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伸缩机构的油缸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93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缸体刚性连接、结构紧凑、解决液压管路布置难题、提高整机可靠性的用于伸缩机构的油缸组。该用于伸缩机构的油缸组包括装设于伸缩机构内的第一油缸体和第二油缸体,第一油缸体内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二油缸体内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一端设于第一活塞杆内,另一端装设有活塞杆头,第一油缸体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分别与第二油缸体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伸缩机构具有活动伸缩臂、中间臂、固定体,所述油缸体之间刚性连接,两油缸体反向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行驶式工作机械伸缩机构的驱动装置,尤其涉及用于伸缩机构的油缸组,特别是用于混凝土泵车多级支腿伸缩装置的油缸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可行驶式工作机械中经常用到伸缩机构,比如混凝土泵车停止行驶并进入施工状态时,就是用多级伸缩臂来控制支腿的位置,以便将整个工作机械支撑平稳。多级伸缩臂伸缩的驱动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采用油缸驱动的几种方式。方式一,采用一个单独的油缸驱动;方式二,采用两个单独的油缸,各驱动一级伸缩臂,油口并联接入;方式三,采用一个多级油缸驱动。方法一的缺陷是,伸缩机构伸缩长度短,支撑强度不够;方法二的缺陷是,需要分别给两单独油缸连接油管,而其中至少有一个油缸的油管将随着活动臂一起往复移动,使油管与伸缩臂间发生摩擦而导致油管破损,这一问题使得液压管路布置非常困难;方法三的缺陷是,采用多级油缸驱动时,油缸外径过大,并且每一级油缸的伸缩行程不一致,受伸缩臂大小的限制,影响伸缩臂整体结构,布局调整非常困难,液压管路布置非常复杂;同时推动伸缩臂的驱动力由多级油缸中最小的油缸提供,驱动力不够,当出现异常卡阻时,无法推出伸缩臂,如果通过持续增大系统压力来提高驱动力,则会影响到液压管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油缸体刚性连接、结构紧凑、解决液压管路布置难题、提高整机可靠性的用于伸缩机构的油缸组。本专利技术的用于伸缩机构的油缸组,包括装设于伸缩机构内的第一油缸体和第二油缸体,第一油缸体内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二油缸体内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一端设于第一活塞杆内,另一端装设有活塞杆头,第一油缸体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分别与第二油缸体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伸缩机构具有活动伸缩臂、中间臂、固定体,所述油缸体之间刚性连接,两油缸体反向布置。所述第一油缸体上设有第一缸体连接座,第一油缸体的尾部设有第一缸体连接块,第二油缸体上设有第二缸体连接座,第二油缸体的尾部设有第二缸体连接块,第一缸体连接块与第二缸体连接座通过紧固件相连,第二缸体连接块与第一缸体连接座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二缸体连接块上设有与中间臂配合的连接孔,第二活塞杆上设有与活动伸缩臂配合的连接孔,活塞杆头上设有与固定体配合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油缸体的尾端沿第二活塞杆伸出的方向与第二油缸前盖之间设有一段轴向距离。所述第一油缸体上设有与有杆腔相通的有杆腔连通油接头和与无杆腔相通的无杆腔连通油接头,所述第二油缸体上设有与有杆腔相通的有杆腔连通油接头和与无杆腔相通的无杆腔连通油接头,有杆腔连通油接头通过第一油管相连,无杆腔连通油接头通过第二油管相连。所述第一活塞杆内设有通道,通道通过活塞杆油口与有杆腔连通,活塞杆头上设有无杆腔进出油口、有杆腔进出油口和油通道,油通道内还设有与无杆腔相通的钢管,钢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隔离环和第二隔离环,第一隔离环设于油通道内,并设置在无杆腔进出油口与有杆腔进出油口之间,第二隔离环设于通道内,位于靠近无杆腔的一端。所述第一油管与第二油管为刚性管或软管。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解决采用一个单独油缸时伸缩长度不够、支撑强度不够的问题;避免采用多级油缸时因外径过大影响整体布局的问题;克服采用两个单油缸分别驱动时液压管路布管困难的问题,从而简化了整体结构和液压管路,增加了伸缩臂整体的结构强度;两油缸体的力均匀作用在伸缩臂上,克服了卡阻现象的频繁出现;同时,在选用两个相同行程的油缸时,可以实现每节活动伸缩臂的伸缩移动行程相等,提高了伸缩臂的承载能力,改善了伸缩臂外观;由于油缸组布置在伸缩机构内部,减小了整体结构,布局更为合理,外观更为简洁;同时,在伸缩臂伸出或缩回时,两油缸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故可使用刚性油管连接两油缸体的油路,并能保证油管不与伸缩机构之间接触,不产生磨擦,从而提高了整机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油缸组将伸缩机构缩回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油缸组将伸缩机构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一油缸体的A-A剖视放大图。图例说明1、伸缩机构 2、第一油缸体 3、第二油缸体4、第一活塞杆5、第二活塞杆6、活塞杆头7、第一油管 8、第二油管11、活动伸缩臂 12、中间臂13、固定体 21、31、有杆腔22、32、无杆腔 23、第一缸体连接座33、第二缸体连接座 24、第一缸体连接块34、第二缸体连接块 25、35、有杆腔连通油接头26、36、无杆腔连通油接头 37、51、67、连接孔38、第二油缸前盖 29、39、紧固件41、通道 42、活塞杆油口61、无杆腔进出油口 62、有杆腔进出油口63、油通道 64、钢管65、第一隔离环 66、第二隔离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伸缩机构具有活动伸缩臂11、中间臂12、固定体13,用于伸缩机构的油缸组包括装设于伸缩机构1上的第一油缸体2和第二油缸体3,第一油缸体2内设有第一活塞杆4,第二油缸体3内设有的第二活塞杆5,第一活塞杆4一端设于第一油缸体2内,另一端装设有活塞杆头6,第一油缸体2的有杆腔21和无杆腔22分别与第二油缸体3的有杆腔31和无杆腔32连通,油缸体之间通过连接座刚性连接,两油缸体反向布置;第一油缸体2上设有第一缸体连接座23,第一油缸体2的尾部设有第一缸体连接块24,第二油缸体3上设有第二缸体连接座33,第二油缸体3的尾部设有第二缸体连接块34,第一缸体连接块24与第二缸体连接座33通过紧固件29相连,第二缸体连接块34与第一缸体连接座23通过紧固件39相连。第一油缸体2上设有缸体连接座23,第一油缸体2的尾部设有缸体连接块24,第二油缸体3上设有缸体连接块33,第二油缸体3的尾部设有缸体连接座34;缸体连接块24与缸体连接座33通过紧固件29联接,缸体连接块34与缸体连接座23通过紧固件39相连。第二油缸体3上的缸体连接块33设有与中间臂12配合的连接孔37;活塞杆头6上设有与固定体13配合的连接孔67;第二活塞杆5上设有与活动伸缩臂11配合的连接孔51。本实施例的伸缩机构1包括活动伸缩臂11、中间臂12、固定体13,缸体连接座33通过销轴、连接孔37与中间臂12相连;活塞杆头6通过销轴、连接孔67与固定体13相连;第二活塞杆5通过销轴、连接孔51与活动伸缩臂11相连。第一油缸体2的尾端沿第二活塞杆5伸出的方向与第二油缸前盖38之间设有一段轴向距离e,可根据伸缩机构1伸缩长短的需要设定此距离,以适应不同的工况要求。第一油缸体2上设有与有杆腔21相通的有杆腔连通接头25和与无杆腔22相通的无杆腔连通接头26;第二油缸体3上设有与有杆腔31相通的有杆腔连通接头35和与无杆腔32相通的无杆腔连通接头36;有杆腔连通接头25、35通过第一油管7相连,无杆腔连通接头26、36通过第二油管8相连;第一油管7与第二油管8为钢管;第一活塞杆4上设有通道41和活塞杆油口42,通道41与有杆腔21通过活塞杆油口42连通;活塞杆头6上设有无杆腔进出油口61、有杆腔进出油口62和油通道63,油通道63内还设有与无杆腔相通的钢管64;钢管64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隔离环65和第二隔离环66,第一隔离环65设于油通道63内,并位于无杆腔进出油口61和有杆腔进出油口62之间,第二隔离环6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伸缩机构的油缸组,包括装设于伸缩机构(1)内的第一油缸体(2)和第二油缸体(3),第一油缸体(2)内设有第一活塞杆(4),第二油缸体(3)内设有第二活塞杆(5),第一活塞杆(4)一端设于第一油缸体(2)内,另一端装设有活塞杆头(6),第一油缸体(2)的有杆腔(21)和无杆腔(22)分别与第二油缸体(3)的有杆腔(31)和无杆腔(32)连通,伸缩机构(1)设有活动伸缩臂(11)、中间臂(12)、固定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体之间刚性连接,两油缸体反向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秀明张福祥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