件主体和固定用部件连接,故可用简单的结构将这些部件可靠地连 接。另外,由于通过缩小插入部的间隔,解除主体部连接部和插入部连接部 的卡合,故可筒单地进行内装部件主体和固定用部件的组装、拆卸。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内装部件主体将覆盖搭载于车辆上的安全气嚢而配置的的前端侧朝基端侧倾斜延伸,其前端与开口部的缘部卡合而形成,当因安全 气嚢的展开而作用强大的力时,爪部折曲,内装部件主体朝基端侧位移,容 许车顶内衬板向基端侧的位移。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当因安全气嚢的展开而作用强大的力时,从插 入部的前端侧朝基端侧倾斜延伸的爪部折曲,内装部件主体朝基端侧位移, 因此,容许配置于其下的车顶内衬板的位移。由此,利用配置于内装部件主体下方的车顶内衬板可防止安全气嚢的展开受阻。另外,通过将爪部折曲, 爪部和开口部卡合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安全气嚢的展开引起的内装部件主体的脱落。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用部件,用于在设于车辆的车室内的安装部上安装内装部件主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前端侧插入安装部的开口部,彼 此离开而并排配置的两个插入部;设于这些插入部中至少之一个上,在内装 部件主体安装于安装部上时与开口部的缘部卡合,防止固定用部件从开口部 脱落的爪部;将两个插入部连接以使固定用部件基端侧的宽度与开口部的宽 度大致相同或为其以上的连接部,在安装部安装内装部件主体时,两个插入 部成为爪部与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内装部件,安装于车辆的车室内设置的安装部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内装部件主体;通过插入形成于所述安装部上的开口部而将所述内装部件主体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固定用部件,所述固定用部件具备:前端侧插入所述开口部且彼此离开而并排配置的两个插入部;设于这些插入部中至少一个上,在所述内装部件主体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时与所述开口部的缘部卡合,防止所述固定用部件从所述开口部脱落的爪部;将所述两个插入部连接以使所述固定用部件基端侧的宽度与所述开口部的宽度大致相同或为其以上的连接部,在所述安装部安装所述内装部件主体时,所述两个插入部成为所述爪部与所述开口部卡合的间隔,在从所述开口部拉出所述两个插入部时,所述两个插入部以前端侧的间隔变窄的方式弹性变形,将所述爪部和所述开口部的卡合解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际刚日高昭一郎吉川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