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FT1细胞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810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RFFT1细胞的构建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了一种攻防一体、精准性高、杀伤性高的T细胞。该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PBMC细胞负载致肿瘤突变的多肽,而后对负载多肽后的PBMC细胞进行多肽冲击;冲击后扩大培养,得到FF细胞;以致肿瘤突变的多肽作为抗原直接刺激FF细胞以筛选精准多肽;培养PBMC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用精准多肽进行多次冲击;冲击后继续培养,得到RFF细胞;筛选获得能够识别所述精准多肽的特异性细胞;由特异性细胞获取TCR基因;培养PBMC细胞,敲除原有的TCR基因和表面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并转入前述所获取的TCR基因,制备得到RFFT细胞;用单抗药对前述所得RFFT细胞进行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封闭,得到RFFT1细胞。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RFFT1 C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FFT1细胞的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RFFT1细胞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模式,它从病人体内采集免疫细胞,然后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再回输到病人体内,来激发以及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以治疗肿瘤。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正常或生物工程改造过的人体细胞移植或输入患者体内,新输入的细胞可以替代受损细胞、或者具有更强的免疫杀伤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生物工程改造过的细胞用特殊方法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加以改造,可有效杀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210194280.5提供了一种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034781.0提供一种肿瘤细胞特异性多克隆T细胞。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013987.5提供一种抗肿瘤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1060030.1提供一种治疗艾滋病合并淋巴瘤的CAR-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201610824893.0提供一种抗体调控的双抗原特异性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DC细胞递呈T细胞,产生特异杀伤的T细胞,或者用病毒做为载体,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诱导T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但要么由于肿瘤抗原不明和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的障碍,致使效果不佳;要么由于让较为单薄的特异性细胞直接面对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因而导致效果不佳,要么靶点单一,只对个别肿瘤有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RFFT1细胞的构建方法,以构建一种新的TCR-T细胞(命名为RFFT1细胞),用于细胞免疫治疗,实现了查杀的精准性、特异性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RFFT1细胞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肿瘤细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将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与正常细胞的基因组相比,筛选出突变的氨基酸位点;以突变的氨基酸位点为中心预测抗原表位;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突变多肽;PBMC细胞负载致肿瘤突变的多肽,而后对负载多肽后的PBMC细胞进行一次多肽冲击;S2)冲击后扩大培养,得到FF细胞;S3)以致肿瘤突变的多肽作为抗原直接刺激所述FF细胞以筛选精准多肽;S4)培养PBMC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用精准多肽进行多次多肽冲击;S5)冲击后继续培养,得到RFF细胞;S6)以精准多肽作为抗原刺激所得RFF细胞,筛选获得能够识别所述精准多肽的特异性细胞;S7)通过测序得到特异性细胞的TCRβ链CDR3区序列,由所述TCRβ链CDR3区序列扩增得到TCR基因;S8)培养PBMC细胞,敲除细胞中原有的TCR基因和细胞表面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并转入步骤S7中获得的能够与精准多肽特异性结合的TCR基因,制备得到RFFT1细胞,所述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包括:PD-1、Tim-3、LAG3、CTLA-4、BTLA、VISTA、CD160、TIGIT、2B4(CD244)。进一步地,所述肿瘤细胞来源于市售工程细胞系,包括H1299、H226、H358、H1563、H2228、A549、Renca、LLC小鼠Lewis肺癌细胞、CRL-6323B16F1、CRL-25394T1、U14小鼠子宫颈癌细胞、BV-2小鼠小胶质瘤细胞、G422小鼠神经胶质瘤细胞。进一步地,所述抗原表位的预测是以突变的氨基酸位点为中心,向两侧延伸10个氨基酸,以一段21个氨基酸的多肽作为潜在抗原表位作为潜在抗原表位。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冲击后扩大培养,得到FF细胞组合物包括:将多肽冲击后的PBMC细胞在预铺细胞刺激因子OKM-25的细胞培养装置中培养5天;转移至含有培养液OKM-100+12%FBS的细胞培养装置中继续培养至第10天;转移至含有培养液OKM-200+5%FBS的细胞培养装置中继续培养至第14~21天。进一步地,步骤S4中,重复多肽冲击3~4次。进一步地,多肽冲击中,用浓度为10μg/mL~100μg/mL的多肽溶液进行多肽冲击。进一步地,多肽冲击的冲击时间1-4h。步骤S8中,用CRISPR技术依次敲除细胞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以及细胞原有TCR基因。步骤S8中,用敲除原有TCR的CRISPR慢病毒载体和敲除表面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的CRISPR慢病毒载体去感染PBMC细胞,同时进行原有TCR的敲除以及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的去除;而后转入表达步骤S7所获得TCR基因的TCR基因表达载体,以转入步骤S7所获得的TCR基因。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构建方法,用于构建一种新的TCR-T细胞(命名为RFFT1细胞),是一种攻防兼备的超级T细胞。在该方法中,通过联合混合多肽技术、精准多肽二次冲击、TCR-T技术、靶点敲除防护技术,对T细胞进行改造。首先进行混合多肽冲击刺激,而后筛选出有效的精准多肽以其对PBMC细胞进行再次多肽冲击,且进行加量的多肽冲击刺激。在两次刺激的基础上,又联合TCR-T技术进行第三次刺激,进而将普通T细胞改造为更有特异杀伤作用的T细胞,杀伤效率高、精准性高。2)在本专利技术中,同时联合靶点敲除防护技术、体外培养和体外扩增实现了查杀的精准性、特异性和安全性,覆盖更多瘤种,提高具有高精准性杀伤作用的T细胞对复杂的肿瘤微环境的适应力。3)与直接用慢病毒转染诱导T细胞的杀伤作用相比,简单方便、安全性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抗原负载效率检测;图2示出了精准多肽筛选结果;图3示出了流式检测特异性T细胞比例;图4示出了特异性细胞的TCR分布情况;图5示出了流式检测细胞上原有TCR的敲除情况;图6示出了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体外封闭情况;图7示出了构建TCR的表达情况;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RFFT1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RFFT1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检测;图10示出了荷瘤小鼠生存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模式。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方面,现有的LAK、DC、CIK、DC-CIK细胞已基本被证明无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T细胞,可用于细胞免疫治疗。本专利技术对T细胞进行改造,提供一种TCR-T细胞,杀伤力强、精准性高、覆盖多种瘤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RFFT1细胞的构建方法,构建了一种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TCR-T细胞(本文中命名为RFFT1细胞)。该构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对肿瘤细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将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与正常细胞的基因组相比,筛选出突变的氨基酸位点;以突变的氨基酸位点为中心预测抗原表位;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突变多肽;PBMC细胞负载致肿瘤突变的多肽,而后对负载多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FFT1细胞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S1)对肿瘤细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将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与正常细胞的基因组相比,筛选出突变的氨基酸位点;以突变的氨基酸位点为中心预测抗原表位;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突变多肽;PBMC细胞负载所述突变多肽,而后对负载多肽后的PBMC细胞进行一次多肽冲击;S2)冲击后扩大培养,得到FF细胞;S3)以致肿瘤突变的多肽作为抗原直接刺激所述FF细胞以筛选精准多肽;S4)培养PBMC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用精准多肽进行多次多肽冲击;S5)冲击后继续培养,得到RFF细胞;S6)以精准多肽作为抗原刺激所得RFF细胞,筛选能够识别所述精准多肽的特异性细胞;S7)通过测序得到所述特异性细胞的TCRβ链CDR3区序列,由所述TCRβ链CDR3区序列扩增得到TCR基因;S8)培养PBMC细胞,敲除细胞中原有的TCR基因和表面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并转入步骤S7中所得能够与精准多肽特异性结合的TCR基因,制备得到RFFT1细胞,所述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包括:PD‑1、Tim‑3、LAG3、CTLA‑4、BTLA、VISTA、CD160、TIGIT、2B4(CD244)。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30 CN 20181115319621.一种RFFT1细胞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S1)对肿瘤细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将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与正常细胞的基因组相比,筛选出突变的氨基酸位点;以突变的氨基酸位点为中心预测抗原表位;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突变多肽;PBMC细胞负载所述突变多肽,而后对负载多肽后的PBMC细胞进行一次多肽冲击;S2)冲击后扩大培养,得到FF细胞;S3)以致肿瘤突变的多肽作为抗原直接刺激所述FF细胞以筛选精准多肽;S4)培养PBMC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用精准多肽进行多次多肽冲击;S5)冲击后继续培养,得到RFF细胞;S6)以精准多肽作为抗原刺激所得RFF细胞,筛选能够识别所述精准多肽的特异性细胞;S7)通过测序得到所述特异性细胞的TCRβ链CDR3区序列,由所述TCRβ链CDR3区序列扩增得到TCR基因;S8)培养PBMC细胞,敲除细胞中原有的TCR基因和表面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并转入步骤S7中所得能够与精准多肽特异性结合的T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顺昌张嵘周子珊解佳森王海燕李营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